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结论和启示
花卉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被称为“黄金产业”或“朝阳产业”。而台湾地区发挥了比较优势,促进了本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但在目前也面临如下缺陷:市场小、公司规模小、土地和劳动力成本高;缺乏国际营销、谈判人才;除少数作物外,少有自己的品种;对国际花卉市场反应慢;等等。而目前大陆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台湾发展花卉产业所急需的市场、土地、人才,以及众多独特的花卉种苗资源。因此,海峡两岸可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成为亚洲甚至全球的花卉中心。对大陆的主要启示有:
第一,大陆正处于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中。根据学者的研究,未来花卉世界新的生产次序为:非洲为欧洲生产,南美洲为北美洲生产,大陆为亚洲生产。因为花卉生产将实现大型化、专业化,生产基地将转移到能够生产更好的品质、具有更低的成本,具有足够的光源、能量与劳动力的国家,因此,大陆应该化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通过国家的规划,在闽、粤、琼、桂、滇等地规划建立一批花卉产业基地,建立起大陆自己的花卉出口特区、花卉生产区。按照“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政府有关方面应该建立对花卉生产业者(花农或者企业)给予一定时期的免税和长期的低息优惠信贷、花卉保险补偿等的财税金融支持体系。同时,利用大陆气候的多样性,在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以及国内的农林大学内进行各自有特色的花卉种苗、运输、贮藏技术的研究,建立大陆的花卉研发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立大陆的花卉种苗研究基金,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花卉的生产、研究、销售领域。
第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赋予农民长久的土地产权。纵观小农经济现代化下的东亚模式(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都是在实现了农民的土地产权后,不仅解放小农,减少农民的数量,使得农民在比较收益下种植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而且其农地可以抵押获得信贷资金。大陆目前在确保农民对农地的长久使用权后,逐步实现农地的流转和抵押,这对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建立健全农村资本市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都有很强的正外部性。
第三,建立适合大陆的农产品产销服务体系。台湾以合作社、合作农场、台湾区花卉输出同业公会等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实现了花卉的产销,大幅度降低了花农和市场之间的交易费用,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实现了小农经济的现代化和产业高级化。大陆正处于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经济转轨和过渡时期,保护农民的利益、降低个体农民和市场之间的交易成本,其关键就是建立一个服务于农民的合作组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