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为中国梦护航[4]
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从2017年8月18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观看完第一集《奉法者强》后感觉十分振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多次阐释中国梦,激励全体中国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而不懈努力。法治梦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与中国梦紧紧相连,全面依法治国也将为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
近代中国命运多舛,历经战火和民主思想洗礼的法律学科百废待兴。许多仁人志士在法治的道路上不懈地探索,孙中山曾提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在北洋军阀的混战中,外敌入侵,法治梦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法治的基础,也开始探索法治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治建设也走过了一段曲折、艰难的道路。“文化大革命”十年,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被摧毁殆尽,国家和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万象更新,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法治建设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法治在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个法律部门具有“四梁八柱”功能的规则体系已经建成,无法可依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可以说,在立法方面,我们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几百年所走过的道路。与此同时,司法体系已基本齐备,司法作为解决纠纷、维护社会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功能也日益凸显,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也有长足进步。法学教育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法学院从最初寥寥几所发展到今天的600多所,在校法学学生已逾30万。如今中国以昂扬的姿态迈入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正如专题片所展示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标志着我国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转变,凸显了依法治国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推进法治“五大体系”建设作为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途径。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国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长期、稳定的制度保障。
首先,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没有法治就不可能有成功的社会主义,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我们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才能够领导亿万人民奔小康。此外,法治是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不仅要成为国家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要成为保障整个国家兴旺繁荣的不竭动力。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只有有效保护个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才能维护社会安定、和谐,激励人们投资创业,促进社会财富增长,保护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其次,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引领和可靠保障。改革和法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因为改革必须于法有据,改革的成果需要靠法律确认才能得以巩固并受到法律的保护。另一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落实,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只有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最后,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不是互不相干,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二者统一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之中。依法治国首先是依法治权。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要确保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为了人民,就必须要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权力监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就是把监督制度化、法律化,权力要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约束。一些领导干部不仅担任党内职务,同时执掌了公权力,因而为了保障权力的正确行使,必须健全法律,使权力在制度的框架内运行,这也是法治所具有的规范公权的应有内涵。权力的监督只有制度化,才能形成监督的长效机制,不会因时间的推移和人事的变动而发生变化。宪法、法律是保证党依法执政的依据,党内法规则是管党、治党的依据。只有将法律、党规有机结合,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制度保障,也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梦”实际上是法治梦,其在内涵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实现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已经乘坐了新命名的“复兴号”高铁,时速更快,但“和谐号”高铁依然一票难求,实现和谐,必将复兴。因此,靠法治保障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和谐,我们必将搭乘“复兴号”高铁,更快地到达我们理想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