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能源消费结构
3.2.1 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体系
根据图3-3和图3-4可知,1978—2016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呈现出“高煤”的特征。其中,1978—2012年,煤炭消费比重超过70%。在2012年以后,煤炭消费比重下降至70%以下,2015年煤炭消费总量减少,2016年煤炭消费比重出现新低,为63%。
图3-3 1978—2016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
图3-4 1978—2016年中国煤炭消费量的变动情况
石油消费比重总体来说,较为平稳,处于17%~22%。作为清洁能源,天然气消费量有较大的增幅,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2%,增加到2016年的6%。同时显著增长的还有非化石能源消费,从1978年的3%增长为2016年的13%。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煤老大”的地位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从70%以上的占比到70%以下的占比,这种变化预示着中国将进入化石能源消费峰值时代和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时代。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转变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煤炭消费占比,从原来的80%以上,下降至2016年60%多一点。然而,综观整个高碳能源包括煤炭和石油,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消费体系变化不大。
3.2.2 化石能源消费体系带来的影响分析
(1)以化石能源体系为基础,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在保障全国用能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从原来的煤油灯向电灯的转变,从原来的煤炉向电炉的转换,都表明中国用能来源走向清洁化和便利化。化石能源在支撑经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同时,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和大进步。
首先,体现在以电力为动力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和生活体系的初步建立。在电力推动和先进技术如网络技术、智能化技术等作用下,中国社会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流程的生产模式大大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从物质生活层面,人们获得的幸福感明显增强。这是以电力为基础的现代化,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便利条件。如果离开电力能源,则任何自动化和智能化都是空中楼阁,毫无用武之地。
其次,体现在以能源为基础的便利的城市生活方式。在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支撑下,在加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便利,人们正在享受城镇化带来的红利和福利。比如:现在的城市夜晚灯光明亮,不再是乌黑一片。再如:城市家庭放弃了原来用的煤炉,而改用现在的天然气炉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总而言之,现代化能源改变了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
再次,能源推动了更加便利的社会化服务方式产生。在现代化能源的助推下,人们拥有了更加便利的社会服务方式,如先进的医疗条件、便利的公共社会服务以及易于接受的社会管理方式。这些日益先进的现代化方式对现代化社会的塑造、形成产生显著的影响。这背后就隐含着能源的作用。
最后,体现在中国以较低的能源价格代价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发展奇迹。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过程中,能源价格并不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在价格双轨制的年代中,能源以较低的价格有力地支撑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发展成就来。如果没有较低的价格保障作用,那么或许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就可能慢一些。
(2)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使环境问题愈加严重
在化石能源极大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而促成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化石能源消耗也造成了中国大量污染物的排放。中国仅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这种浓缩化发展模式也带来了污染排放的集中增多,使中国污染排放呈现“集中、多样”的特点。这一特点成为绿色发展的难点,因此,解决巨量污染排放问题是中国绿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作为固体的高碳能源——煤炭,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类型相比,每生产同样多的能量,所产生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烟粉尘或一次PM2.5)、汞(Hg)等重金属和二氧化碳(CO2)等都更多。不仅如此,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煤炭消费占比很大,大量的产业生产过程都伴随着煤炭的使用。因此,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消费体系是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项目》课题组,2014年)。
另外,根据《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2017)》从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污染物排放控制进展、环境空气质量管理进展、空气污染治理困难程度等角度分析了中国除西藏之外的30个省域2016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其结果显示:各地颗粒物污染总体有所改善,但超标情况依旧突出。PM2.5重点控制区域中的京、津、冀、鲁、晋、沪、苏、浙、渝等10省域的平均降幅达7.8%,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采暖期的PM2.5污染仍然较为严重;同时,晋、陕、赣和新4省(区)的PM10年均浓度却不降反升(1)。该研究表明,尽管中国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进行了诸多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城市空气质量仍有待改善。因此,持续改善大气污染成为中国推动能源革命的诱因,也是中国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
除此之外,严重的水体污染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水既是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生产性资源,也是生物生存不可或缺的环境资源。然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水资源需求的加大和对水体污染物处理不力,造成我国水环境质量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局面。除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水质监测数据之外,水体污染导致癌症增多,甚至爆发严重水污染事件。水利部曾经对全国700余条河流,约10万公里河长的水资源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是:46.5%的河长受到污染,水质只达到四、五类;10.6%的河长严重污染,水质为超五类,水体已丧失使用价值;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水污染正从东部向西部发展,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区域向流域扩散。
全国水体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国七大流域中,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主要湖泊富营养化日益严重。七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轻顺序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辽河、淮河、黄河、海河等流域都有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可见我国的水污染态势严峻。全国人大环资委原主任委员曲格平曾说:“中国水污染问题的趋势是越来越坏,而不是越来越好,前景很不乐观。”2015年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门见山就指出:“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当前,我国一些地区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十分突出,影响和损害群众健康,不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同时,土壤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而后者则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健康,这就是土壤污染。(2)根据2016年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联合调查公报》,中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重度污染点位比例为1.1%。土壤污染以无机型为主。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具体来看,第一,不同土地类型都有所超标。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林地点位超标率为10.0%,草地点位超标率为10.4%,未利用地点位超标率为11.4%。第二,从污染源来看土壤污染。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其中,镉重度污染点位比例为0.5%,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第三,重污染企业及周边土壤超标点位严重。在调查的690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6.3%,主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皮革制品、造纸、石油煤炭、化工医药、化纤橡塑、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电力等行业。第四,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土壤超标点位也较高。在调查的188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场地中,超标点位占21.3%,以无机污染为主,垃圾焚烧和填埋场有机污染严重。调查的采油区中超标点位占23.6%,矿区中超标点位占33.4%,55个污水灌溉区中有39个存在土壤污染,267条干线公路两侧的1578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0.3%(3)。
环境污染制约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人们的实际福利水平下降,从而更加显示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受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那么,中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会因为环境约束而裹足不前,更有甚者,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这也是中国推进能源革命,推进绿色发展的理由。因为没有一个理由比人民生命健康更重要,没有一个理由比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普及效应更重要。
综上所述,中国的能源革命是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的战略选择,中国的绿色发展是综合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各方面的发展模式,不仅具有自我革新的发展要求,而且具有较强的国际示范意义。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都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正在面临或将要面临的。因此,中国的能源革命和绿色发展模式能够造福于其他国家,这是中国能源革命和绿色发展的国际意义。对此,中国更应该从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国际引领的责任担当,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和绿色发展。
综观化石能源消费的作用,学术界不能无视化石能源对推动中国取得发展成就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化石能源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我们有不同的任务。在工业化起飞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同时资源环境容量较大,环境自净能力较强,由化石能源消费导致的环境问题能够被环境所消解,环境污染不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制约。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大量化石能源消费导致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不仅有局部性的,还有全球性的。此时,环境污染与排放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唯有以更加彻底的方式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才能达成能源革命的初衷。能源革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