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敬称代词“您”在清代的发展
侯精一(2010)提出,清朝中叶,约从康熙时代开始,满族社会进入满汉双语时期,这标志着现代北京城区话的形成。我们认为,敬称代词“您”的出现是现代北京城区话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虽没出现“您”,但为“你老”扩展为“您”的最终产生奠定了语义基础,本节在新的记音材料的支持下,将整个语法化路径归纳为四个阶段:你老人家>你老>你那/你能>您纳>您,并尝试着从语音角度加以解释。
3.4.1 第一阶段:你老人家你老
3.4.1.1 “你老人家”及其缩略形式“你老”
“你老人家”用作对年长者的尊称在汉语方言中非常普遍,而由于使用的高频性和发音上的经济性,“老人家”往往会因省略或合音而缩合为一个或两个音节,具体如表3.2所示:
表3.2 汉语方言中“你老人家”的使用形式[12]
就各地方言的使用而言,“你老人家”的缩略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中间音节“老人”的省略或合音,比如武汉是直接省略,仅留“你家”,而湖南大部分地区则是合音,如隆回“你老家”、邵阳“你那家”、涟源桥头河“你人家”等;二是末尾音节“家”或“人家”的省略,建瓯话中略去了“家”仅称“你老人”,而在广大的北方地区则是简化为“你老”,如山东菏泽、聊城等地都把“恁老”用作对长者的尊称。
在北京话中,“你老人家”也是缩略为“你老”。“你老,尊辈称也。”(《光绪顺天府志》)在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1760)中,“你老人家”有45例,“你老”有23例,出现了很多并举的情况:
(25)夏婆子道:“我的奶奶,你今日才知道,这算什么事。连昨日这个地方他们私自烧纸钱,宝玉还拦到头里。人家还没拿进个什么儿来,就说使不得,不干不净的忌讳。这烧纸倒不忌讳?你老想一想,这屋里除了太太,谁还大似你?你老自己撑不起来;但凡撑起来的,谁还不怕你老人家?如今我想,乘着这几个小粉头儿恰不是正头货,得罪了他们也有限的,快把这两件事抓着理扎个筏子,我在旁作证据,你老把威风抖一抖,以后也好争别的礼。便是奶奶姑娘们,也不好为那起小粉头子说你老的。”(第六十回)
(26)周瑞家的四人又都问着他:“你老可听见了?明明白白,再没的话说了。如今据你老人家,该怎么样?”(第七十四回)
(27)莺儿本是顽话,忽见婆子认真动了气,忙上去拉住,笑道:“我才是顽话,你老人家打他,我岂不愧?”那婆子道:“姑娘,你别管我们的事,难道为姑娘在这里,不许我管孩子不成?”莺儿听见这般蠢话,便赌气红了脸,撒了手冷笑道:“你老人家要管,那一刻管不得,偏我说了一句顽话就管他了。我看你老管去!”(第五十九回)
(28)柳氏道了生受,作别回来。刚到了角门前,只见一个小幺儿笑道:“你老人家那里去了?里头三次两趟叫人传呢,我们三四个人都找你老去了,还没来。你老人家却从那里来了?这条路又不是家去的路,我倒疑心起来。”(第六十回)
在上述用例中,两种用法同现且用法一致,“你老”缩略自“你老人家”的痕迹十分明晰。
事实上,多音节词在语流中出现减音现象,是北京话口语的一个突出特点。例如:
也不知是—也不是
可惜了儿—可了儿
不差什么—不差么儿
回头呆一会儿—回呆儿
3.4.1.2 指称长者>指称尊者: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你老”的用法扩展
值得注意的是,表3.2中“你郎家”等缩略形式在用法上并未发生太大变化,仍然只尊称长者,这也许是它们未能进一步发展的原因。而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你老人家”和“你老”在语义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不仅可以指称长者,还发展出指称尊者的用法。句(29)中,贾瑞不过二十来岁,李贵以“你老人家”称之,显然不是因为年龄因素,而是出于尊卑的考虑:
(29)李贵笑道:“不怕你老人家恼我,素日你老人家到底有些不正经,所以这些兄弟才不听。就闹到太爷跟前去,连你老人家也脱不过的。”(第九回)
“你老”继承了这一功能变化,下面几个例子中,反倒是年长的刘姥姥称呼周瑞家的跟王熙凤“你老”。
(30)刘姥姥一壁里走着,一壁笑说道:“你老是贵人多忘事,那里还记得我们呢。”(第六回)
(31)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第六回)
在《儿女英雄传》中,安家公子玉格不过才十七岁,跑堂的、骡夫、店主人等年长者却皆以“你老”尊之:
(32)店主人说:“你老要作得主,我就会给他扎。”(第三回)
(33)那白脸儿狼看见,说:“我合他一块儿去,少爷,你老也支给我两吊,我买双鞋,瞧这鞋,不跟脚了。”(第四回)
(34)跑堂儿的陪笑说道:“这是那儿的话,怎么‘烦’起来咧?伺候你老,你老吩咐啵。”(第四回)
(35)那跑堂儿的瞧见,连忙的把烟袋杆望巴掌上一拍,磕去烟火,把烟袋掖在油裙里,走来问公子道:“要开壶啊,你老?”公子说:“不是,我要另烦你一件事。”(第四回)
在句(32)—(34)中,“你老”充当主语和宾语,而句(35)中的“你老”用法特殊,非常值得关注。江蓝生(1995)把这种句末用于打招呼或应答的用法称为后置呼语。句(35)似乎可理解主语后置,可还原为“你老要开壶啊”。在之后的文献中,后置呼语用法则鲜有类似情况,越来越成熟,再看一些类似的用例:
(36)问:你姓甚么?
答:姓王啊,你老。(《华语跬步》)
(37)富二先生说:“你的八字五行缺水罢?”曹永江说:“就是,你老。”(《曹二更》)
(38)富二先生说:“你父亲要是愿意,我再亲身去正式说媒。”曹立泉说:“就是,你老。”(《曹二更》)
(39)两个马夫搀起他们来道:“二位快莫开玩笑,我们怎敢作你老老师?”赵邦杰站起来一看,原来是白天的两个马夫,不由说道:“咦,你们不是马夫吗?”马夫道:“是呀,你老。”华慕侠一听,也怔了。(《滑稽侠客》)
(40)博二太太说:“今天倒把外甥累着了。”曹立泉说:“不累的慌,你老。”(《曹二更》)
(41)赶驴的说:“不敢,你老。我贱姓王,叫王二格。”(《和尚寻亲》)
(42)毛伙计一听,直要乐死。心说:“也不是那里来的一个犯官迷的书呆子,大清早晨的跑了来犯老痰来啦。”可又不好不应酬,这才凑近一步接过名片,说:“这话可似这们说,你老,咱家老妹子昨晚出了三个局,从衙门回来,已然三点半啦,此时还没有起床,你老可得耗会子。等他睡醒,我是尽着力儿的替你老往好里说,你可别发急呀。”(《细侯》)
(43)且说满生,来到贾寓门口儿,恭恭敬敬的一喊回事,从院中出来一个毛伙计,上下打量了满生半天,笑嘻嘻的说:“你老八成儿,认错了门儿了吧?咱这地方儿,是外场人来的,不是官场啊,你老。”(《细侯》)
(44)如海说:“借光,你老。回事处在那里?”(《过新年》)
在下文中,我们会看到,由“你老”发展而来的“你纳”和“您纳”也继承了这种后置呼语用法。
3.4.2 第二阶段:你老[ni35 lau0]>你那(纳)[ni35 nA0]
3.4.2.1 车王府曲本《刘公案》和《汉字文法》中的新兴用法:你那“你老人家”“你老”在语义和语用上的扩展和泛化又促进了其语音上的进一步弱化,在车王府曲本《刘公案》中发展出新用法“你那”。据石继昌(1991)考证,《刘公案》成书于1796年至1797年初之间,是研究当时语言和风土民俗的珍贵资料。书中“你老人家”共有10个用例,而“你老”的使用频率较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则有巨大提升,达12例,更重要的变化是出现了21例“你那”,全部为敬称用法。其中主语17例,宾语3例,后置呼语1例,列举如下:
(一)主语用例:17例
(45)张炳仁说:“你老人家不坐顶轿去吗?再不然骑匹牲口,这到那,有六七里地呢!你那走着下乏吗?”
(46)大勇闻听,说:“你那特圣明咧,真不肯亏人,等着你老人家选着知县的时节,我们小哥俩辞了这个差使,跟着你老人家当定了内厮咧!”
(47)李升顺着熊公子手,瞧够多时,说:“少爷,你那不知道吗?这就是咱们衙门中皂头段文经的女孩嘛!”
(48)小内厮来祥一旁开言,说:“少爷,这件事情你那不用生气。”
(49)承差王明闻听皮匠王二楼之言,竟意的带笑说:“好的,幸亏才没骂什么别的重话,是王二哥你那扔的?”皮匠说:“是我扔的。”
(50)青儿答应一声,说:“道爷,你两个山字垛起来—你那请 出罢!”
(51)金六说:“二位不必瞧戏咧,这个戏也无什么大听头,你那想:六吊钱、二斗小米子、十斤倭瓜,唱五天,这还有好戏吗?不过比俩狗打架热闹点完咧。”
(52)要是咱们的人赢了呢,你那就拉倒;要是他们赢了呢,二位瞧我的眼色儿行事。
(53)快家子王五假装迟疑之相,说:“先拿一吊掷着。”忽听那人说:“金六哥,何苦呢?碰这么个大钉子。这么着罢:你那打发人到西关里王虎臣家店里,就说有钟老叔要十吊钱呢。”快家子王五说:“先拿一吊下注不咱?”
(54)王虎臣闻听提钱,说:“他这还有个十来吊钱,还欠我两吊多钱。要拿,你那给他拿八吊去,我们再算就是咧。”周成说:“就是这么着。”
(55)南边那个人闻听,说:“不错呀!你那不知道吗,那庙里是女僧,当家的叫妙修,那个小模样子,长了个干净!”
(56)王大爷,这如今咱们去拿他,倘或他不认账,反为不美。倒不如你那杀住脚步慢行,我头里先去,将这个花尾巴狼肏的稳住,省得他到当堂变卦。”
(57)你那瞧,莫非我撒谎不成?
(58)还有江宁府的二位头目,跟了我来,同取银子。嫂嫂是知道的,我家内房屋窄小,也不像个样儿。没的说,你那叫收拾点酒饭,我们吃了好走。
(59)何氏想罢,带笑开言,说:“妈妈,你老教导我的,都是好话。也罢,既是大相公见爱,老妈妈为好,两下里张罗辛苦,再要是推托,那我就算奴家不懂事体。将这银子留下,奴领高情。”……何氏月素暗恼,嘴里冷笑,搭讪着说:“妈妈,你那去吗,我竟失送咧!”
(60)旁边这个吃劳禁的说:“掌柜的,你那不知道,方才无有听见说,跑堂的就是给这个屯旧老头子当了!”
(61)克展闻听,眼望汪氏开言,说:“嫂嫂,这定是张君德、刘奉他们俩来咧。你那快打发人将他们二位请进来,我还有话讲。”
(二)宾语用例:3例
(62)快家子唐五说:“黄大爷,不瞒你那说,我是去了块稻地,去了四百三十吊钱,明日就写文书。”
(63)赵洪说:“这还有个十来间房。赢了,我就拿着走;要是输了呢,写个欠字给你那,我就要串房檐玩去咧!”
(64)堂倌拿起来,又到刘大人的跟前,说:“老爷子,拿票子来罢,我们掌柜的叫给你那赎去呢!”
(三)后置呼语用法:1例
(65)堂倌接过,出了酒铺,又来到当铺之中,把票子连钱在柜上一搁,说:“掌柜的,借个光儿你那,将这票当快给我赎将出来罢。”
在葡萄牙遣使会传教士江沙维的《汉字文法》(1829)一书中,“你纳”充当主语的有14例,充当宾语的有8例,充当定语的有5例,列举如下:
(一)主语用例:14例:
(66)你纳贵姓?
(67)你纳贵国?
(68)你纳是汉人是旗人?
(69)我没有看见你纳来。
(70)你纳来的刚巧。
(71)你纳要赁这一所房么?
(72)你纳几时回来?
(73)是了,你纳请。
(74)你纳贵处?我原是陕西人,到底有十几年在外头作买卖。
(75)你纳好。
(76)你纳纳福。
(77)你纳身上也好?
(78)好,你纳也好。
(79)你纳容易使筷子。
(二)宾语用例:8例
(80)请你纳上坐。
(81)还要烦你纳给我细细的讲各地方的生意。
(82)狠好,叫你纳罣心。
(83)我很想你纳。
(84)请你纳吃家常饭。
(85)就是这个好,请你纳尝一尝。
(86)请你纳说要什么书。
(87)是,请你纳试一试。
(三)定语用例:5例
(88)前日到了,一路平安,托赖你纳的福。
(89)应当回你纳的礼。
(90)好,托你纳的福。
(91)好,托你纳的恩。
(92)托赖你纳的情分,我想看一看这些可纳罕的物件。
从《刘公案》和《汉字文法》来看,“你那(纳)”不仅用例已较为可观,用法也较为丰富和成熟,该用法在口语中的出现时间可能更早。在“您”和“您纳”兴起之前,“你那(纳)”(还有“你呐”等书写形式)是最重要的第二人称敬称形式,在《寻津录》《儿女英雄传》《语言自迩集(第一版)》《北京话语音读本》《速修汉语大成》《官话萃珍》等文献中均有用例,择列如下:
(93)我平日见老弟你那不爱听戏,等闲连个戏馆子也不肯下,我只说你过于呆气,谁知敢则这桩事真气得坏人!(《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
(94)姑老爷不用管我们的事,我们不能像你那开口就是“诗云”,闭口就是“子曰”的。(《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
(95)你纳这么大年纪了,比我们年轻的人儿还硬朗,将来准活得到一百岁,像个老寿星似的。(《寻津录》)
(96)据先生这么说,我瞧着狠是,但其你纳这几年在我们一块儿盘桓熟了,保不定话里头不知不觉的带点儿迎合这么着罢。(《寻津录》)
(97)我有一件事,要托吾兄,只是怪难开口的,什么缘故呢,实在求的事情太多了,但只是不求你纳,除你纳之外,再也没有能成全我这件事的人,因此我又烦琐你纳来咯,你不是为找姓张的那件事情来了么?(《语言自迩集(第一版)》)
(98)我有一件事,要和你纳商量,打发了几次人去请去,你纳那儿家下人们说,坐了车出去了,也没留下话,我算计着,你纳去的地方儿很少,不过是咱们圈儿内的,这几个朋友们罢咧,瞧完了,一定到我家里来,谁知道等到日平西,也不见来,算是白等了一天哪。(《语言自迩集(第一版)》)
(99)虽说是有我不多,没我不少,替你纳待待客也好啊,若论你纳高亲贵友,送来的礼物还少么?(《语言自迩集(第一版)》)
(100)你纳出去之后,有俩人来,说是你纳升了官,道喜来了。(《语言自迩集(第一版)》)
(101)请问你纳是老爷先瞧是太太先瞧?(《北京话语音读本》)
(102)你纳往那儿去来着?(《速修汉语大成》)
(103)我若知道,就早过来看你纳来了。(《速修汉语大成》)
(104)这是我家,你纳请上坐。(《速修汉语大成》)
(105)多谢你纳替我分心。(《官话萃珍》)
(106)奉劝你纳一句话。(《官话萃珍》)
(107)奉烦你纳给我捎封家信。(《官话萃珍》)
(108)你纳是有福有寿的。(《官话萃珍》)
(109)请你纳赏脸。(《官话萃珍》)
(110)不敢劳动你纳大驾。(《官话萃珍》)
(111)失陪你纳。(《官话萃珍》)
3.4.2.2 “你老[ni35 lau0]>你那(纳)[ni35 nA0]”的证据和音变构拟
种种证据显示,“你那(纳)”应是由“你老”发展而来,理由如下:
1.在产生时间上,“你那(纳)”是后起用法。“你那(纳)”的文献首现时间可上溯至18世纪末,仍然晚于“你老”在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的用法扩展。
2.功能上相近。
(47)李升顺着熊公子手,瞧够多时,说:“少爷,你那不知道吗?这就是咱们衙门中皂头段文经的女孩嘛!”(《刘公案》)
(59)何氏想罢,带笑开言,说:“妈妈,你老教导我的,都是好话。也罢,既是大相公见爱,老妈妈为好,两下里张罗辛苦,再要是推托,那我就算奴家不懂事体。将这银子留下,奴领高情。”……何氏月素暗恼,嘴里冷笑,搭讪着说:“妈妈,你那去吗,我竟失送咧!”(《刘公案》)
“你那”跟“你老”的用法非常一致,句(59)是两者同现的用例,指称的是同一对象。句(47)中的说话人明显比“少爷”年长,这说明“你老”指称尊者的新用法已被“你那”继承。此外,《刘公案》和《汉字文法》中“你那(纳)”在句法上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和后置呼语,跟“你老”用法一致,尤其是用法较为特殊的后置呼语,充分显示了两种用法的渊源。后来的文献中,“你老”“你纳(那、哪)”后置呼语用例逐渐增多,择列如下:
(112)如海上前道了一个辛苦,说:“借光你老,有位秦老爷在这里哪没有?”(《过新年》)
(113)就瞧有一个老者向怯伙儿说道:“你们是那县的?”麻子说:“我们是实坻县的,你老,今年水闹的厉害,我们家四十来亩地,都在水里泡着呢。”(《连环套》)
(114)这个老者也爱说话,说:“你姓甚么呀?”麻子说:“我姓刘行二,你老。”(《连环套》)
(115)我不敢不敢。何八,明个儿再见罢你哪。我有要买东西,别处去。(《关话略抄》)
(116)老爷,好睡,你哪。(《关话略抄》)
由句(112)—(116)可见,后置呼语的用法是“你老”“你那(纳、哪)”所共有,后起用法“您纳”也得以继承,而复数用法“你们”则没有这种用法。
3.在语音上,“[ni35 lau0]>[ni35 nA0]”这一演变过程也是成立的。在“你老”中,“老[lau0]”作为轻声音节[13]很容易发生弱化,韵母[au]动程减弱,变为单元音并不断向央元音方向移动,最终变为[A],而声母[l]也在顺同化作用下变为同一发音部位却发音省力的[n]。其音变过程,我们推测大致如下:
虽然音变的中间过程已不可再现,但“你能”的出现为我们这一推断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3.4.2.3 关于“你能”和“你儜”
几乎与“你纳”同时间段,19世纪上半叶的文献中出现了不少“你能”表示敬称的用例,《正音撮要》(1810)和《品花宝鉴》(1849)中分别有13例和39例。《正音撮要》中写作“你儜”,“儜”注为“泥耕切”。请看用例:
(117)你儜过来,我敢不恭敬你儜吗?
(118)可不是吗?你儜瞧,冻了这么厚的冰,为什么不冷呢?
(119)你儜等着,歇歇,我穿上衣服替你再看看去。
(120)喛哟,你今儿上了画了。这么排场,你儜必有些喜事阿。
(121)正是呢,我要到我们亲家那里吃喜酒。偏你儜了。
(122)喛哟,违教好久了,家里坐咯,这几年不见你儜都发了福了。
(123)你儜放心交给我,我有本事给你弄了来,错了你儜罚我。
(124)沙尘滚滚一溜烟儿去了,你儜瞧见什么东西,我总没看真。
(125)你儜这么疼我、这么抬爱我、这么栽培我,我还没补你的情呢。
(126)我少张罗、少照应、少效劳、少亲教、少请安,你儜恕我呢。
《品花宝鉴》中“你能”的尊称意味是非常明显的,代表用例择列如下:
(127)那卖玉器的便不肯接,道:“老爷既问价,必得还个价儿,你能瞧这壶儿又旧,膛儿又大,拿在手里又暖又不沉,很配你能使。你能总得还个价儿。”(《品花宝鉴》)
(128)二喜道:“不可那就是安心了。咱们陌陌生生的陪了一天酒,李老爷你能想,想到敬皮杯的交情,也就够了。我们也叫出于无奈,要讨老爷们喜欢,多赏几吊钱,在师傅跟前挣个脸。若总照今日的样儿,我们这碗饭就吃不成了。李老爷,你既然不肯打发人回去,如今这么着,劳你能驾送我回去,对我师傅说一声,你赏不赏都不紧。”(《品花宝鉴》)
(129)琴言家里的几个人,尽着招陪软央,说道:“琴官实在有病,好不好都拿不定。这几天如果好了,总叫他师傅领着到两位太爷府上磕头。今儿求你能高高手,实在他病势沉得很,你就骂他,他也断不能出来。他师傅又进城去了,总求你能施点恩。过了今天,明日再说,我们替你能陪个礼,消消气罢。”(《品花宝鉴》)
(130)那琴官的人,即向那穿青衫的道:“求你能劝劝这位爷,索性候他病好了再来,明日瞧着是不能好的,你能总得宽几天限。明日先叫他师傅到府上陪罪,候琴官好了,再同过来说罢。”(《品花宝鉴》)
(131)亮轩支吾道:“我还有点事。”天寿道:“你能没有事,你能不肯赏脸。”(《品花宝鉴》)
(132)琴言带哭说道:“师傅,多承你能收了我做徒弟,教养了半年,我心上自然感恩,所以忍耐,又活了两个月。如今师傅既不要我,我也不到别处去,省得师傅为难。总之我没有了,师傅也就安稳了。”(《品花宝鉴》)
“你能”跟“你那(纳)”似乎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功能上,句(127)—(132)均可以替换为“你那(纳)”或“您”;在时间上,含有“你那(纳)”或“你能”的语料交替出现,并且间隔极短,甚至有些语料(《菉友臆说》和《品花宝鉴》)仅有一年之隔:
你那《刘公案》(18世纪末)>你儜《正音撮要》(1810)>你纳《汉字文法》(1829)>你那《菉友臆说》(1848)>你能《品花宝鉴》(1849)>你纳A Grammar of the Chinese Colloquial Language, Commonly Called the Mandarin Dialect(1864)>你纳《语言自迩集》(1867)
再考虑到汉字标音的不准确性,我们推测“你能”跟“你那(纳)”一样,也是“你老”的不同音变形式。《语言自迩集》提供了重要线索:“ni-nɑ,or ni-nê,is more respectful than ni alone”,在威妥玛体系中,符号“ê”发[ə]音,这就意味着,在[nA0]之外,“老”[lau0]还有[nə]的音变形式。参照现代北京话口语中的轻声弱化音节(如“热闹[nɒ0]”),“你老”弱化为[ni35nə0]是完全可能的。[14]读者也许会质疑,为何不用汉字“呢”来标音,反而舍近求远选择“能”呢?这是因为“呢”在当时的北京话中读作[ni],由于没有汉字能够精确拟音,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能”。实际上,在“能”轻读的情况下,“你能”的实际读音跟[ni35nə0]已经非常接近。“你能”跟“你那”的并存说明“你老”的音变已经基本完成,也支持我们对音变过程的构拟([ni35 lau0]→[ni35 nə0]→[ni35 nA0])。
我们对上述文献的统计数据也可以清晰地展示“你老>你能/你那(纳)”这一发展过程:
表3.3 各文献中的表现形式及出现频次
值得注意的是,《语言自迩集》已经出现了“你那”的替代形式“您纳”。
3.4.3 第三阶段:你纳[ni35 nA0]>您纳[nin35 nA0]
“您纳”由“你纳”发展而来,也承袭了后置呼语用法,请看:
(133)问:借光您纳。这店里住着的有一位周老爷么?
答:这店里住着有两位周老爷了,您问的是那一位呀?(《华言问答》)
(134)劳您驾罢。好说您纳。(《华言问答》)
(135)问:我给五两银子,卖不卖?
答:五两银子,不行您纳。(《华言问答》)
(136)问:是那一位?
答:是我呀,您纳。(《华言问答》)
(137)少见少见。好啊,您纳?(《速修汉语大成》)
(138)问:那么叫老弟受等。
答:好说您纳。您是上那儿去了一趟?(《改订官话指南》)
(139)好说您哪。(《支那语异同辨》)
(140)沏甚么茶您哪?(《支那语动字用法》)
在《语言自迩集(第一版)》中,“你纳”有78例,“您纳”仅有4例,出现在课文中的3例如下:
(141)还有什么难处呢,您纳说一说。
(142)部首本是乙,您纳找的是那个部首。
(143)那“乱”字的意思,您纳明白不明白。
词表中对“您纳”的逐字注音形式为“nin2nɑ4”,狄考文在《官话类编》(1900)中指出“您纳”中“纳”的发音非常轻:“(您)It’s also often read as if written 您纳,the nɑ being spoken very lightly”,可以推知“您纳”的实际读音当为[nin35 nA0]。到了《语言自迩集》的第二版中,很多“你纳”用例都被替换为“您纳”。(参看宋桔,2011)以句(144)和(145)为例,修订后最大的变化就是“你纳”被替换为“您纳”,请看两组对应用例:
(144)a.阿,你纳就是孟爷。
b.我知道不是你纳买的。
c.买的意思你纳倒不用打听,到底是谁给买的?
d.那堂子胡同住的张爷,你纳认识不认识?
e.你纳骑的不是我们这儿的马么?原是在贵处买的马。(《语言自迩集(第一版)》)
(145)a.阿,您纳就是孟爷?
b.我知道不是您纳买的。
c.买的意思您纳倒不用打听。
d.那堂子胡同住的张爷您纳认识不认识?
e.您纳骑的不是我们这儿的马么?不错,是在贵处买的马。(《语言自迩集(第二版)》)
3.4.3.1 “你纳”向“您纳”发展的理据
在语音上,“你那”[ni35 nA0]发展为“您纳”[nin35 nA0]合乎规律。在日常语流中,[nA0]由于轻化,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独立音节,很容易与前一音节产生融合,从而使其逐渐带上了鼻韵尾“-n”,变成了[nin35 nA0]。[15] 而在声调上,我们认为“您”的阳平调应是“你老”变调的顺延,目前并没有关于“你纳”连读声调的确切资料,但今天的天津话中,“你了”[16]是读作阳平的,这倒是可以作为我们的一个佐证。同时,从韵律的角度来看,“阳平+去声”(↗+↘)是一个最佳组合,现代汉语中“主意、打扮”等轻声词中前字也都变为了阳平,因此,我们认为这些词前字的变调可能是由于本调为去声的轻声反作用于前字,使得一些非阳平字变为了阳平。(参见周晨萌,2006)
3.4.3.2 “你纳”被“您纳”迅速替代的原因
在《语言自迩集(第二版)》注解中,“你纳”和“您纳”均用“ni-na”表示,我们推测此时“你纳”的实际读音已经变为[nin35 nA0],使用汉字记音难免会滞后于语音的实际发展。Joseph Edkins在A Grammar of the Chinese Colloquial Language, Commonly Called the Mandarin Dialect(1864)中的表述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北京,‘恁纳’(nin na),也写作‘你纳’,是‘你’的尊称”。
由于“你纳”的汉字读音跟实际读音[nin35 nA0]有一定差异,被新的汉字形式“您纳”迅速取代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你纳[ni35 nA0]>您纳[nin35 nA0]”这一变化究竟是什么时候完成的呢?文献中没有直接的证据,我们推测新形式[nin35 nA0]19世纪初期就已在口语中出现,其后跟旧形式[ni35nə0]”和[ni35nA0]共存了一段时间,最终在竞争中胜出,并以“您纳”的汉字形式固定下来。
3.4.4 第四阶段:您纳[ni35nA0]>您[nin35]
“您纳”[ni35nA0]的出现意味着语素“您”[nin35]的独立性在不断增强,语感上逐渐被接受。“那(纳)”虽然脱胎于“老”,音变之后已经难觅词源痕迹,在语音以及句法位置上跟语气词“哪”更为接近,请看例句:
(146)老兄,怎么这程子,我总没见您哪?(《官话指南》)
(147)可以,那么叫他解多咱来伺候您哪?(《官话指南》)
(148)可不是么,他叫我先带个好儿来,过两天他还要来拜您哪。(《华语跬步》)
(149)是,俗事匆忙,所以没得来请安,不然今儿我还不能来,是因为有件要紧的事情,特来烦琐您哪!(《华语跬步》)
(150)周老爷在屋里了么,有人找您哪。(《华言问答》)
(151)他很尊敬您哪。(《支那语动字用法》)
(152)好哇,我这儿谢谢您哪。(《燕京妇语》)
(153)说着,又过伊老者跟前儿来说:“老大爷,没气着您哪?”(《小额》)
(154)我请问您哪,善哥,倒是怎么着?(《小额》)
(155)额大奶奶也给他还了个安,说道:“这又劳动您哪。”(《小额》)
很难区分这些例句中的“您哪”究竟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此时重新分析成为可能,我们推测[nin35]正是在此机制下最终获得了独立成词的机会。在“您”的早期用例中,也能见到后置呼语用法的身影,请看:
(156)今儿个我还算是偷闲呢,按规矩说早就该走咯您,咱们改天说话儿,我先少陪。(《华语跬步》)
(157)你这车得绕道走,前边儿开了口子过不去了,那么借光您,我这个车可以打那么绕过去呢,你得打这么往西走出十几里地再往北走可就行了。(《助动词语解》)
(158)您瞧还有这种人,三句话不离本行。就拿您说吧,您天天在这儿说相声,一天您没有买卖,出来溜达,遇见了人,人家问您说你今天没做买卖呀?你一定要好好端端地说:“可不是吗您。”你决不能对着人家说:“哐!来呆令哐!”(《黄鹤楼》)
“你老”“你纳”“您纳”“您”在句法表现上(尤其是可以充当后置呼语)的一致性,为路径“你老>你纳>您纳>您”提供了支持。
在《语言自迩集(第一版)》课本部分,“您”的数量较之“你纳”还处于劣势,择列如下:
(159)称人“您”,是有点儿尊重人的意思,您好,您多咱来的,就使得。(《语言自迩集(第一版)》)
(160)令祖好阿,令尊好阿,是问您祖您父亲的安。(《语言自迩集(第一版)》)
(161)请您替我挑一点儿好的。(《语言自迩集(第一版)》)
(162)那儿的话呢,您去,理应是见,我陪着您去,好不好?(《语言自迩集(第一版)》)
(163)您的公事虽然烦杂,心里还乐,我有一件要事,实在累得慌,奉求您替我打算。(《语言自迩集(第一版)》)
(164)您想出什么教的头绪来没有?(《语言自迩集(第一版)》)
(165)大人不必费事了,我替您开发了罢。(《语言自迩集(第一版)》)
而在随后的文献中,“您”数量明显增多,《官话指南》的修订也体现了这一变化:
表3.4 《官话指南》修订前后的对比
在与“您”的竞争中,“您纳”逐渐败下阵来,表现在两个方面:
1.“您纳”功能的弱化
《官话指南》中的前5个用例中,“您纳”用作主语。
(166)您纳贵姓?
(167)您纳可以一块儿搭伴儿去,与我也很方便了。
(168)您纳说话声音太小,人好些个听不清楚。
(169)老没见了,您纳还认得我么?
(170)您纳这一向好,我有件事托你办办。
而在《改订官话指南》中,这种主语用法全部被删除,只剩下宾语用法和后置呼语用法。
2.“您纳”和“您”使用频率开始此消彼长,请看表3.5的统计:
表3.5 “您纳”和“您”的使用频率
(续表)
在北京语言大学《当代北京口语语料库》(186万字)中,我们检索到1384例“您”,而“您哪”只有 13例,其中主语6例,宾语2例,后置呼语1例,剩余4例无法判断。
(一)主语用例:
(171)后来,我说老头儿,我说:“老大爷您哪,后边儿排着队去。”(《当代北京口语语料库》)
(172)哎,就这么干等着它,到十天的时候儿我才,嗯,像,我们那个,我家里那个大孩子说:“您哪,您也甭瞧。您就躺在炕上等着吧,多会儿好了算。您要一瞧不行,不能揉您这一下子,摔的。”(《当代北京口语语料库》)
(二)宾语用例:
(173)老,老头儿呢,八十,跟我们说话,也是“您哪”“麻烦麻烦您哪”。(《当代北京口语语料库》)
(三)后置呼语:
(174)哟,大妈您还没休息呢?或者,大婶儿您还没歇着呢?没呢您哪。(《当代北京口语语料库》)
与《刘公案》中的早期“你那”用例不同,当代北京话的“您哪”在使用上是受限制的,有着特定的语用功能,我们将专文讨论这一问题。
结合上文的论述,我们可推知“您”的产生过程:“你老人家”减音缩略为“你老[ni35lau0]”,轻读音节因弱化而逐渐变为央元音“你能[ni35nə]”“你纳[ni35nA0]”,之后又逐步丧失独立性而融入前一音节,变为“您纳[nin35nA0]”,并最终脱落而独立成为“您[nin35]”。
关于敬称代词[nin35]的首现时间
在朝鲜汉语教材中,第二人称敬称经常以“你呢”“你你”的形式出现:
表3.6 朝鲜教材中的“你呢”“你你”
(续表)
内田庆市(2000)认为“你呢”是“你纳”的早期形式,笔者持有不同意见,因为“呢”在当时还没开始读[nə],《语言自迩集》和《官话萃珍》对“呢”的注音均为[ni],因此“你呢”的单字音应为[ni214ni0],连读变调之后跟[nin35]非常接近[17]。考虑到汉字表音的非精确性,我们认为“你呢”即是敬称代词“nín”的雏形,这就使得“nín”的出现时间大大提前。与之相应,“你那[ni35nA0]”和“您纳[nin35nA0]”在口语中的出现时间恐怕也比文献首现时间要早得多。值得注意的是《关话略抄》和《汉谈官话》中还有“你你”的形式,跟“你呢”异曲同工,在《汉谈官话》中,“你”和“呢”的注音均为[ni],这进一步证实了笔者的推断。
在满汉合璧教材《庸言知旨》(1802年序,1819年刊)中也有“你呢”用例[18],请看:
(175)姐姐你呢在你们家里是娇生惯养的个闺女。如今新到这里脸上下不来。
(176)你呢是个厚道老诚人。什么什么精明人,见了他都怕蝎子是的脑浆子疼。
《正音咀华》(1836)则是更进一步,开始用单字词“儜”来表第二人称敬称:
(177)客问:“好啊!”主答:”儜好啊。许久不见。几乎不认得了。请坐喇。近来恭喜发财啊。”客云:“好说了。蒙过奖了。托儜的福。”
(178)回问:“府上老世伯老伯母哥儿兄弟都好啊。”主答:“都好。叫儜惦着。”
(179)诸事还仰仗儜栽培,还要讨儜个情面。待有相当的去处,打发人去通儜个信。
与《正音撮要》不同的是,《正音咀华》对“儜”的注音为“呢盈切,舌尖”,这里牵涉到另一个重要问题,早期北京话中,第二人称敬称形式是否有“níng”这一发音。据内田庆市(2000)介绍,日下恒夫认为至少在清末存在这样的读音,证据来自下面两则材料:
京都人所用者。……您音近凝,义似尔汝,施之于较己为尊者也。(《清稗类钞》)
京兆方言特别字:……您读若凝,实南方“你老人家”四字之省文也。(《北平风俗类征》)
笔者认为这两个证据还不够充分。首先这两则都是民国时期的材料,根据序言,《清稗类钞》成书于1916年,作者徐珂是浙江杭县(今杭州)人,《北平风俗类征》出版于1937年,作者李家瑞出生在云南。当时《语言自迩集》《官话类编》《北京话语音读本》等西人记音材料中明确只有[nin35]这一发音。其次汉字注音往往在精确性上有欠缺,两则材料中“音近”“读若”的字眼也提示了这一点,[nin35]在当时没有合适的汉字来标音,“恁”声调不同且失之生僻,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稍有缺陷的常用字,“凝”与[nin35]相比只是鼻音韵尾的前后之分,而前后鼻尾在很多方言中又是混同的。民国时期类似的表音形式还有“邻”,跟[nin35]相比只有声母不同:“遇尊长则必曰‘您’,读如‘邻’,非是则不敬。”(夏仁虎《旧京锁记》)。如果据此认为“您”还有[lin35]这一发音,恐怕只会给研究带来混乱。
至于《正音咀华》的“儜”,我们认为跟上述“凝”的情况比较类似,汉字表音跟实际读音存在一定误差。这种解释同样适用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的“你儜”和《老残游记》中的“儜”:
(180)里边走出一个白胡子的老者,拱着手,呵着腰道:“你儜来了!久违了!”(自注:“你儜,京师土语,尊称人也。发音时唯用一‘儜’字,‘你’字之音,盖藏而不露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二回)
(181)翠环慌忙立起身来说:“儜那歇手。”(《老残游记》第十二回)
吕叔湘(1985)认为刘鹗没找到合适的同音字,才在《老残游记》中造出一个“儜”字:“也许刘鹗根本不知道过去有过‘您’字,也许他知道有这个字,但同时又知道这个字在现代方言里读nen,这才造了个‘儜’字。‘宁’音niŋ,标音不正确,但是音nin的汉字原来一个也没有,无可假借。”
此外,我们发现用“儜”“你儜”和“凝”给“nín”标音的四位作者都是南方背景,不排除受到方言影响的可能。
到了《顾误录》(1851)中,“您”的汉字形式开始出现[19],随后使用频率逐渐提高,到了19世纪末已经获得绝对强势的地位。
表3.7 “您”在不同文献中的字形
20世纪一二十年代,《进化报》《京话日报》《群强报》《益世报》等北京纸均采用“您”作为敬称代词[nin35]的书写形式,使得这一汉字形式最终得以稳固。
3.4.5 小结
本节利用《语言自迩集》《官话类编》等西人记音材料对“你那”“您那”“你能”的实际语音进行了构拟,在理清“您”四个发展阶段的同时,对“你呢”“你你”“你能”“儜”的来源予以了合理的解释。同时,通过对《刘公案》等早期本土文献的挖掘,我们将“你那”的出现时间提前至18世纪末,将敬称代词“nín”的出现时间前提至19世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