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
一、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对象
学前儿童发展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入学前的身体、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一般来说,学前儿童发展包括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指的是0-6岁儿童的身体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即0-6岁儿童的大脑和身体在形态、结构及功能上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大脑的发育、身高和体重的变化、骨骼和肌肉的发展等。具体地说,研究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就是研究学前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变化与发展、躯干四肢的发育和比例变化、身体运动和行为的变化以及儿童的生理健康等方面。
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就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并揭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具体地说,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表现为学前儿童个体心理的发生、学前儿童的一般心理现象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个方面。
1.学前儿童个体心理的发生
学前阶段是人生的早期阶段,各种心理活动与心理现象都在这个阶段开始发生。儿童刚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与生理活动难以区分。但随即,儿童的知觉、注意、记忆等心理便开始发生。因此,学前儿童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
2.学前儿童的一般心理现象
学前儿童的一般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部分。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个体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反映正常个体心理现象共同性的一面。认知过程即认识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认知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的心理过程。它主要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等。情绪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主体需要所产生的态度和体验的心理过程,如喜、怒、哀、惧等。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这三种过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并相互作用的,构成个体有机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
(2)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个性调控等方面,反映个体心理现象的个别性的一面。个性倾向是推动个体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它反映了人对周围世界的趋向和追求,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个性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个性调控也称自我调控,是个性中的内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表现各不相同,个别差异表现明显,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的,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相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心理发展特征。同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均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遗传、环境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可以说,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客观规律所制约。研究这些规律,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另一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任务
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任务是描述学前儿童发展的普遍行为方式,解释和测量学前儿童的个别差异,并揭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同时,也要探究不同的因素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并据此提出帮助和指导学前儿童发展的最优方法。
学前儿童并不是一出生就具备了人类的各种心理过程,其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发展顺序和方向,且这些发展顺序和方向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学前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就是探讨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带有规律性的发生发展趋势。
研究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是从纵向角度来谈的,而研究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则是从横向角度来谈的。学前儿童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会有规律地出现各自特有的、与其他年龄阶段不同的、典型的特征。
学前儿童的心理是各不相同、因人而异的,但个别差异的表现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不仅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的表现及其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研究这些差异是怎么形成的。
主要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因、各种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因素,以及各种因素如何相互作用的规律等问题。
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规律和动作发展规律也是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任务之一。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动作发展有其特定的规律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