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边的中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月29日 杨教授的“黄河课”

上午,孟、汤陪同我前往开封黄河水利学院。75岁高龄的黄河水利专家杨教授在悬挂着大幅黄河流域图的会议室内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他说,据地质学家考证,黄河已有两三亿年的悠长历史。远在人类诞生以前,她就做着如今依然在做的工作:把黄土高原的泥沙搬运入海。但她进入我们民族的史册,却十分晚近:周定王二年(公元前605年),距平王东迁165年,古黄河最早往华北平原中北部流入渤海,以后逐渐南移,明末夺淮河入海,这是黄河南移的最南线。现在的河道是在清咸丰年间形成的。这是黄河河道变迁的大体情况。

他说:黄河从源头至孟津,为中上游,河床十分稳定。孟津至郑州、开封一段,河床相对稳定。自开封兰考段开始,黄河并无固定的河床。原因是:黄河中经黄土高原,从该段冲刷而下的大量泥沙,出孟津后开始沉淀,河床高出地面,成为地上悬河。黄河含沙量在世界各大河流中,堪称第一。每立方米水内含沙在34~90公斤之间。黄河每年要搬运16亿吨泥沙。其中4亿吨在郑州、开封一段沉淀,故该段河床差不多每10年增高1米。黄河历次泛滥、改道皆发生于郑州、开封兰考段,原因即在于此。另有12亿吨泥沙带入东海,致使出海口的滩地每年向外延伸100米左右。

杨教授说,黄河有四大特点。一是含沙量大,如前所述。二是水沙异源。黄河兰州段以上,水占58%,沙占9%;从托克托段到龙门段,水量占13%,泥沙占90%。黄河全年携运的16亿吨泥沙,基本上来于此段。黄河实因黄土高原而变黄。黄土高原使这条大河成为黄河,使华北平原,成为黄土平原。在其上生长的小麦、谷子也呈黄色,而我们民族的肤色也是黄色。“黄色”也便成为我们民族崇尚的“国色”了。三是枯水期呈周期性。大体上是10年有一小枯水期,枯水期间引起黄河断流。断流,一般发生在济南以下,但今年(1996)上延至兰考县,且历时180余天。四是黄河洪水,往往引发河流改道。据考证,在至今2500余年内,黄河改道达百余次,大的改道,有6次说、12次说与24次说。黄河改道皆发生在郑州至开封兰考一段,最北是夺海河入海,最南是夺淮河入海。黄河多次改道的原因,如前所说,是由于黄河经黄土高原所携带的大量泥沙出孟津后大量积沉,致使这段黄河成为“地上悬河”。在黄河郑州段,黄河大堤堤面高出地面24米,在开封段,大堤堤面高出开封地面40余米。1952年毛主席到黄河柳园口视察时问:“黄河大堤随河面升高而不断加高,何时才能了结?”无人能回答这个问题。近四五十年来,黄河大堤加宽、加高了三次。

又谈及黄河治理工程,引黄灌溉工程与南水北调工程。杨教授说,全国七大水系皆设管理委员会,分属水利部。全年总资金约6亿,其中黄委会占用3亿。但投入仍觉太少。这些钱充其量只能确保黄河不决口而已。90年代启动的黄河小浪底工程,动态投资357亿人民币,集防洪、减淤、灌溉、发电、城市供水于一体。这一工程的建设,能使黄河下游的防洪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引黄灌溉,能解决沙碱地改造与灌溉两大问题。在这方面,解放后做了大量工作,成绩卓著。问题是,黄河水量比长江少得多,近十余年来,且有不断减少趋势。整个华北平原的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随着降水量的减少,用水量的增多,地下水位逐年下降,这是一个令人焦虑的问题。故水利专家近年来不断呼吁启动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三个设计方案:一是从长江镇江段取水北调,二是从长江支流(汉水)取水,经南阳、郑州北上,三是引长江上游通天河的水注入黄河上游。

以上是杨教授的“黄河课”之要点,他谈的是黄河,而我关注的是黄河与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之内在关系。他的讲课,给我几点启发与联想:一、黄河自孟津至入海口,尤其是郑州至兰考段,是一条地上悬河”。这意味着,在黄河下游不存在汇入黄河的支流。黄河入海口淤积大量泥沙,因而无法通航。从通航这一角度来说,黄河与海洋割断了联系,这与长江有明显的差别。黄河下游不通航,黄河与大海不通航,这对黄河流域的经济及黄河文化所产生的影响,给我们留下广泛探索与想象的余地。二、散布在黄河冲积平原上的大小村落的村民,饮用与灌溉主要靠井水而不是河水。这对黄河冲积平原上村民的生存方式有何影响?长江流域主要靠河水、湖水灌溉,南方丘陵地区主要靠池塘灌溉,华北平原主要靠井水灌溉。据此我杜撰出三个概念:一曰“井耕文化”,二曰“河耕文化”,三曰“塘耕文化”。相对而言,井耕文化最具封闭性。是否如此,尚待研究。三、一般说来,中国南方的农耕文化是黄河农耕文化的扩张。但在的扩张过程中,是否形成某种新质?南方长江水系通航的便利条件,使得长江及沿海的商品经济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黄河冲积平原,从土壤与气候这两方面来说过于同质,加上“井耕”,其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可能达到长江流域的水平。这一问题有待研究。

下午,到河南大学校门口两家书店购得几部书:一部是侯仁之主编的《黄河文化》,一部是美国学者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部是英国道逊著的《中华帝国的文明》,一部是汪圣铎写的《两宋财政史》,一部是朱德新写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河南冀东保甲制度研究》。实证调查,关键在于对经验事实的选择及意义释读,这需要多方面的理论历史知识。调查研究,决非“按图索骥”。整个下午与晚上,独自在旅舍浏览所购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