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幼儿园教师概述
一、幼儿园教师的概念
教师是人类社会中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从广义上讲,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幼儿园教师。因为凡是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以称为“师”。从狭义上讲,幼儿园教师是接受社会的一定委托,在幼儿教育机构中,以对3~6岁幼儿的身心产生特定影响为主要职责的专业人员。
幼儿园教师是指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受社会委托对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实施特定影响的专业保育和教育工作者。
二、幼儿园教师的历史演变
幼儿园教师职业产生于19世纪中叶,在这之前,幼儿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家长是家庭学前教育的老师。到了19世纪,随着专门化的社会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才有了专门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和保教人员。福禄贝尔于1840年创办幼儿园以后,开始了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工作。随着世界各国托幼社会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幼儿园教师逐渐成为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
在我国,自1903年湖北幼稚园创办开始,我国有了第一批幼儿园教师,当时被称为“保姆”,主要由节妇[51]训练而成。20世纪50年代,我国幼儿园教师开始被称为“教养员”“保教员”,但社会上习惯称呼为“阿姨”,到1995年《教师资格条例》颁布后,“幼儿园教师”这个名词就开始被广泛、正式地使用。[52]
1.充当保姆的阶段
我国古代的学前教育出现于殷商时代,主要以蒙养教育的形式开展;秦汉以后进入有教材、有组织形式的阶段。但绝大多数的蒙养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的,而负责幼儿的教育者充当保姆的角色。在古代的少数富贵人家,幼儿的教养通常由经过挑选的女奴和女仆承担。这些女奴、女仆们通常目不识丁,让她们带孩子,自然只能扮演保姆的角色,她们的职责也仅仅是照管孩子。清朝末年,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将幼儿教育纳入国家规划发展中,并设立了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蒙养院。其中,幼儿园教师与乳母、寡妇在一起,幼儿园教师仍被称为“保姆”。这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创办了一种新型的幼儿教育机构——保育院,以保育为主,强调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成长,幼儿园教师称为“保育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幼儿园教师并没有被当作专门职业来对待,有生活经验的成人都可以带孩子。虽然托儿所和幼儿园中有保育员和幼儿园教师之分,但与学校中的教师比,仍被称为“阿姨”,这在社会大众的看法里仍只不过是保姆的代名词而已。
2.充当教师的阶段
随着大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幼儿的期望越来越高,社会对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幼儿教育工作者开始由保育转为教育,或以教育为主。她们不仅能从事保育工作,而且能启发、诱导幼儿,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这样,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角色就逐渐转变为教育者,人们对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称呼也逐渐由“保姆”转为“教师”。今天,幼儿园教师被视为一种专门化的职业,成为专职教育工作者。
3.角色多样化的阶段
在传统教育中,幼儿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中心,扮演着知识的灌输者、权威者等多种角色。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幼儿园教师角色的期望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如皮亚杰认为,幼儿园教师应是孩子的游戏伙伴;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园教师应是幼儿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还有人认为,幼儿园教师应做幼儿母亲的替代者、幼儿的知心朋友、大姐姐等。[53]总之,人们普遍认为,幼儿园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多元化,有利于幼儿的社会化,也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角色多样化成为幼儿园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
历年真题
教师是人类社会中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从广义上讲,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幼儿园教师。因为凡是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以称为“师”。从狭义上讲,幼儿园教师是接受社会的一定委托,在幼儿教育机构中,以对3~6岁幼儿的身心产生特定影响为主要职责的专业人员。
幼儿园教师是指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受社会委托对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实施特定影响的专业保育和教育工作者。幼儿园教师经历了从充当保姆,到专任教师,再到如今的角色多样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