第一章 先秦诸子音乐话语的争论焦点:古乐与新乐、艺术与道德
一、前言
众所周知,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环节,并且奠定了东亚思想的共通基础。可是,怎么看待诸子思想这一议题仍然是悬而未决的。让我们难以着手的原因是“诸子”概念本身而不是诸子思想的多元性。汉代学者以“诸子百家”来表达先秦思想百花齐放的局面,为了把握其全貌,又提出六家或九流十家等诸子分类方式。这些分类法确乎有用,让初学者能一目了然地辨别错综复杂的诸子思想,但又因为如此,一旦到达所谓先秦诸子这一未知领域之后,如果还要继续进行思维探险的话,这类框架则应被丢弃,因其将成为探究先秦思想本来面目的一个障碍,例如,人们很容易认为儒家是以孔子为顶点的单一思想群体,道家是以老子为顶点的一种思想单位,但是属于所谓儒家的哲人并不是齐声同唱一首歌,属于所谓道家的哲人也并不是与儒家思想事事对立。把一个学派均质化的想法,让我们不能看清同一个学派内部的思想冲突与调和,在不同学派之间划上明确分界的想法也阻止我们看到它们之间的共通议题及其真实的演变过程。
为了理解先秦诸子的独特性格与当代意义,我们需要摆脱“诸子”框架来看待诸子百家思想,换言之,我们首先需要把探讨方式从学派分类转换为问题中心。说到底,先秦思想的空前成就是诸子论辩之产物,不同思想家之间的互相批评、互相塑造,正是推动先秦学术发展的真正力量。某一思想家的思想方向常常由他所批评的思想家的命题来决定。为了反驳对手的主张并且加强自己的论点,他需要磨炼自己的对应逻辑,通过这种不同论点的冲突与妥协的论辩过程,不同思想家的命题共同交织在先秦思想的质地里。我们应该要注意他们一起参与讨论而产生激烈分歧的看法,而不是对各个学派的僵化规定。因为在这错综复杂的论题中,难以判定而产生的数不清的后续问题,才是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依然保持张力的先秦思想的真正问题。
音乐话语是迫切要求进行这种思维转变的代表性论题。在周代礼乐制度崩溃、新兴音乐风靡天下的状况下,先秦时代的读书人对新音乐的反应是多样的,有强烈的批评,有开放的态度,也有各种中间地带,甚至有极端的漠视或无批判的追随。儒家音乐话语里也出现过种种分歧。与一般的假定相反,先秦时期的所谓儒家[1]并不是一味反对所有的新音乐,也不是天真地认为在当时社会中能够恢复古代音乐的原形。同样,对当时音乐活动或对拥护古代音乐的趋向加以激烈批评的诸子,他们也不是简单忽略音乐本身,而是通过暴露当时议论的弱点去刺激及推动先秦音乐话语的发展。以下,我要先揭示诸子音乐辩论之主要论点,其中以古乐与新乐、艺术与道德之辩为主,依次说明围绕这些问题产生的丰富又深刻的音乐话语,最后尝试讨论先秦音乐话语的当代意义。
注释
[1]为了叙述的简洁,本书间或沿用儒、道、墨、法等学派名称,但这并不是返回到现有的学派区分,论述方向仍是集中于先秦诸子音乐话语的解构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