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我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历史阶段性划分
改革开放40年来,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快达到10000美元,正处于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期,国内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协调期(1978—1989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上来,于是我国开始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经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如图3-3所示,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总体呈上升趋势,经济持续增长,1989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404美元,是1978年的1.8倍,我国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状态。
图3-3 1978—1989年中国人均GDP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201&sj=1978.
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农业和制造业的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而第三产业总体比重上升,从1978年仅占24.6%上升到1989年的32.9%,但是仍然以第二产业为主,如图3-4所示。
图3-4 1978—1989年中国产业结构图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201&sj=1978。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总量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我国经济刚起步发展之时是在生态经济圈之内的,在环境资源可承受的范围内,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还没有对资源造成较大的浪费,没有对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如表3-1所示,此时生态与经济处于基本融合发展期。
表3-1 1978—1990年中国能源消耗量及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201&sj=1978。
(二)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初现期(1990—2007年)
第二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初到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前,是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初现期。这个阶段我国的经济正超高速发展,2006年人均GDP是1990年的6倍,且2000年我国成为世界七大经济体之一,如图3-5所示,但是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已经超出了生态资源能够承受的范围,生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逐渐显现出来。
图3-5 1990—2006年中国人均GDP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201&sj=1990。
我国是塑料生产和消费大国,因此“白色污染”在我国是个很严重的环境问题。中国1995年的塑料消费总量约为1100万吨,并进口近600万吨,其中有211万吨塑料包装。大部分塑料包装被随意丢弃,而聚乙烯等白色污染物又难以分解,毒害了生态环境,老百姓对此意见较大。
再如,我国的三峡水电站——我国最大的工程项目,它在防洪、发电、航运、旅游、供水灌溉等方面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收益。大量研究表明,自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基本上可以满足库区生活和生产的需求,但干流水体水质污染程度却相对严重,加上库区的水土流失加剧了农业污染,致使干支流水质更进一步地恶化;绝大多数植被因难以适应冬水夏陆交替型生态环境而导致了灭绝(6)。120科358属550种植物被175米蓄水淹没。世界上仅三峡库区有分布的特有群落巫溪叶底珠和荷叶铁线蕨,大部分已被淹没;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狭叶瓶尔草和松叶蕨也被完全淹没(7)。由此可见,三峡工程给经济带来了突出贡献,但是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态压力。
此外,我国煤炭探明总储量居于世界第三,达到9000亿吨以上。低价的煤炭是我国用于发电的重要能源,且我国煤炭储藏量多。据统计1995年中国约有70%的能源来自于燃煤,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通过煤炭燃烧释放到空气中,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形成了酸雨等环境问题。1999年根据对106个城市的pH值监测结果表明,有43个城市pH值都小于5.6为酸雨,占统计城市的40.6%,煤炭的燃烧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小觑。
在144个国家和地区中,“环境可持续指数”(ESI)——评估世界各国(地区)环境质量指数,据调查2005年1月中国排名倒数(第133位),自然资源贫乏和对资源的管理不当是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8)。
根据库兹涅茨环境曲线,我国处于经济发展初期,逐步暴露出生态环境问题,领导人开始注意到这一问题的危害性,并开始予以解决。国务院1996年召开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启动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生态保护重大工程。2007年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
(三)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爆发期(2007—2012年)
第三阶段是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爆发期(2007—2012年)。这个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2010年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中GDP超越了日本仅次于美国,2012年达到了6250美元。多年来的GDP增速的背后,虽然我国经济得到大大发展,居于世界前列,但是却以牺牲生态环境资源为沉重的代价。这些年,我国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9),使得我国很多资源损耗严重。2011年11月,据环保局统计,我国的地表水严重被污染,劣五类水质占比40.1%,约有1.5亿亩的耕地被污染,3250万亩灌溉耕地重金属超标严重。由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本来就严重不足,地表水和土壤又遭到严重污染,导致的后果就是农产品被污染。近年来,我国食品经常发生问题,而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的加剧,这导致很多食物在源头上就已经被污染,蔬菜在萌芽时就已经受到重金属等的毒害。
此外,工业发展与雾霾问题成为社会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点。随着以工业化为主导来发展经济,能源消耗在工业上的逐渐增多,再伴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雾霾问题越来越严重。据统计,在近二三十年,大城市平均每年雾霾天数超过100天,有些都已超过200天,且污染强度也越来越大,能见度只能达到一到两千米(10)。王跃思对2012年中国强雾霾污染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由于煤、石油类燃料燃烧所排放的氮氧化物加速了气态二氧化硫的转化,即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11)。雾霾的出现带来的不只是生态环境问题,更给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与危害。雾霾被吸入人体后,甚至还会产生哮喘、肺气肿等症状,如表3-2所示。雾霾还对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如雾霾会使机场、高铁、轮渡等延误,还大大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表3-2 雾霾直径和危害对比表
再有,我国是轮胎生产大国,产量居于世界第一,而这必会导致废旧轮胎量的增加,从而带来的黑色污染也日益严重。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统计,我国废旧轮胎量从2008年的750万吨到2012年年底攀升到了1000万吨。而废旧轮胎在我国的回收利用率不及西方国家的1/3,对资源造成了严重浪费。我国采取原始的轮胎回收方式如焚毁或填埋等方法,或是随意丢弃。被丢弃的废轮胎不但占用了土地资源还对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甚至存在火灾隐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而对轮胎进行焚烧,也有很严重的后果,其因燃烧而产生的有毒气体严重污染空气。废旧轮胎百年也不会降解,填埋也无法解决其污染问题,毒害了生态环境。21世纪的头10年,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趋恶化,达到了巅峰值,我国此时处于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爆发期。
(四)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协调解决期(2012年至今)
第四阶段为党的十八大以后至今,为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协调解决期。十八大我们党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十九大在现代化建设目标体系中纳入了“美丽中国”,自上而下地做好顶层设计,开始一系列生态文明的改革。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2017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9261美元,接近发达国家的10000美元。近年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节能减排形成了有利条件,2013年第三产业首次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且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如图3-6所示。
图3-6 中国产业结构图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201&sj=2012。
中国现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24%,新增装机占全球增量的42%,我国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节能与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等方式,在改善气候变化方面卓有成效。据统计,2014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了6.1%,比2010年累计下降了15.8%。
中国政府在2015年确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60%~65%。此外,中国近几年加大了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额,高度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努力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问题,如表3-3所示。
表3-3 2012—2016年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201&sj=1978。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2)。党的十九大以后我国越加重视生态文明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想生态、经济、社会一起进步,三者和谐协调地稳步前进,生态系统必须占据举足轻重的优先地位。
2016年1月,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这一思想的提出,无疑是历史性的、开创性的。它打破了保护和发展只能相对立的固有思想,首次将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相结合,将生态保护与发展统一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不仅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方向,也为其他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新发展思想提出后,各个地区纷纷积极做出响应,如贵州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建立起了更多的生态文明试验区,以促进生态绿色发展。湖北则提出要将生态优先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首要方针,致力于保护长江经济带的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将低碳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作为主要任务。我国为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思想落地生根,构建起了生态优先的制度框架,并逐步完善了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其完整链条如下:生态优先理念—环境法规制度—绿色发展政策—实践操作机制,这对我国最终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与此同时,环境保护督察巡视工作于2016年进入到实践环节,这表明了中央政府对生态优先,发展绿色产业的强烈决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不断深化实践,为中国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也为加快发展我国生态经济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