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前七子文学集团的组成及其活动
作为明代中叶文坛一支影响卓著的重要文学力量,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的异军突起,显然打破了明前期特别是永乐以来馆阁文人主操文柄的局面,正如清人陈田所称:“成、弘之间,茶陵首执文柄,海内才俊尽归陶铸。空同出而异军特起,台阁坛坫,移于郎署。”这些大多出身郎署的士子,毅然站在了与上层馆阁文人争夺文学话语主导权的前沿,在文学领域担当起转变时代风气的先锋角色。
由上章的相关探析可知,早在朱明王朝建立之初,已全面推行崇儒重道的基本政策,而为新儒家思想结晶的程朱理学则被纳入主导思想体系重点加以推尊,在张扬儒家文化精神的主旋律下,崇经治经的学术风气被充分激扬起来,使包括古文与诗歌在内的古文词价值地位相对为之沦落,其生存及发展空间受到明显压缩。应该说,前七子秉持诗文复古取向,就基本的主观指向而言,包含着其面对古文词价值地位旁落而激发的某种危机与救赎意识,尤前述像李梦阳质疑诗文“末技”说,以及同情喜好古文词文学士为“以经学自文”掌政柄文者所压制的现实境遇,当作如是观。同时,他们力图通过复古的途径,在古典诗文系统中汲取相关文学资源,客观上也在为古文词拓展一片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另一个层面上,基于崇儒重道和以程朱理学为宗的根本策略,明廷自立朝之始,即从尊一统、尚教化、重实用的要求出发,加强了对于文风建设的政治干预,而尤自永乐年间以来,为馆阁文人所主导和倡扬的台阁体风气趋盛,真正确立起“歌咏圣德以彰太平之盛”的创作主基调,更强化了支撑台阁体创作而重在维护正统、尊尚教化的经世实用价值观。由是观之,如何超脱台阁体风气的笼罩,如何转变在这一种文风深切浸润下的文坛局势,毋庸置疑,乃是前七子面临的最为现实的课题,成为他们展示自身文学个性、全力争取文学话语主导权的必由途径。事实上,由后面陆续的相关讨论中,我们将会进一步看到,李、何诸子极力倡导复古,本于尊崇古文词价值地位的立场,在对古典诗文系统所展开的全面观照和深入追索中,更注重从诗与文本体的意义上诠释它们的基本性质与审美特性,表彰与他们自身文学诉求相契合的典范文本,它的意义,还不仅仅在于以复古相尚,寻求别开蹊径,更主要的是其归向文学本位,在崇尚古典中实现了由重诗文经世实用性引向对它们本体艺术关怀一种文学价值观念上的转迁,就此当然也可以说是他们反逆台阁文风、标榜自我立场一种自觉意识的逗露。
纵观前七子与围绕他们的集团组织的形成、拓展以及相关文学活动的开展,其大体上经历了崛起、消沉、回复与确立等不同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