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阶段性发展趋势
(一)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已经到来,我国进入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新阶段
从发达国家发展历史看,人均GDP8000美元是库兹涅茨曲线拐点,此时意味着进入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我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财政收入从11.7万亿元增加到17.3万亿元。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1.9%,保持较低水平。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居民收入增长7.3%;城镇新增就业1351万人,失业率为多年来最低;财政收入增长7.4%;进出口增长14.2%,实际使用外资136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人均GDP达到9481美元,超过了库兹涅茨曲线拐点标准。
(二)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防治,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中央环保督察,严肃查处违法案件。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签署生效,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来,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制定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个“十条”并取得扎实成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一半,森林面积增加1.63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近2000平方千米,绿色发展呈现可喜局面。重拳整治大气污染,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30%以上。加强散煤治理,推进重点行业节能减排,71%的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优化能源结构,煤炭消费比重下降8.1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6.3个百分点。提高燃油品质,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2000多万辆。
(三)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降低传统能耗产业,扶持清洁产业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年来,在淘汰水泥、平板玻璃等落后产能基础上,以钢铁、煤炭等行业为重点加大去产能力度。退出钢铁产能1.7亿吨以上、煤炭产能8亿吨。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大工程,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出台现代服务业改革发展举措,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异军突起,促进了各行业融合升级。推动传统消费提档升级、新兴消费快速兴起,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3%。
(四)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绿色+”正成为新时代中国的显著标志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2018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深入推进水、土壤污染防治,2018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实施重点流域和海域综合治理,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收费政策。严禁“洋垃圾”入境。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成造林1亿亩以上,扩大湿地保护和恢复范围。严控填海造地。严格环境执法。(上述内容根据李克强总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整理)
在2018年5月18日第八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阶段的生态与经济关系进行了展望。他强调指出,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要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21世纪中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
图3-7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美给中国人带来的幸福
资料来源:作者田野调查所得。
(1)Suri V, Chapman D. Economic growth, trade and energy: Implications for The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J].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8, 25(2):195-208.
(2)Lopezl R. The Environment as a Factor of Production: The Effect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J]. Journal of Environment Economics&Management, 1994, 27(2):163-184.
(3)Stokey N L. Are there limits to growth[J].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Review, 1989, 39(1).
(4)Neha. The Income Elasticity of Non-Point Source Air Pollutants: Revisiting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J]. Economics Letters, 2002(77):387-439.
(5)Jaeger W.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nvironmental irrverted-U cure and implic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trade[D]. Williams College, 1998.
(6)国家环保总局.2005年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EB/OL].http://www.zhb.gov.cn/lsml/hjjc09/jcxx/sxgb/2005sx/,2006.
(7)王勇,刘义飞,刘松柏,等.中国水柏枝属植物的地理分布、濒危状况及其保育策略[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6,24(5):455-463.
(8)蔡昉,都洋,王美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节能减排内在动力[J].经济研究,2008 (6):4-11.
(9)孙菠.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10)吴兑.近十年中国灰霾天气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学报,2012,32(2):257-269.
(11)王跃思,姚利,王莉莉,等.2013年元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强霾污染成因分析[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44(1):15-26.
(12)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N].人民日报,2013-09-08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