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金代各断代年限的地方行政区划
《金史》卷二四《地理志上》言,金“袭辽制,建五京,置十四总管府,是为十九路。其间散府九,节镇三十六,防御郡二十二,刺史郡七十三,军十有六,县六百三十二。后复尽升军为州,或升城堡寨镇为县,是以金之京府州凡百七十九,县加于旧五十一,城寨堡关百二十二,镇四百八十八”。今以皇统二年(1142)、正隆二年(1157)、大定二十九年(1189)、泰和八年(1208)为断代年限考实,得各断代年限实辖京府州县如下:
皇统二年,行十九路之制,设京七、首府十二、散府七、节镇五十三、观察州三、防御州二十五、刺郡八十六、军十六、城一,是以是年之京府州军凡二百一十二、县六百五十四。
正隆二年,仍行十九路之制,设京五、总管府十四、散府九、节镇四十一、防御州二十二、刺郡七十一、军十六,是以是年之京府州军凡百七十八,县六百二十八。
大定二十九年,行二十路之制,设京六、总管府十四、散府七、节镇四十、防御州二十二、刺郡八十八,是以是年之京府州军凡百七十七,县六百七十五。
泰和八年,仍行二十路之制,设京六、总管府十四、散府九、节镇四十二、防御州十九、刺郡九十三,是以是年之京府州军凡百八十三,县六百九十一。
金前期,对原辽地路以下的地方行政体制和行政区划,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调整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改辽藩镇体制下的道州县制为路州县三级制。二是大规模地省并州县。辽的州县,多为移民屯戍据点,以千户、数百户居多。辽末兵火之后,人口更为稀少。许亢宗宣和末(1119-1125)出使金国,他说:“出榆关以东,山川风物与中原殊异。所谓州者,当契丹全盛时,但土城存居民数十百家及官舍三数椽,不及中朝一小镇,强名为州。经兵火之后,更觉萧然。自兹以东,类皆如此。”应为实录。因此,在金立国之初,这种地方行政体制和行政区划越发显得层次繁复,设置冗杂,不利行政。天会(1123-1137)、皇统时(1141-1148),金对原辽地的地方行政体制和行政区划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上京道经两次改革后,仅存临潢一府和庆州、泰州、长春州三州,海陵时,再将泰州、长春州划入上京路,则辽上京道仅存一府、一州、四县。辽东京道设置最为繁杂,据统计,辽时东京道有七府、九十五州、二城、一军、八十县。经整顿,咸平府、东京两路共有三府、七州、一城、一路、三十二县。在辽中京道,最为明显的是,废除了辽的道州县制。辽中京道领二府、六州、二十四县,又有十六支郡及十八县。整顿后,北京路领二府、六州、二十六县,原有十六支郡基本降为县,减少了行政层级。西京道、南京道也一样,废除了辽道州县制。金前期,经过整顿,原辽地的地方行政层级、行政区与行政机构均大幅度地减少,辽头下军州全部撤销,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契丹的发祥地,撤销大部分的行政建制,也有力地消除了契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这对于新政权的巩固是十分有利的。
对于原宋地,金前期的地方行政建制则有两点较大的变动。一是升降京、府。天会六年(1128),首废河东路河中府、隆德府为蒲州、潞州,升晋州为平阳府。七年,又废庆源府为赵州,信德府为邢州,中山府为定州。阜昌元年(1130),伪齐又改东京为汴京,降南京为归德府,北京为大名府,颍昌、淮宁、顺昌、兴仁诸府则降为许、陈、颍、曹州。西京河南府,大约到天眷末(1140)也废除了西京之号,降为散府。金与伪齐在宋的祖籍与京畿地区的这些变动,当然是要消除赵宋王朝的影响。刘豫在降京、府为府、州的同时,又升其潜藩之地东平府为东京,泾原路之渭州为平凉府。皇统二年(1142),金又升熙州为临洮府。青州大约在金前期也升为益都府。二是州级建制军的变动。天会六年,河东南路威胜军升为沁州。七年,河北路的军基本升为州,如顺安、广信、安肃、永宁军为安、遂、徐、宁州。皇统二年,熙秦路德顺军升为州。同时,金与伪齐又在河北、河南、山东等路置陉山郡军、颍顺军、宁海军、城阳军、滕阳军、泰安军。大定二十二年(1182),则尽升十六军为州,州级军的建制至此全部撤销。
按:依《大金国志》、《金虏图经》之例,各断代年限均不统计东京路之婆速府路及上京路之边疆地区诸路。
按:皇统二年时,诸路首府尚未统一称总管府,甚或如咸州路首府则为咸州,今权以后例前。因此,皇统二年节镇州数较实际少一,而首府则多一。
按:泰州,金初置都统司,然辽代及海陵正隆时均为德昌军节度,故皇统二年仍将泰州列入节镇中。
按:西京路的丰州,正隆二年,为天德总管府。应依东京路、上京路之边疆地区诸路不作统计。但《大金国志》、《金虏图经》均将丰州列入节镇中,故今亦权将天德总管府列入节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