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革命与绿色发展:理论阐发和中国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1 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态势强化了中国的能源约束

3.1.1 巨量的能源消费使中国到了能源约束的边界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能源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一位。这样的能源消费霸主的地位,使中国成为影响世界能源价格的主导性国家和因素,从而形成“中国能源需求极大关联世界能源价格”的机制。这样的事实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实质影响:一方面,中国能源需求的变动成为世界能源价格的重要影响因子,通过能源市场紧密地和世界联系在一起。同时,世界能源价格也会通过能源市场和价格渠道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要密切注意,能源价格成为经济危机的晴雨表。在2008年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刻,当时国际石油的价格高达140多美元每桶。这样的投机性因素在内的非正常能源价格体系导致美国经济危机的发生,这样非正常的能源价格高位运行最终造成经济危机。另一方面,中国在全球的能源消费主体地位再一次印证了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影响和地位,应利用能源大国的世界影响力,推动世界能源变革转型。

然而,这种巨量的能源消费却把中国推向了能源消费的约束的前沿。因为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而国内的能源供应能力有限,能源进口量不断增加。如果不确定因素增加,那么将严重危及中国的能源安全。如果不加以解决,中国很快到了“无能可用”的地步。届时,整个社会将不能正常运转。这意味着,中国已经面临严重的能源约束。如果不控制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节能,巨量的能源消费将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约束将会对中国绿色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第一,如果能源需求超出正常的需求,存在大量的非常需求,会给中国绿色发展增加冗余量,严重影响中国绿色发展的深入推进。同时,能源约束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硬约束,也是中国绿色发展的硬约束。只有弱化这种约束,才能为中国绿色发展减压松绑。第二,如果不减少对能源的需求,能源需求在触顶后,那么,中国能源领域就会存在严重的供应不足的情况,其结果便是中国在绿色发展过程中部分能源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绿色发展的推进,导致绿色发展效率损失。第三,如果部分能源需求在绿色发展过程中不能得到有效满足,那么人们正常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这严重违背了人人可获得能源的现代化基本原则,更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从能源需求总量的角度来化解中国的能源约束,是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通过破解能源约束,中国也就获得了绿色发展的能源保障。

3.1.2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变动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1.2.1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动轨迹

对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变动的分析有助于深刻理解在中国绿色发展进程中中国所面临的能源约束。在工业化发展的推动下,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基本上呈现只增不减的趋势,并且在部分年份中,中国的能源消费增速提高至15%以上(见图3-1)。

图3-1 1978—2016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其增长率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6)》,2016年的数据来源于《2016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同。

从能源消费总量来看,1978—2016年,除了个别年份(如1981年),其余年份的能源消费总量都在增长,其中,最高的是2004年,高达16%以上。根据能源消费增速情况,本书把中国能源增长划分四个周期性变化:

第一,1978—1990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开启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程,与之相伴的是不断攀升的能源需求,其增速从1982年的4.4%增长到1988年的7.34%,而后回落至1990年的1.82%,年均增速达5.09%,这一阶段历经了13年。

第二,1990—1998年: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经济行为异常活跃,能源需求增长明显。但是1998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能源需求增速明显减弱,由1991年的5.15%增长至1995年的6.88%后,其增速下滑至1998年的0.2%,这一时期能源需求的平均增速为4.1%。

第三,1998—2008年:这是从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十余年,期间正值中国重工业加速发展,高能耗产业大力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从1999年的3.22%增长至2004年的16.84%后,增速又下降至2008年的2.94%,而平均增速高达9.05%。

第四,2008—2016年:这是经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洗礼后的8年。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样,经济增长回落。总体来看,能源需求增速较小。但由于中国实施刺激经济的“4万亿计划”,能源需求增速从2009年的4.83%,增长至2011年的7.32%。随着政策效应地推移,能源消费增速又回降至2016年的1.40%,这一时期的平均增速为3.94%。

基于此,对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趋势的预估成为学术界应有的研究内容之一。根据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基本事实,能源消费增长也会出现中高速增长的基本态势。加之中国能源效率的不断提升,其能源消费量不会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因此,我们认为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完成之前,不会减少,只不过增速有所回落。但是到了中国彻底完成经济发展实现2050年基本目标后,能源消费量可能保持基本的稳定。

接下来我们分析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化。从图3-2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动轨迹,对比图3-1,可以发现中国能源消费增速与弹性系数保持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1990—2016年,总体来说,中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现从低到高再回落低的状态。

图3-2 1990—2016中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动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6)》。

3.1.2.2 引起中国能源消费变动的主要因素解析

(1)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因素是影响中国能源消费变动的第一位因素。这是因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通过工业化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工业化一般是从轻工业化起步,再发展到重工业化的阶段,而后发展至高工业化阶段。在这一发展历程中,整体上看,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能源消费量就会增加。特别是到了重工业化阶段以后,各种重型工业开工上马,更加剧了能源消费量的增加趋势。到了后工业化阶段,随着工业化的完成,各种基础设施都已经建设完成,能源需求减少,于是能源需求量进入一个基本上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从工业化进程角度就不难理解中国能源消费出现上述变动的基本趋势和规律。中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因此,也正是能源需求大增的时期,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更是二氧化碳排放不断攀高的时期。因此,这个时期也是人与自然关系最为紧张的时期。

(2)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是农民变为市民的过程,这意味着城镇化进程将使我国能源需求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持续高速增长。随着城镇化集聚能力的增强,大量人口入驻城镇。因此,引起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根据有关专家的测算,中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能源消费量将增加6000万吨标准煤。城镇不仅是人口的集聚地,同时也是能源的聚集地。在城镇化初期和中期阶段,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完成,能源需求将会稳定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从目前中国处于的城镇化阶段来看,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时期,对能源需求更加迫切,这一趋势一直到中国完成城镇化进程为止。因此,整体而言,城镇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呈正向相关关系。

(3)产业结构的变化

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需求的重要变量。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能源需求有所侧重,其中,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是能源需求的大户。因此,当第二产业占比较大时,能源需求就会增加。当前,中国的产业结构出现较大的转变,过去从“一二三”转变为“二三一”,现在已经从“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的模式。随着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这意味着中国能源需求将呈现减速态势。从上述能源需求在近些年的变动可以看出这一趋势。这种变动的趋势,中国产业结构的作用功不可没。因此,在第三产业成为主体产业的情况下,未来中国能源需求总量增长将会放缓。可见,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变化具有相关性。

(4)生活消费模式

无论是从工业化角度,还是从产业结构角度,都是从生产方式角度来分析影响能源需求的因素。然而,除了生产因素以外,生活因素也是影响能源消费的重要因子。发达国家的高消费模式不可取,以美国为例,美国中上阶层是以典型的高消费模式著称,基本上没有循环使用的基本法则,这是因为美国人口较少,经济较为发达,不注意这些生活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实际上,这些生活因素正是影响能源消费的重要方面。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而言,生活方式的转变则成为中国能源消费变动的显著影响因子。这是因为人人节约一度电,便可汇集成海量的节约量。这种生活消费模式的转变,将成为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5)对外开放水平

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将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各国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在全球化经济体系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双赢的合作关系是影响开放经济条件下各国关系走向的基本法则。当然,这一过程是通过商品和服务渠道进行的,没有考虑能源和环境因素。这意味着,在现有的生产环境中,贸易量越大,能源消费量一般来说也越大,引起的环境问题和排放问题也越突出。同时,外商直接投资越多,导致的能源需求越大,进而带来的环境污染也越多,不利于绿色发展。当然,学术界对此也有其他方面的研究与看法,如通过贸易和外商投资,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率可能更高,不会发生“污染避难所”的效应。

(6)市场化水平

市场化水平直接反映了一国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它能够促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提高生产技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计划经济年代,任何物资购销都要按照计划手段进行调节,能源的消费也是按照票证来消费,当时能源消费量很少,基本上用于生产消费,生活消费的很少。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生产活力增大,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也得益于市场化带来的效率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市场化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消费的增加,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然而,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市场化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市场化水平的高低影响着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与配置,进而影响能源消费。

综上所述,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通过这些影响因素的趋势变化,我们可以推测中国能源消费量的变动趋势,以此考察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能源约束及其破解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