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与促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儿童自我控制的预期作用

自我控制对于个体许多重要的生活领域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人融入社会,又体现自己的个性,是构成个体人格的重要成分,表现在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的态度,情感的表露,对问题的处理策略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活动的成败。高水平的自我控制让个体有较高的心理调适能力、较好的人际关系、较低的犯罪倾向、良好的健康状况及更倾向于远离危险行为(如自杀、不健康饮食和药物滥用等),甚至自我控制对学习成绩的预测作用要大于智力的作用,并且自我控制的研究不仅对理解正常人和正常社会行为发展有重要价值,对异常行为和特殊群体也有深远的意义。对于自我控制刚刚发展的儿童阶段,自我控制是儿童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与他人关系、成功适应社会的核心和基础,对个体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儿童阶段的个体来说,能够根据社会标准和成人的要求来约束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是其成功适应社会的必备条件和重要工具,也是个体逐渐走向自我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最早是米歇尔(Mischel)等人对早期儿童自我延迟满足的预期作用进行了探讨,一项长时间的追踪研究表明,四五岁时自我延迟满足水平高的儿童,在十余年后,父母对其在学业成绩、社会能力、应对挫折和压力等方面也有较好的评价,而且他们在申请大学时的学习能力倾向测验(SAT)分数也较高;在20年后他们自我评定的自尊、自我价值感与应对压力的分数和他们父母评定的自我价值和应对压力的分数也高,这些个体25~30岁时受教育的水平也较高,对可卡因药物的使用也少。最新的研究表明,米歇尔等人追踪了40年后发现,早期的延迟满足能力差异不仅能够预测青少年的发展,还能够预测成人的发展。早期延迟满足水平高的个体,成年后抑制冲动的能力更高。这表明学前儿童的延迟行为与认知和社会应对能力的诸多方面有关,诸如灵活调配注意能力,思考奖励物抽象的非消费性特征的能力,坚定追求期望的延迟目标信念的同时能够调动分心思维的能力,对目标的注意或分心思考类型的主观结果与行为的元认知理解能力(例如,集中于奖励物“热”特征的注意能够导致挫折感)。这些在学前儿童自我延迟满足中反映的能力也同样会反映在儿童后来的认知灵活性、计划性、有效地追求目标和对挫折与压力的适应性应对方面,从某种程度来说,个体学前期成功的自我延迟满足可以预期他们在青少年期的认知与社会适应能力。

摩尔诺纳和图岱尔(Cournoyer & Trudel,1991)的研究发现,4岁时自我延迟满足的水平可预知个体儿童期、青春期、大学时期的认知和社交能力。丰德等人(Funder et al.,1983)的纵向研究采用礼物延迟满足任务发现,4岁儿童的高延迟满足与注意力集中、讲道理、聪明、机智应变、能力强、合作性有关,而低延迟满足的儿童趋于攻击、好动、不能应对压力、易于感情用事、爱怄气等。奥尔森(Olson,1989)的纵向研究也采用礼物延迟满足任务发现,4~5岁儿童的延迟满足表现与同伴交往的人际社会适应问题有关,延迟满足表现越好,同伴交往的负提名越少,人际交往的社会适应越好。格鲁诺和瓦阿斯(Gronau & Waas,1997)以160名小学2年级和5年级的学生为被试,研究了延迟满足选择与利用线索来认识社会事件的社会信息加工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延迟能力高的个体考虑证人陈述的线索要显著多于延迟能力低的个体。社会线索思考的失败可能导致个体社会问题解决低能,个体要想理解社会环境并对其做出适当的反应,必须成功地完成社会信息加工的一系列步骤,而对社会线索编码和解释的信息加工可能会敏感地受到个体冲动性的影响。研究者据此推断,延迟满足的缺乏和社会问题解决低能的联合可能影响儿童的社会适应。伍尔费特(Wulfert)等人采用延迟选择范式研究发现,那些选择了即时满足的9~12年级学生更多地具有自我控制的障碍和问题行为,他们大部分参与吸烟、饮酒、吸食大麻,自我概念薄弱,学业成就也差。谭格尼和鲍姆斯特等人采用问卷法研究发现,高自我控制的个体具有较高的学业成就,良好的适应(高自尊与少有精神病理学报告),较少有暴食与酒精滥用的情况,具有较好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技能,拥有安全性依恋,以及更多的积极情绪反应。

总之,儿童阶段是自我控制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自我控制水平对个体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儿童自我控制现状不容乐观,2004年,百余名儿童专家通过临床研究认为“注意力差,易分心,难以完成任务,在幼儿园坐不住,来回走动”是幼儿最大的问题行为。一些研究者通过国际合作研究表明我国幼儿的自我控制水平相对较低。目前中国家庭和学校(幼儿园)中仍然存在成人对儿童的高控制,儿童对成人的高依赖现象。因此,对我国儿童自我控制进行探索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