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飞腾:高铁改变中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引子
大地上的“飞翔”

在追求出行方式的道路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各类梦想,哪吒的风火轮、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无一不代表着古人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但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我国长期主要依靠马车等作为出门远行的交通工具。1825年,英国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牵引列车运载450名旅客以24公里/时的速度从达林顿到斯托克顿,被公认为铁路运输业诞生的标志,开启了火车造福于人类的历史新篇章。

但中国铁路的发展一开始就充满了与世俗的抗争。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古国,正像一头沉睡的雄狮。代表着工业文明的火车能否唤醒这头雄狮?在理念的碰撞与文化的交锋中,英国怡和洋行1876年在中国修建的第一条营业性铁路——上海吴淞铁路通车。这一外来的交通工具直到20世纪初期在中国的大地上才有了一定的规模,而中国人民真正受惠于铁路则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对生活在20世纪的人而言,乘坐火车出行是美妙的。车窗外的风景在车窗上一帧帧滑过,对当时的中国人而言,时速只有几十公里的火车已经可以让大地“动”起来了。人们乘坐缓缓而行的火车,一路行走一路赏花,一路风景一路歌,车窗外是唯美的,车厢内是温馨的。

中国的火车以几乎不变的速度,在中国大地上行驶了几十年。在这几十年里,时速虽然由最初的二三十公里上升到20世纪80年代的五六十公里,但依然没有产生质的提高,大地与火车构成了沉稳、缓慢的节奏。火车的低速度制约了改革开放的步伐,铁路的运能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火车提速刻不容缓。

在这样的背景下,铁道部(2013年3月,铁道部被撤销,实行铁路政企分开。铁道部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由新组建的国家铁路局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由新组建的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在广深铁路提速试验后,终于发出全国铁路大面积提速的号令,其后的六次全国铁路大提速让中国铁路的运能发生了较大的提升。

正如火车最初走进中国一样,高铁走进中国之初,一方面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欢呼,但另一方面也受到各方面的质疑。一些专家持“超前论”的观点,认为高铁不适合在中国大地上“飞翔”,中国高铁采用轮轨技术还是磁悬浮技术也充满了争议……但中国铁路运能的瓶颈问题仅靠大规模修建一般性铁路而不进行提速是不可能解决的,既不经济也不现实。于是,发展高铁成为中国铁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必由之路。

所幸,中国铁路人排除争议,开始了对中国高铁建设的忘我实践,一旦开始,就再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中国高铁正如冲出山坳的溪水,摆脱了思维羁绊,一直行进在不断创新的路上,时速从二百多公里跨越到三百多公里,运营里程也从最初的一百多公里延伸到几千公里,再到2018年年底的近3万公里。

中国高铁的发展吸引了国人的眼球,也为世界所瞩目。不过,2011年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如一盆凉水浇下来,让在高铁热中狂欢的中国人变得理性起来。中国铁路人开始静静地反思每一处不足,重新审视中国高铁引进吸收再创新的发展路径。这一年,成为中国高铁理性发展的起点,中国高铁建设的步伐从此更加稳健。直到如今,铁路人仍然秉持着“少说多干”的做事原则,即使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遥遥领先的国家,但铁路人依然保持着低调的风格。

魅力四射的京沪高铁(许家安 摄影)

高铁开始在中国大地上“飞翔”,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飞翔”的中国高铁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也为中国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高铁建设拉动了众多行业的投入和建材市场的繁荣,也带动了沿线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圈的形成;高铁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让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高铁对旅客的快速输送,大大释放了既有线路的运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

高铁在“飞翔”,中国在腾飞,一切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开往春天的中国高铁正成为无数中国人喜爱的出行方式。中国高铁和着时代的节拍,与互联网时代的韵律一致,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相应和。中国人在奋斗之路上,以高铁之美完善中国的运营版图。高铁一次次走进大众视野,中国大地洋溢着对高铁的赞美。

作为铁路人,我有幸参与了中国高铁建设,见证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历程。每当乘坐高铁,感受着飞速行驶的高铁的平稳、舒适,我就会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自豪感。

中国高铁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高铁建设史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对世界科技文明的借鉴与创新。中国高铁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飞翔”,象征着雄狮醒来,象征着伟大的祖国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大地上“飞翔”的高铁,承载着历史的重托,承载着现实的希望,承载着对未来的期盼,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