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考点精讲·真题自测:社会工作实务(2017中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考点三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青少年发展理论

1.生物进化理论主要观点

生物进化理论假定个体的发展受自然法则的的影响,重视生物性力量对个体成长与发展的主导作用,同时把青少年的生长与发展看成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现象,而生长与发展具有共通性,不受社会文化的影响。

2.精神分析理论主要观点

重视“认同作用”对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影响。经由认同作用,青少年可以吸收他人的特质与价值观,使自己能够深层地感受与他人的相似性与投入程度,有助于青少年的自我发展。

3.社会学习理论主要观点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青少年通过观察历程就能进行学习,并不需要个人亲身体验而直接受到惩罚。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是“自我系统”的主要组成,影响青少年形成自我效能的来源有四个方面:成就实现、替身经验、口语说服、情绪激起。

班杜拉认为青少年辅导与治疗的最终目标是“自我规划”。因为人的行为具有目标导向,而且人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

4.认知发展论主要观点

关注在人生不同阶段思考与认知的特性及改变过程。青少年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包括认知发展论、道德发展论、社会认知论。

5.社会文化论主要观点

社会文化论强调社会文化决定了青少年的人格发展,青少年的发展是社会期望的产物。文化连续性对青少年成长有重要影响,青少年社会工作中要多训练青少年学习成人的角色行为,多承担个人责任,尽可能地以成年人所需具备的行为标准与角色行为来引导他们,以免扩大成人与青少年之间的鸿沟。

(二)青少年偏差理论的主要观点

1.社会次文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社会次文化理论认为某些人认同社会团体或小团体特有的价值体系,这些价值体系可能与一般社会所接受的价值体系不仅有异而且不相容。比如当一些青少年的言行无法符合一般社会标准,并被社会排斥时,他们慢慢形成相同利益和命运的小团体,且认同他们共同接受的价值体系,渐渐形成次级文化,并合理化其偏差行为,共同以反社会行为来应对和解决其遭遇的问题。

2.社会互动理论的主要观点

“标签理论”认为标签的过程犹如一种烙印,是一种强烈的负面看法,会使个体改变自我意识,并陷入“偏差生涯”。标签影响人的自我认同,进而导致更严重的偏差行为。

3.社会联结理论

青少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与社会建立起强有力的社会联系,除非很强的犯罪动机将其社会联系打断,否则他便不轻易犯罪。青少年偏差或犯罪行为是个人与社会传统的联系薄弱或破裂的结果。

社会联结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社会联系,包含如下四个构成成分:

(1)依附感。依附是个人与他人群体的感情联系。

(2)承担感。承担是指为基于传统活动设定的目标而进行的努力,为自己的理想或期待而付出的行动。

(3)参与感。参与是指对传统活动的参与和投入。

(4)信念。信念是指对社会共同的价值体系的认同。青少年的信念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当人们越是信仰共同的社会准则时,社会准则对其行为的约束就越大,其犯罪的可能性就越小。而对社会准则的信仰是要通过教育、青少年逐步内化形成的,因此父母的教育、学校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整合理论的主要观点

(1)把社会控制理论和社会结构理论进行整合,认为生活在无组织的社会环境中的个人接受社会化过程不足,紧张和被社会隔离的感觉及正常的社会制约关系的弱化,导致个人拒绝传统的社会价值,参与犯罪亚文化群,因得到犯罪团伙的赞许,进一步强化了犯罪的价值观念,从而更多地选择犯罪行为。

(2)将紧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控制理论综合在一起,认为社会制约程度的降低以及自己的紧张感会驱使人们去寻找同样心态的犯罪团伙,并逐渐依赖犯罪团伙;与犯罪团伙的交往会强化其消极态度,而导致从事犯罪行为。

(3)把整合理论进一步整合,提出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理论,强调青少年犯罪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的。

考点四 青少年服务的基本内容

(一)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

1.思想引导

为青少年提供思想道德教育辅导,引导青少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习惯养成

社会工作者为青少年提供正确的行为指导和良好的习惯训练,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

青少年自我管理服务的目标:提升青少年自我决策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协助青少年有效地自我约定且诚信地尽力执行培养,使青少年用负责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生活,协助青少年正确地检视、查核自己的行为表现,使青少年懂得如何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有效的评估。

3.职业指导

4.婚恋服务

5.社交指导

(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1.困难帮扶

2.权益保护

3.法律服务

4.心理疏导

(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1.正面联系

通过社会工作方法,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接触联系,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扶;加强对流动青少年群体的服务管理,进驻大型商企、市场、城中村等流动人员高度密集区域开展工作。

2.临界预防

关注普通青少年向有不良行为青少年转化的便捷,重视偷拿财物、逃学、抽烟喝酒、夜不归宿等早期典型行为,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防止青少年与家庭和学校关系紧张、联系断裂,避免青少年受外界不良行为影响产生不正常的社会化倾向。

3.行为矫治

对有不良行为或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通过进社区、学校、戒毒所、拘留所、看守所等工作项目,加强制度规则意识教育和法治底线教育,纠正和改变其不良行为习惯。

4.社会观护

协助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开展取保候审观护帮教、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查、合适成年参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社会调查等工作,帮助掌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减少涉罪未成年人再犯罪。在社会观护体系的社会化帮教服务中,社会工作者是重要的专家服务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