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差惊现 人民币汇率何去何从?
NBD(《每日财经新闻》)记者:逆差是怎么造成的?
余淼杰:中美贸易差由来已久,80年代美元逆差不大,真正拉大差距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逆差拉大是由两国的比较优势所决定的,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成本便宜,产品价格有比较优势,大量出口,造成贸易逆差。
NBD记者:3月份哪些商品存在大规模进口?
余淼杰:3月份的逆差到4月10日才能统计出来,但是我有两点想法:一是3月份最终能否出现贸易逆差还不一定;二是即使出现逆差,也不会太大。3月份已经过去的20天的贸易进出口情况,与1月份和2月份相比在进口品的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大规模进出的是原材料和加工产品。从这点上看,并不特殊。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可能有政治上的考虑。
NBD记者:是否意味着出口再次震荡下跌?
余淼杰:我认为,今年的出口肯定要比去年好得多。也许很难达到2008年的水平,但肯定比2009年好。会不会震荡性下跌?我想不会。近期的逆差,有可能是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但更有可能是出口大幅度上升,进口快于出口的上升。更为重要的是,2月份出现的进口产品,基本是原材料和再加工。我的意思是,观察到3月份进口上升,如此推断5月份会有大幅度的上升,为什么?因为工厂加工需要一个过程,先进口后出口。
NBD记者:出口增长前景如何?
余淼杰:对出口增长前景的预测,可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看。短期看,1月份和2月份的增幅为正,3月可能是负,但逆差很小。实际上,没有必要太在乎这个微小的差距,因为季节性因素很强。为什么2009年12月份出口多,2010年1月份出口少?因为12月份有圣诞节。为什么我国的进口多?因为我们有春节。
我认为,人民币短期内,特别是上半年不能也不应升值。因为我国的出口情况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是从去年11月份才开始好转的。如果短期内升值,对出口企业的负面影响会很大。但如果中美贸易摩擦力度增大,则今年下半年有可能会小幅升值。但即使升值,幅度也不应太大,最多从6.8升到6.6就差不多了。在未来5年内,我认为拉动经济增长就得靠出口。一是由于我国当前的人口抚养比较低,这造成劳力相对于国外便宜,而这又会造成企业利润盈余相对充足。企业钱多了就加大投资,不断生产,造成过度供给。二是我国城镇化率很低,2009年是45.8%,意味着55%的人生活在农村。2009年统计的城乡差距是约1:3.5,因此,消费就上不去,内需不足。这样唯一保证市场出清的办法就是出口。从这个层面上讲,拉动经济增长就得靠出口。现在把经济增长点放在拉动内需,我认为长期看是对的,但在短期内,内需很难很快拉起来,因为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在短期内是很难迅速提高的,而居民收入在短期内也看不出有大幅上升的理由。
NBD记者:逆差是否会持续?对“保八”的影响如何?
余淼杰:我判断,逆差不会持久,最多两个月。即使3月份出现逆差,到5月份也会出现顺差,并有可能是大幅度的。逆差对“保八”不会造成影响,今年“保八”本身就是一个谨慎的说法。
NBD记者:3月份逆差是否有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首次通过最高领导人公布单月上旬数据,恰逢钟山赴美谈判,这个姿态值得商榷。
余淼杰:我认为明显有。因为首次通过最高领导人公布单月上旬数据,商务部领导也赴美谈判,我认为这更多的是表现一种姿态。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看看历史事件就明白了。2005年7月人民币第一次升值2%,为什么是2005年升值而不是2006年或2007年?两个原因:一是当时有个协议到期(即多种纤维协议)。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纺织品出口进行限制,中国每年向欧美出口的纺织品上限在10%左右。多种纤维协议是10年期,2005年1月到期。所以,2005年就出口了大量的纺织品,造成欧美恐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加大。另一方面,我国国家领导人准备在当年下半年访美,有政治上的考虑。当前美国提出让人民币升值,那么我们则可以拿出3月份的逆差说话,最近没有顺差为什么还要让我们升值?
NBD记者:美国的“经济平衡”战略,借平衡之名向中国贸易顺差施压,进而向人民币施压。中国的围魏救赵恐怕不是长远之计,真正需要改变的是什么?
余淼杰:这个问题比较深刻。人民币能不能升值?上半年没可能,下半年有可能。现在,关键是要改变世界货币支付体系。因为我们挣到的钱是用美元计价的,美联储多发货币就是对人民币贬值制造条件,所以,应该改变美元独大体系。有两种思路:一是让人民币做世界货币,这种思路长期看可能,短期内不行。另一种可能,去年周小川行长提出用特别提款权作为一种货币支付体系,提款权号称“纸黄金”,这种可能性要比第一种大得多。
NBD记者:美国真正需要的是对美的逆差,问题是现在中国高新技术对美出口居然还有高额顺差,美国想让我们进口什么?我们想进口什么?找到这个共识,才能缓解中美经贸摩擦。否则我们是否可以采取“敲山震虎”的措施,加大从欧洲等地的进口?
余淼杰:尽管我们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宏观方向是正确的,但比较优势是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1976年到1986年,我国主要出口的是资源丰富性产品;1995年到2005年,主要出口的是机械产品;2001年以后,我们的高新科技产品出口已经排到了全球第一。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占世界的比重是15%,美国是12%,德国是9%。美国想从中国进口什么?这就涉及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叫同行业内贸易。这种贸易模式不再像过去那么简单,都是跨行业贸易,你出口机械品我出品纺织品,现在事实上存在着大量的同一个行业内互有进出口的现象。美国应该认清一点,贸易赤字并不是一件坏事。贸易逆差和贸易赤字都可以改进社会福利。
(本文载于《每日财经新闻》,2010年1月4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