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无处不消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千古正气在腾冲——腾冲记行

极边第一城

昆明到腾冲670公里,飞行时间只要50分钟。倘若开车,上山下山,弯弯绕绕,10个小时也不一定够。从飞机舷窗往下看,一条条陡峭的山脉由北向南奔腾而来,死活也不让并肩紧挨着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会面。金沙江无奈地转了一个大弯,掉头奔东海而去,澜沧江和怒江则一径向南,出国之后分别改名叫作湄公河和萨尔温江。

暴雨之后,江水浑黄。有的地方江面宽阔,水色澄绿,显然是水库。云南的水能资源非常丰富,有待开发。有人说,修了水电站会导发地震。我不知道这话是否靠谱,没修水电站的时候怎么也闹地震?

听见空姐广播,飞机马上就要着陆,朝外看去,离开地面好像还有几百米。突然之间机翼紧贴着迅速上升的树梢,一下子就降落在跑道上。腾冲的机场修在山顶上,堪称一绝。虽然只是在天上掠过,却完全可以理解穿越横断山脉之艰难。不能不由衷佩服徐霞客,居然凭两条腿走到了腾冲。徐霞客于1639年4月来到腾冲,在这里停留了4个月,除了游记之外还写了一部《近腾诸彝说略》。他描述沿途所见:“峡底无余隙,惟闻水深潺潺在深箐中。峡深山亦甚峻,藤木蒙蔽,猿鼯昼号不绝。”如今,难得听见猿猴啼叫,可是,山还是那么陡,谷还是那么深。出腾冲不足50公里就是中缅边境。也许有人告诉徐霞客,再往前走就出国了,于是,徐霞客称腾冲是“极边第一城”,转头向北,去了丽江。滇西地区多民族杂居,丽江以纳西族为主,大理以白族为主,腾冲地处更为偏远,居然完整地保持了汉族传统文化。

在徐霞客来腾冲22年后(1661年),南明的永历皇帝也来了。不过他可没有心思游山玩水,屁股后面跟着吴三桂,穷追猛赶。永历帝经腾冲一溜烟逃进了缅甸。吴三桂好像没有什么边界概念,居然越境抓捕,将永历皇帝押回了昆明。

再过310年(1949年),国民党第八军残部在李弥带领下逃入缅甸,史称“孤军”。李弥是腾冲人,带着部下节节败退,一直跑回老家。他在腾冲站不住脚,越境进入缅甸,坚持了几十年。至今在缅北的一些大山里还有孤军的后代,讲中文,拜孔子,自称是中国人。

如今,腾冲好像离北京、昆明越来越近,交通完全不是问题,说来就来。腾冲已经变成了一个旅游胜地。

火山地质奇观

腾冲位于地壳两大板块的交界线上,地质结构非常特殊。多火山,多地震。2011年6月22日,我刚到腾冲就接到北京朋友的电话,问候安全,弄得我摸不着头脑。他说,新闻报道腾冲地震,5.2级。我好像根本没有感觉,街头巷尾连片瓦都没有震落。腾冲的朋友说,这里经常地震,家常便饭。

中国有许多温泉,可是,很少见到像腾冲热海大滚锅这样的温泉。远远望见丛林上方窜出一股水汽。八角形的汉白玉栏杆围着一个圆形的泉眼,直径6米多,水色乳白,大大小小的气泡不断从潭中涌出,浪花翻滚,响声隆隆,水温高达96度。旁边告示上说明,千万不可逾越栏杆,以免烫伤。在泉眼右侧有个热泉体验区,沙岩上有几个小水塘。咕嘟咕嘟地冒热气,好像泉水正在沸腾。小心翼翼地试试,马上把手指缩了回来,好烫!连周围的地面都是热的,不能久立。有人用稻草捆住几个鸡蛋,丢在泉眼中,不一会就熟了。大滚锅旁有凉亭,坐稳后,服务员送来一壶茶和一筐煮熟的花生、土豆和鸡蛋。小姑娘特地说明,花生和鸡蛋都是在大滚锅里煮熟的,不过茶水是用别处的山泉泡的。大滚锅中的泉水硫磺气太重,喝不得。

虽然地热泉水不适合饮用却非常适合泡澡。在大滚锅下方有温泉浴场,二三十个露天浴池各有名目。由于温泉水量很大,不必循环使用,池水非常洁净。我在这个池中泡泡,换个池子再泡泡,好像各个池子之间的区别并不大。泡过温泉,摸上去,身上滑溜溜的。

除了温泉之外,腾冲的地下水资源特别丰富。济南的趵突泉水量充沛,却难和腾冲的黑鱼河一比。准确地讲,这里不是泉水涌出,而是地下河露头。清澈的泉水从石缝中现身,顿时就形成一条波涛滚滚的大河。

腾冲的地质结构非常特殊。据统计,腾冲有休眠状态的火山90多座,地热温泉197个。路边随处可见火山堰塞湖、火山口湖、熔岩堰塞瀑布、熔岩巨泉等。当地民谣唱道:腾冲有山九十九,九十九座山无头。腾冲四周,群山环绕,郁郁葱葱,没头的山就是火山,有截顶圆锥状、盾状、穹状、金字塔状等,形状不一。最近的一个火山口离腾冲只有20多公里。据说,300年前还有一次火山爆发。也就是说,徐霞客来过之后还曾有火山爆发。谢天谢地,好在如今腾冲没有活火山,否则,谁敢来?

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离城仅23公里。登上小空山,只见一个标准的圆形火山口,坑底长满了树木野草。围绕着火山口转圈修了木板走廊。转一圈或有500米。在火山脚下,农民们摆摊出售火山蛋。看起来像鸵鸟蛋那样大,拎起来却很轻,好像是泡沫材料,中间布满孔洞。可惜,火山蛋的颜色灰黑,缺乏观赏价值,购者寥寥。朋友说,在腾冲有些成语并不妥帖。例如,石沉大海,水火不容。火山蛋丢在水里能浮起来。火山口上冒出热泉,水火交融。

若说火山石轻,轻不过火山灰。腾冲的另外一个地质奇观就是北海湿地。出城仅10公里,就看见一片貌似寻常的草地。草地当中蜿蜒着条条小河。草地深处伫立着几只白鹭。

我们的汽车在湖边刚刚减速,就有一个农夫模样的人骑着摩托车靠了过来,问要不要进草地?见我们点头,他挥挥手,意思很明白,跟我走。从大路下来,拐进了一个湖边小村。停车后农夫说:“50块钱一个人。你们4个人,二百!”

朋友问:“怎么涨价了?”

“什么都涨价,我涨这点算什么?”

朋友说:“原来才30元一个人,要涨也不能翻番地涨,150元,去不去?”

农夫笑道:“好说。一百五就一百五。”

跟到他家里,叫我们换上高筒雨鞋。我搞不清楚为什么坐船还要换上雨鞋,反正从命就是了。他扛根竹篙,手拿一只破旧的搪瓷饭碗,带着我们沿着田埂弯弯曲曲地走到芦苇深处。在水边停泊几条小木船。他跳上船去,用饭碗将船中积水舀出去。随后吩咐我们逐一登船。坐定后,农夫竹篙一点,小船便滑了出去。

河道只有三四米宽,九曲十八弯,两旁都是草地。进入湖心后,农夫将竹篙插了下去,邀请乘客登上草地。就像踩在弹簧床上一样,脚底下的草地起伏摇摆。有些地方一脚踩下去,泛出来的湖水没过脚背。难怪要我们都穿上高筒套鞋。朋友介绍说,火山爆发后在这里形成堰塞湖。落下的火山灰浮在湖面上,杂草丛生,久而久之,草皮越积越厚,有的地方甚至可以厚达2米。他说:“如果草皮的面积小一点,可以分割开,当船撑走。”

我问:“如果踩破了草皮,会不会被陷进泥淖?”

农夫笑道:“没事,如果有危险,我还敢叫你们踩上来吗?草皮厚着呢。即使草皮被踩个窟窿,也不要紧,下面水深着呢,大了不起弄湿衣裳。”农夫用竹篙向草皮下探去,确实没有根。

人生最难死得好

近年来,为了招揽游客各地纷纷重修名人故居。据说河南、湖北为了争夺诸葛亮故居吵得不亦乐乎。古往今来,尊崇先贤,理所当然。问题在于什么样的名人才值得后人学习、崇敬。在重修名人故居之前不妨考虑一下,人们在参观之后会得到什么教益。在五千年历史中,“名人”不计其数。当过皇帝的有好几百,更不用说多如牛毛的封疆大吏、富贾豪绅。如果说要保存名人故居的话,一定要对后人有所启发教育。或者有大功于民族,推动社会发展,功勋彪炳;或者忠于国家,浩然正气,舍身成仁;或者道德文章,学问盖世,启迪后人。总之,要对后人有所教诲,鼓励年轻人继承光荣传统,开创新业。“诸葛丞相祠”、“杜甫草堂”门前游人如织,络绎不绝,有几个人关心达官贵人、帝王公卿的故居?他们的故居留了也是白留。近来,连孙悟空、西门庆故居都冒了出来,除了自贬身价、贻笑大方之外,还能说明什么?

腾冲有个艾思奇故居。

年轻人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艾思奇,可是,很多60岁以上的人都读过他写的《大众哲学》,都知道他是毛主席非常欣赏的一位哲学家。

艾思奇的故居在和顺乡的水碓村。

村前有潭,潭边有水车,潭中有亭。隔潭望去,元龙阁依山而起,飞檐楼阁突兀于葱郁的竹林蕉树之上。沿元龙阁对面的小路拾阶而上,如同所有的旅游热点一样,路边挤满了销售旅游商品的摊子。两转三折,抬头看见一座灰瓦白墙的门楼,高悬匾额“艾思奇纪念馆”。院内树立着一尊铜像,下刻:“艾思奇,1910.3-1966.3。”这是一栋非常有特色的中西合璧建筑,既保留了传统四合院的基本结构,又改善了采光、排水。院内还点缀着西式阳台。四合院的大门和院门并不在一条直线上,斜开宅门必定有讲究风水的奥妙。院内建筑结构布局合理严谨,楼上住人,楼下会客及日常活动,有回廊相连。砖雕精美,繁花幽香,绿藤蔓墙。

迎门是毛泽东的评语“学者、战士、真诚的人”。毛泽东曾说艾思奇是“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不是天下第一个好人,也是第二个好人”。在中共党史上能够有这些评语的人屈指可数。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据考证是蒙古族人,其祖先没准当年随忽必烈大军南下而来。不过,数代之后,与当地人融合,属于哪个民族已经不重要了。艾思奇是他的笔名,就像鲁迅一样,久而久之,人们只知道鲁迅而不知道周树人。艾思奇的父亲李曰垓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也就是如今的北京大学,被章太炎称为“天南一支笔”。不仅文采出众,还出任过蔡锷护国军的第一军秘书长,文武双全。

艾思奇出生于1910年,2岁时随家长离乡外出。这栋故居修建于1919年。也就是说,这栋房子是在艾思奇出生之后才修的。据记载,艾思奇在10岁时回过一次故乡。他回家之时这栋房子刚刚落成不久。也许正是家乡新房落成,他才回来看了一眼。艾思奇少年时期远赴日本留学,18岁时归国,在上海当编辑、写文章。1938年艾思奇投奔延安,在马列学院担任哲学教员。后来长期在中央党校任职,先后在杨献珍、陈伯达、林枫手下担任副校长。

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搞理论研究的人首当其冲,艾思奇在1958年被打成中右,下放河南,好不容易才回到北京,战战兢兢,惊魂未定。1965年12月21日,毛泽东把陈伯达、胡绳、艾思奇、关锋、田家英等五人叫到杭州,大谈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从早晨9点一直谈到12点。毛泽东说,“海瑞罢官”的要害是罢官,矛头直指彭德怀、刘少奇。这是毛泽东准备发动“文革”的一次重要会议。担任记录的是艾思奇和关锋。不知道在记录时,艾思奇的手是不是在发抖。1966年,“文革”风起云涌,再度把政治理论研究人员推到风口浪尖上。中央党校被撤销、解散,党校的教员几乎全部被游街、批斗、打倒,赶到乡下去接受“再教育”。

此时的艾思奇面前只有两种选择:或者是和杨献珍、孙冶方、田家英、顾准等人一起被打成反革命,或者是跟着陈伯达投靠“四人帮”。其实,即使卖身投靠,艾思奇再狠也狠不过戚本禹、姚文元,未必能够符合上峰的胃口。跟着陈伯达走,日子并不好过。陈伯达在名义上当了“中央文革小组”的组长,实际上窝囊透顶,处处受气,最后还是逃不掉被打倒、坐牢、身败名裂的命运。显而易见,艾思奇无论怎样选择都是死路一条。可是,从延安出来的秀才们唯独艾思奇能够得到一个光荣的结局,其理由只有三个字:死得好!

1966年3月,艾思奇心肌梗死,驾鹤西去,逃出了是非漩涡。在中央党校礼堂开了艾思奇的追悼会,毛泽东送了花圈,倍极哀荣。这个花圈送得有点蹊跷。比艾思奇资格更老、功劳更高的元勋也未必得到这等礼遇。掐指一算,只能说他死在点子上了。就在2月份,彭真等人搞了个有关“文化大革命”的“二月提纲”,毛泽东阅后大怒,决定另起炉灶,命江青南下上海,找张春桥、姚文元密谋发难。随后,戚本禹、姚文元连续发表了批判“海瑞罢官”等文章,气势汹汹,指桑骂槐,扬言要“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他们第一批整肃的对象就是那些理论权威。参与起草“二月提纲”的人除康生倒戈之外,全部被打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1966年5月16日公布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六条,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最黑暗的时期。从艾思奇的人品来看,卖身投靠的可能性极小,被打倒的可能性极高。

“黑云压城城欲摧”,在毛泽东和刘少奇、邓小平摊牌前夕艾思奇死了。毛泽东为了稳住对手,给艾思奇送了个花圈。倘若艾思奇晚死三个月,别说花圈、追悼会,啥也没有。等待他的必定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至于说腾冲这栋建筑,肯定被定性为地主、资本家、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的财产,没收、充公。一旦被斗倒斗臭,哪里还有什么“故居”可言?

在艾思奇故居的陈列室中,我没有发现他回到故乡的任何照片或记录。事实上,故居非但不是艾思奇的骄傲,还是他的一块心病。在政治斗争中,出身不好很容易成为挨整的把柄。在土改中,地富出身的干部都接到警告,不许回故乡。艾思奇家有这么大的宅子,家庭成分肯定是大地主。阶级斗争狂潮涌起,艾思奇几度处于被镇压的边缘,哪里还有胆子回老家?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艾思奇从来没有回过腾冲。如果艾思奇“不识时务”,这里还会是他的纪念馆吗?

和艾思奇相类似的还有一个人,俄国十月革命的元勋,伏龙芝。他出生于吉尔吉斯的首都比什凯克。父亲是个穷苦的木匠。伏龙芝在沙皇军队中服役,参加了托洛茨基领导的彼得堡十月革命,成为红军的主要将领。在反击邓尼金、高尔察克的战斗中展现了杰出的军事天才,保卫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列宁派伏龙芝带兵平定了中亚,将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土库曼、哈萨克、塔吉克等国并入了苏联疆土。1924年伏龙芝病故,举国哀悼,列宁给予伏龙芝很高的评价,苏联的最高军事学院被命名为伏龙芝军事学院。比什凯克被改名为伏龙芝。在伏龙芝死后不久,列宁病故。斯大林上台,清洗、镇压了托洛茨基等人。假若伏龙芝没死,肯定和他的同事们一起被斯大林枪毙了。

在艾思奇纪念馆的留言簿上,我写道:人生最难死得好!

麻烦在于,生死由命,由不得自己。

腾冲还有一个李根源故居。李根源先生是辛亥革命元老,曾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国务总理。在腾冲陷落,抗战最危急的时候,老先生以63岁高龄,慷慨请缨,赶回家乡,发表了一封气壮山河的“告滇西父老书”,表示虽已老朽,却义不容辞地愿和家乡父老共赴国难,抗战到底。抗战胜利之后,李根源辞官归乡,“愿乐渔樵不做官”。他一生清廉,为后人所景仰。

腾冲还出了一个名人,却没有故居,他就是国民党的著名战将——李弥。许多人是从毛主席写的“敦促杜聿明将军投降书”中知道他的名字。

李弥出身贫苦,在滇军中从最底层的勤务兵做起。1922年随滇军来到广州,考入黄埔四期,和林彪同学。1926年在朱德领导的教导团任中尉排长。在八一南昌起义前,朱德作为教导团团长亲自做李弥的工作,可是李弥执意要追随他的校长,擅自脱离部队,跑到南京总司令部警卫团任连长。在江西“剿共”时,战场对面就是他的老同学林彪。1944年李弥担任第八军少将副军长,亲自指挥了松山战役,功勋卓著。在淮海战役时,李弥担任国军13兵团司令。他的部队和邱清泉、孙元良兵团一起在淮海战场上被解放军全歼。杜聿明被俘,邱清泉被击毙,唯独李弥只身逃走,可见其机警狡猾。后来,李弥重组部队,一直撤退到云南老家,最后把这支部队带到缅甸。从个人军事才能和毅力而言,李弥确实有过人之处,可是败军之将,不足言勇。无论是在腾冲还是台北都找不到李弥故居。

艾思奇和李弥都姓李,一文一武,不仅是老乡,年龄也相仿。李弥出生于1902年,比艾思奇大8岁。如果按照成分而论,艾思奇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可是他却成为著名的无产阶级哲学家。李弥出身于无产阶级,却成为蒋介石的干将。出身论是靠不住的。

文星城头鬼唱歌

漫步腾冲,高楼耸立,街道宽阔,路旁三角梅盛开,紫红的花朵在绿茵丛中格外娇艳。街心花园中有座巨大的塑像,状若高山。在山体上雕刻了发生在腾冲的重大历史事件。顶峰是位端庄秀丽的女性。腾冲人把高耸入云的高黎贡山比作母亲。

腾冲北门叫文星门,在夕阳斜照中显得有几分苍凉。城门前一组铜像,马帮即将远行,踏上千里茶马古道。

城内是古色古香的文星街,两旁大多是玉器商店,出售的玉器大同小异,且不知有几家商店能在竞争中幸存下来。朋友说,这条街是重建的。当年的腾冲城墙厚达6米,高近8米。在冷兵器时代可谓固若金汤。可是,在近代战争中,城墙再厚也靠不住了。日本军队在1942年占领腾冲,依托城墙建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在1944年腾冲战役中美军飞机投下几百吨炸弹,把城墙夷为平地,整个腾冲城毁于战火。如今所见之城墙、城楼都是近年来在原址上复原的。

漫步于腾冲老城,从高黎贡山吹来阵阵清风,似乎还听见石板路上商旅马帮的蹄声。四周一片平和安详。有谁能想到这里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有多少无畏男儿就倒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

1938年日寇大举侵华,国土沦丧,形势危急。国民政府退守西南,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蒋介石提出以空间换取时间,坚持抗战到底。毛泽东提出“持久战”。英雄所见略同。虽然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却凭着爱国热情,顽强抵抗,绝不低头。很清楚,由于日本资源短缺,只要中国人不投降,拖下去,日本必输无疑。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国通过滇缅公路送来一些武器给养,帮助中国抗战。1942年,日本人入侵缅甸,意欲切断中国军队的外部援助,逼中国投降。日军采用穿插战术,迂回缅北。原来一直被当作大后方的云南转眼之间变成了抗战的最前线。日军先锋部队是56师团。这支部队是日本的王牌军,以本州的造船工人为主体,号称“本州兵团”。史料记载,这支部队由坦克、装甲车、炮队、汽车、摩托车和步兵团组成,以擅长山地战和丛林战著称。有文化,守纪律,斗志顽强,参加过九一八事变和南京大屠杀,在1942年马来半岛作战中率先攻占吉隆坡,血债累累。56师团以超凡的勇气,在没有后方支援的情况下,纵深1500公里,长途奔袭,在1942年4月28日攻占了腊戍,截断了英缅大军的后路,并且于5月2日越过国境攻陷畹町,在4天内前进300公里,逼近滇西通往内地的咽喉要地——惠通桥。幸亏国军在5月4日炸断惠通桥,阻挡了日军快速装甲部队。日军一个大队乘橡皮艇强渡到东岸,形势非常危急。宋希濂的第11集团军星夜赶到保山,歼灭了已经过江的日军,拼死遏制了日军的攻势。

1942年5月10日,腾冲陷落。日军在腾冲设立滇缅战区司令部,并在怒江西岸腊猛附近的松山构筑工事。国军和日军形成隔怒江对峙的态势。

两年之后,中国军队开始反攻。1944年5月11日,远征军强渡怒江,揭开了抗日战争新的一幕。腾冲战役是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腾冲战役之前,中国军队几乎打一仗败一仗,且战且退,损失惨重。即使取得局部胜利,最终还是以中国吃亏告终。例如,平型关战役伏击消灭了日军的一支辎重队,随后日军在中条山战役中报复性地大败国军。台儿庄战役消灭万余日军,随后日寇疯狂反扑,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大片国土沦丧,国军损失十倍于日本。百团大战破坏交通线,扒掉铁轨,日寇丧心病狂,扫荡根据地,杀光、烧光、抢光,中原民众生灵涂炭。三守长沙,反复拉锯,最后还是被日寇占领了长沙、衡阳,打通了南北要道。每一战役结束后,日本人都大吹大擂,声称皇军所向无敌。侵略气焰更为嚣张。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无条件投降,他们记住的是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兵折将,还有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日本人吃了美军大亏,反而崇美。为什么日本人对中国军队不服气?原因之一是他们忘记了腾冲战役。在战争中,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无论古今中外,倘若不能成建制地消灭对方的主力兵团,就谈不到最终的胜利。腾冲战役的伟大意义就在于这是第一次成建制地消灭了日军的王牌部队;第一次解放了被侵占的县城;第一次乘胜前进,打得日本鬼子只有招架之功而没有还手之力。腾冲战役极大地动摇了日军的士气,鼓舞了国人的斗志。从此,抗日战场上攻守易位,中国军队开始全面反攻。

腾冲守敌为日军王牌军56师团的148联队,总计7000人,另有113联队1200名日军坚守松山。5月19日,霍揆彰指挥国军第20集团军主攻腾冲。宋希濂指挥第11集团军主攻松山。

在攻打腾冲战斗中,日军据险坚守,久攻不下。6月28日,美军20架重型轰炸机将腾冲城内主要建筑物全部炸毁。8月13日,在轰炸中击毙日军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

8月18日,远征军从三面杀入腾冲,展开巷战。

松山之役打得非常惨烈,在方圆不到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国军队投入两个军,五个步兵师,总计6万人,火炮200门,双方兵力50:1。由于日军占有极为有利的地形和坚固的工事,国军进攻伤亡惨重。8月20日,八军副军长李弥亲自上阵指挥,挖地道至松山主峰之下,放置近三吨炸药,在一声巨响中肃清千余残敌。9月7日,松山战役结束。中国军人阵亡8000余人,伤者逾万。

9月13日,腾冲前线总攻,全歼日军6000多人。腾冲作战前后130天。牺牲将官2人,校官19人,尉官481人,官兵伤亡21000人,美军顾问阵亡7名。

尽管中方的伤亡远远高于日本,但是,对于日本军国主义者而言,转瞬之间,一个号称天下无敌的王牌军全军覆灭,只逃出来24个官兵,使得日本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来掩盖其败绩。吹得越凶,跌得越惨。没有腾冲和松山这样的硬仗就不足以打掉日军的气势。

国殇墓园,浩然正气

国殇墓园位于腾冲市区叠水河景区附近。我和同伴们崇敬地走上31米高的团坡,将鲜花敬献于20集团军光复腾冲纪念碑前。在高坡四周密密麻麻、整齐规范地排列着烈士的墓碑。纪念碑正面为李根源所书“民族英雄”。坡前有于右任先生题词“天地正气”。

在国殇墓园的中心是忠烈祠。高悬蒋介石所题“河岳英灵”。两侧对联为:

壮志竞克酬,名在旂常,功在华夏。

英灵终不泯,下为河岳,上为日星。

如今,墓园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不断拨款重修。可是,在40年前,这里却遭到严重破坏,墓碑被砸,忠烈祠被毁。那些人一看到青天白日徽章就觉得扎眼。岂不知,当年八路军、新四军头上戴的就是这个青天白日徽。无数英烈前仆后继,流血牺牲才赶走了日本侵略者。

任意歪曲历史是要遭报应的。

斯大林掌权之后杀尽了十月革命的功臣,可是,他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办法改写历史。翻阅一下斯大林时代编撰的《简明联共党史》,十月革命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列宁从芬兰潜回彼得堡,在装甲车上振臂一呼,革命就成功了。十月革命的元勋一个都没有提及。斯大林篡改历史,让后人寒心。1991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苏共轰然垮台。号称拥有几百万党员、列宁亲手缔造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顷刻之间灰飞烟灭。几乎没有人站出来维护党。他们连自己都不尊重,还值得别人尊重吗?凡自轻者方被人轻。不尊重自己的人断然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否定历史就是否定自己。

每当日本首相去参拜靖国神社,国内许多人就气愤填膺,骂不绝口。为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纽伦堡法庭严厉制裁德国法西斯,而东京法庭对日本战犯就如此温情照顾?据日本官方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阵亡237万,平民死亡70万。中国在抗战中死亡人数超过3000万,是日本死亡人数的10倍。日本的侵略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可是远东国际法庭只判处7名战犯死刑,18人监禁。天下还有比这更不公道的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局?原因很多,别人家的事情姑且不论,先检查、反省一下自己。在战后,国共双方全力准备内战,兄弟相争,哪里还顾得上外争国格,讨回公道?错过了那个时机,如今后悔也太迟了。

中国人和犹太人都以精明著称于世。善于讨价还价,也就是善于折中。不过,犹太人有一个长处,在惩罚战犯问题上决不折中,绝不让步。不论屠杀犹太人的罪犯逃到天涯海角,不论逃亡多久,一定要缉拿归案。犹太人的这种精神得到全世界正义之士的尊重。尽管犹太人人数不多,散布世界各地,但是绝对没有人敢小看犹太人。在抗战胜利之后,日本军队在中国领土上犯下的罪行没有得到清算,稀里糊涂地不了了之。中国人自己没有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难怪要被别人看不起。

捣毁国殇墓园很容易,可是今后再遇到敌寇入侵,还有人精忠报国吗?倘若不清除愚昧、狭隘、偏激、健忘思想,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谈何易事?近年来中国经济腾飞,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举世瞩目。在精神建设上也要相应跟上。要提倡正义,培养忠于国家、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首先就要尊重历史,景仰为国家献身的英烈。

从各种资料得知,不仅抗战英烈墓地在疯狂岁月中惨遭破坏,那些抗战的老兵也被当作国民党余孽备受迫害。据说目前尚存有限的抗战老兵得到了政府的关照,给予离休待遇。幸甚、幸甚,如果再晚几年,就是想表达一下后人的景仰之情,恐怕也办不到了。

决不能宽恕汉奸

在国殇墓园有块石碑,刻着当年腾冲县长张问德的《答石田书》。

日寇侵占腾冲之后,县长张问德带领民众避入高黎贡山,留给日寇一座空城。日寇托人带信给张问德,明说洽谈民生问题,实质就是招降。张问德作书回答,义正词严,历数日寇罪行,断然拒绝诱降。他指出“日寇终有一日屈服于余及腾冲人民面前”。他的信被《中央日报》《大公报》纷纷转载,称他是骨气最硬的沦陷区县长。

在腾冲不乏曾经留学日本,懂得日语的人,其中也有一些软骨头。在日本人软硬兼施之下,钟镜秋、李子盛、杨吉品等人分别担任伪县长、工商会长和维新社长等职。腾冲光复之后,大小汉奸们惶恐不可终日,他们四处活动企图逃脱惩罚。他们的理由无非是为了维持社会,照顾百姓,不得不曲线救国。张问德拍案而起:“钟镜秋、李子盛可以不杀,还有什么民族尊严?都可以苟且偷安,俯首敌人铁蹄之下卖国求荣了!”在他及广大民众的坚持下,大小汉奸纷纷被枪毙伏法。镇压汉奸之后,张问德毅然辞职。

抗战胜利后,许多汉奸摇身一变,带枪投靠,居然能够得到赦免。绝大部分汉奸都投奔了“中央”。有些“满洲国”的伪军投奔了刚刚出关的共产党。过不久,又纷纷叛变,投靠了正牌的“中央军”。镇压汉奸只不过是走个过场。直到今天,还有一些堕落文人居然写文章为汪精卫、周作人等汉奸翻案。倘若如此,世上还有正义吗?还有民族尊严吗?纵有千般理由、万般理由,为人在世总有不可逾越的底线。干什么都行,就是不能当汉奸。中国人就要有这样的骨气,看见汉奸就骂,在道义上骂尽杀绝一切汉奸。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难免被人踩在脚下。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与其徒劳无益地喊空口号,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抓紧对下一代的教育。绝对不允许那些否定自己历史的荒唐举动再度发生。中国人要站起来,就必须正视历史,景仰先烈,表彰正气,爱国爱民。

新时代的“战争”

国殇墓园有面石墙,生动地雕刻了腾冲抗战的故事。望着墙上以血肉之躯和鬼子拼搏的勇士,我想到一个问题:侵略者会不会卷土重来?

腾冲城头的硝烟早已散去,可是,迄今为止,日本没有支付一分钱赔款,日本教科书一再篡改历史,对侵略罪行死不认账,右翼军国主义气焰嚣张,妄图攫取钓鱼岛,日本首相接连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法院拒绝受害慰安妇的赔偿要求,等等。日本的行径严重地伤害了中国、韩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感情。只要日本欠账没有清算,就别想改善邻居关系。

十几年前,中国人尚未修复抗日烈士陵园,一群日本人来到云南。他们申请去腾冲、松山祭奠未获批准,跪地叩头大哭。又过了几年,几个日本人终于踏上松山和腾冲,拜祭之后带走了一把红土。他们奇怪,明明是中国军队打赢了,为什么在松山和腾冲却没有胜利纪念碑?日军王牌56师团在这里全军覆没,确实让日本人心痛。对于日军56师团的普通军官和士兵来说,他们执行命令,殒命疆场,说到底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今后中日之间会不会兵戎相见,再打一仗?

除了政治、文化等各种因素之外,战争就是国力的较量。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要比拼综合国力。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哪一方更富,而是哪一方能更长久地打下去。战后,人们从缴获的日本文件中发现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三本五十六在太平洋战争之前给日本天皇的密折。他说,和美国交战,日本能打赢头三个月。由于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日本,如果不能乘胜讲和,日本是支持不下去的。事实证明了他的预见。违反经济规律是要受惩罚的。

上个世纪30年代,日本军界不断发出三个月征服中国的叫嚣。究其原因,双方的综合国力相差太远。

在某种意义上,现代化战争打的就是钢铁。没有钢铁怎么造机枪、大炮?在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的时候,日本的钢产量为188.9万吨,而中国的钢产量只有1.5万吨。相差126倍。在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的时候,日本钢产量为580万吨,而中国只有55.6万吨,两国相差10.4倍。

有了钢铁还必须加工制造各类机械和武器。在衡量加工能力的时候,发电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从发电量来看,1931年日本的发电量是中国的9.2倍。1937年日本发电量是中国的16.2倍。

虽然还没有找到日本和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常规武器的具体数字,但是不妨比较一下双方造船能力。日本在1931年,拥有船舶毛重427.6万吨,中国只有33.2万吨。日本的船舶吨位是中国的13倍。在1937年日本船舶总量447.5万吨,中国只有60万吨,相差7.5倍。日本能造出72000吨级的战列舰,拥有24艘航空母舰,可是,中国连50吨级的巡逻艇都造不出来。

在1938年以后,日军侵占了东南半个中国,几乎所有的中国工业基地都落入日本的手中。双方的综合国力相差更大。日本凭借着工业力量的绝对优势掌握了制空权和制海权。在打通滇缅公路之前,中国抗战所需的物资供给线几乎都被切断。这仗怎么打?由于日军拥有压倒性的战术优势,即使在淞沪会战中国民党几乎投入了全国的精锐部队,还是没有打过日军。面对着日军的机枪、大炮、军舰、飞机,中国军人拿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以血肉之躯报效祖国,惊天地、泣鬼神。由于双方综合国力相差太大,中国军队只能边战边退,以空间换取时间。

是中国军队无能吗?显然不是。在腾冲战役之后,日本军队终于尝到了火力不如人的苦头。美械装备的中国远征军用压倒性的火力在战场上把日军打得抬不起头来。仅缅甸战役就消灭了30万日军精锐。毫无疑问,如果战争继续下去,挨揍的就是日军。唯武器论固然不对,却绝对不能忽视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

时过境迁,抗战胜利已经70年了。普通观点认为,现代大规模战争已不可能爆发,但假设中日要再度交手的话,首先要看一下双方的国家综合实力。诚然,日本在高科技上仍然占有明显的优势,可是在综合国力上已经远远不如中国。

了解真相,最好的办法就是摆事实、讲道理。统计数据比任何狡辩更有力。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某些日本人还捧着老皇历不放。因此,需要给他们算笔账,朝日本右翼极端分子热昏的脑瓜泼上一盆凉水。

1996年,中国粗钢产量10123万吨,超过了钢产量不断下滑的日本的9880万吨。2013年中国粗钢产量7.79亿吨,日本1.1亿吨,中国粗钢产量比日本高7.4倍。

在1982年中国水泥产量超过了日本。2013年中国水泥产量22.1亿吨,日本水泥产量5473万吨,中国的水泥产量是日本的40.4倍。

在1982年,中国原铝产量超过了日本,2013年中国原铝产量2205万吨,日本3.3万吨。中国的原铝产量是日本的668倍。

中国的发电量在1997年和日本差不多,可是在2009年中国的发电量是日本的3.6倍。

人尽皆知,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日本。如果按照汇率法计算,中国在2008年超过日本,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中国在2001年就超过了日本。如果按照调整后的GDP计算,中国在1998年就超过了日本。在不同的服务业比重的假设下,在2014年,以购买力平价法估算的中国GDP规模是日本的2.17-3.28倍。中国和日本的综合国力的差距越来越大。形势正在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时间在中国一边。从综合国力来讲,只要中国持续高速增长,中日发生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想重演九一八事变,连门儿都没有。

许多历史旧账,该怎么算?目前还找不到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只能搁置起来,以后再说。只要不松口,等中国强大到一定程度,水到渠成,一定能够讨还公道。

离开腾冲的时候,我频频回顾。是啊,这块土地上沉积着太多的故事和感慨!先烈们和日寇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并没有想到身后会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他们为的是民族的生存和尊严,为的是天地之间的正义。

高黎贡山,郁郁葱葱,高处是松,低处是柳,而英烈们早已化作了祖国壮丽的山河。

天崩地裂火山红,

滇西抗日屠苍龙。

壮士抛颅山无头,

碧血沃土热泉涌。

立碑毁碑意如何,

高黎贡山柳与松。

卫国本分男儿事,

千古正气在腾冲。

彩云之南,景色各有千秋。如果各拿一个词来概括,丽江是梦幻,大理是柔情,腾冲呢?正气!天地正气,让人肃然起敬。

2011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