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介 入
介入是实际执行服务计划、满足服务对象需要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行动阶段。
考点十三 介入的特点介入具有以下特点:
1.介入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
2.干预是介入的核心;
3.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
4.介入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
考点十四 介入的分类
1.直接介入是指以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为关注对象,针对他们所采取的行动,重点在于改变服务对象家庭或群体内的人际交往,或改变个人、家庭或群体与其环境中的个人和社会系统的关系和互动方式。
2.间接介入是指以个人、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以至更大的社会系统为关注对象,由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通过介入服务对象以外的其他系统间接帮助他们的行动。
考点十五 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如下:
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2.个别化;
3.考虑服务对象和他们的特点;
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5.瞄准服务目标;
6.考虑经济效益。
考点十六 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一)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
1.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的策略
(1)帮助服务对象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以达到改变的目标。
(2)帮助服务对象运用现有的外部资源。目的是将服务对象与资源系统连接起来以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外部资源包括了正式的资源系统(各类服务机构)和非正式的资源系统(家庭、邻居、亲戚、朋友)等。这里社会工作者扮演中介人、倡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2.社会工作者需具备的能力
(1)了解现有资源。服务对象的资源系统包括正式的服务资源系统和非正式服务资源系统,如下表:
(2)进行转介。转介是社会工作者把服务对象的需要与资源链接起来的过程。
(3)资源倡导。当服务对象所需资源缺乏时,社会工作者要发挥资源经纪人和倡导者的角色,将服务对象与资源系统连接起来。
(4)增能。社会工作者经常运用增能技巧帮助那些无力感、无助感、自尊低问题的服务对象。增能的技巧包括:协助服务对象识别和善用自己的长处,用积极的自我形象代替消极的自我形象;提高服务对象的自我意识,了解与他们有关的资源系统;帮助他们组织起来,共同争取权益。
(二)进行危机介入
危机介入是一种特殊的介入,目的在于去除服务对象的紧张情绪,恢复功能,使他们走出危机。
危机介入的技巧如下:
1.将焦点放在帮助服务对象恢复和发挥功能上,而不是解决整个问题;
2.帮助宣泄由危机带来的紧张情绪,给予支持,以防精神崩溃;
3.介入目标要现实。要瞄准服务对象当前的需要,对服务对象不能要求太高;
4.担任教导角色,包括告诉服务对象应该做什么,同时也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服务对象功能逐步恢复时,即可结束介入行动。
(三)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
活动是指针对某些既定的目标或者任务的行动。社会工作者运用活动作为帮助服务对象的介入行动,协助他们发展某些特别的社会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运用具体的活动方案及活动程序帮助服务对象完成生命任务与解决问题时,其工作方案与活动程序的功能在于能够帮助服务对象建立自信、增强社会功能,让服务对象在活动中学习做决定,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学习技巧,发展新的兴趣,改变行为,在活动中建立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策略时,要考虑下列因素:
1.介入目标;
2.服务对象的情况;
3.资源和设备的配合。
(四)调解行动
调解行动是指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与环境中的系统一起找到利益共同点,从而带来改变的介入策略。调节的重点是通过服务对象与环境系统的互动,消除冲突,满足共同的需要。进行调解介入时,社会工作者要做到:
1.帮助服务对象与环境系统进行接触;
2.协助环境系统回应服务对象的需要;
3.协助双方界定共同目标。
(五)运用影响力
为了有效帮助服务对象,社工要有意识地运用各种能够影响服务对象改变的力量,包括:
1.诱导——奖励与处罚。
2.劝导——运用有说服力的观点改变服务对象的观念。
3.利用关系——运用人际关系去影响目标系统的行为。
4.利用环境——使外部社会环境有利于服务对象的改变。
考点十七 间接介入的行动策略
(一)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
运用社区人力资源时的主要技巧包括:
1.识别“谁是”有影响力的人。这要求社会工作者走出办公室,深入社区,了解民情。
2.具有与“有影响力”的人建立关系、与服务对象一道工作的技巧。
3.具有说服和游说、令人信服的陈述和表达技巧。
4.把握工作目标的技巧。将“有影响力”的人团结起来为服务对象的利益工作。
(二)协调和连接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以达到服务的目标
社会工作协调的层次有两个:第一,微观层次的协调,主要是协调以服务对象为焦点的活动,协调不同专业一起为个人和家庭服务。第二宏观层面的协调,主要是协调以特定类型服务对象为焦点的服务和活动的不同政策。
协调服务时,社会工作者要掌握下列原则:
1.团结不同专业的服务人员以实现共同目标。
2.了解各方的不同观点,协助建立共同目标。
3.识别各专业的长处和差别,划分职责。
4.与各方沟通情况,为有效协调打下基础。
5.协调前广泛收集资料,提高协调效率,减少协调成本。
(三)制订计划创新资源
发展创新服务和资源时要留意:
1.控制规模,使之在可以管理的范围内。对于大多数社会工作者和机构来说,小型方案容易筹募经费,成功几率也较大。
2.争取机构和社区的支持。有机构支持才能获得必要的行政配合;社区支持才能使社区参与和承担责任与任务。
3.设立必要的组织以承担工作。工作人员分工负责才能确保计划的实施。
4.社会工作者角色依计划的性质而定。促进者角色在于使社区成为计划的主体,促进社区的参与;技术专家角色主要是提供建议,指导完成工作任务。
(四)改变环境
改变环境的工作目的在于改变服务对象周围的环境,以促成服务对象的改变,达到服务对象的目标。
促进社会环境变迁的方法有:
1.自然助人者介入。
2.网络促进。通过引进助人者,在网络成员中找到新资源,网络催化扩展了现有网络的边界。
3.建立互助小组。
4.技术训练。网络技巧训练提供了获得和增加资源的重要策略。
(五)改变组织或机构的政策、工作程序、工作方式
1.在了解评估机构的基础上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改进的方法不止一个,但仔细地评估各种方案却是成功改进的前提条件。
2.全员参与。这能够排除一些来自机构内部可能的抵触,使改变成为机构所有人员的事情,并能从中获益。
3.以合作而不是对抗的方法推行改变。如为机构提供足够的信息、提出可供选择的行动步骤、请求机构允许实验性尝试等。
* 小试牛刀 青年李某,25岁,硕士研究生学历,全球某知名公司职员。某日李某找到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称自己两周前被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中度抑郁症”,目前正在服用抗抑郁药物——百忧解(1天1片)。求助者说,自己1个月以来胃口不好、全身疲乏、懒散易困、整天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往;对任何事情都丧失兴趣,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特别是早上醒来,都不知道如何去面对一天的时间。有时候在和别人讲话的时候,甚至出现思维和行动的迟缓,自己能够觉察到这种异常现象。求助者认为药物治疗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希望社工能够帮助他缓解抑郁症状,找回自信和生活的动力。
社会工作者通过和李某交谈得知,李某自幼生长于江南一个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当中,家中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从小全家人就在生活方面对他精心照顾、呵护备至,同时对他的学习和行为方面也进行严格要求和管教。案主很听话也很争气,一直被老师誉为品学兼优的模范学生。大一读完后他逐渐对学校和专业产生不满情绪,父母建议他考一流大学的插班生。当时由于压力很大,案主曾经出现过情绪低落、全身乏力、胃口差、恶心等现象,去医院检查后一切正常。之后经过改换专业,放弃了考插班生,他逐渐恢复正常。大三的时候家里安排他毕业后去英国读硕士。参加雅思考试之前案主又出现紧张情绪,无法看书,恶心呕吐。之后姐姐带她出去旅游散心,身体不适症状缓解,顺利通过考试,赴英国深造。在英国毕业后,案主通过了很多场应聘考试,幸运的进入全球知名公司,并回到上海工作。抑郁症状就是出现在他回上海工作3个月后。
社工请案主谈谈对工作的感受。案主说刚进入公司的时候,领导非常器重他,表示对他非常有信心,并说如果表现得好,打算安排他两年后当部门经理。案主当时受到激励,踌躇满志。他本来是给一位资深的销售人员当助理,虽然杂务缠身,但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干劲十足。3个月以后,带领他工作的人突然跳槽,所有事务一下子都移交给了案主。案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首先是工作负担加重,经常要加班加点;其次是由于业务生疏、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工作进展缓慢、业绩平平。想想领导当初的期望,案主对自己丧失了信心,并出现了一些反常表现,觉得每一件事情处理起来都很困难,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认为自己能力不行,不如别人,自责给父母家人增添烦恼,很多原来喜欢参加的活动聚会也不愿意参加。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两周以后,在父母的建议下,他去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被医生诊断为中度抑郁症,单次发作,并开始服药。
案主补充说自己身体状况一直比较健康,没有疾病,连感冒都很少,更没有抑郁症家族史,在没有患抑郁症之前,性格开朗,热情活泼,朋友很多。
问题:
1.按照社会工作实务通过过程模式,社会工作者针对李某这一案例,已经完成了哪些工作?
2.针对李某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将采用何种介入策略?
【案例解析】
1.社会工作者已完成了接案和预估的工作。在接案阶段,李某是自己主动向机构寻求帮助的。李某在寻求社会工作者帮助之前被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中度抑郁症”,并且进行药物治疗,但是李某认为药物治疗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够帮助他缓解抑郁症状,找回自信和生活的动力。李某求助动机强,社会工作者比较容易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这个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安排了与李某的会谈。通过会谈,社会工作者搜集相关资料,对李某的个人成长经历、家庭状况、工作情况、同伴关系有了简单的了解,并对案例进行了预估。
根据李某的描述,造成李某现状的原因主要是:
(1)工作压力比较大。工作3个月后,因为带领他工作的人突然跳槽,李某要独自面对工作上的很多问题,所以他倍感疲惫,没有信心。
(2)家人的期望。在李某的成长过程中,家人对李某总是寄予很大的期望,这也对李某的成长形成了无形的压力。
(3)李某个人的认知。为了达到家人和周围人为他设定的目标及要求,他从小到大一直都很努力地学习、工作;当他怀疑自己无法达到这些要求和目标的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负罪感,而自我否定,同时伴有身体上的种种不适。所以,李某现在情绪低落、抑郁的现状主要是由自责和内疚引起的。而且李某对自己目前的状态保持消极态度,在他描述情况的背后隐藏着这样一种认知,即情绪低落并不受自我的意志控制,虽然已经尽力克服了,但是却帮不了自己。
2.针对李某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如下介入策略:
(1)帮助李某宣泄负面的情绪。通过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直接治疗技巧支持、探讨——描述——宣泄,让李某把隐藏的各种负面情绪进行宣泄,有助于李某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
(2)改变李某的认知。根据李某的受教育水平,可以和李某介绍认知、行为、情绪之间的关系,并且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李某进行服务。通过改变李某的错误认知,即改变李某“一定要达到别人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和要求,否则就会感觉自己很失败”的认知,让李某对自己的成长过程和现在所处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反思。
(3)和李某的家人进行沟通。帮助他们真正了解李某的处境以及造成这种处境的根本原因,让他们意识到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家人对李某过高的期望给李某造成的压力。通过交谈,社会工作者可以使李某的家人对李某进行更多的支持、鼓励,给李某创造一个更宽松的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