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飞腾:高铁改变中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奔跑在创新路上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也是我国高铁发展的法宝。中国高铁走过了独特的创新之路,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只用了短短数年的时间。目前,我国高铁总体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在高铁领域的研究不断驶入创新的“无人区”。

从詹天佑主持修建的第一条由中国人自主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开始至今,中国铁路人在自力更生的道路上已奋斗了百余年。回顾这一百多年来中国铁路走过的历程,我们看到,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才能创造光明的未来。

中国铁路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步伐成长。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一大命脉,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得到了重点规划。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这几十年,中国铁路走过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历程。中国铁路人艰苦奋斗、不断创新,在外国人认为不可能修建铁路的地方完成了成昆铁路、宝成铁路、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等重大铁路工程的建设,攻克了复杂地形环境下的桥梁隧道施工、冻土施工、高原施工等世界级难题,创造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建设了横贯我国南北、东西的大通道。中国铁路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全国铁路网,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并为人民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中国铁路发展缓慢导致运能低下,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在长期自力更生的探索和实践基础上,我国推进实施了六次全国铁路大提速,部分解决了铁路运能问题,但是受限于当时自身的技术条件,想要短时间内在高铁技术上取得突破非常困难,引进吸收国外高铁技术就成为必然。

中国铁路人从不讳言对国外高铁技术的引进吸收,但在此基础上也从未停下自主探索的脚步。从铁路线下以路基为主的工程过渡到高占比的高铁桥隧工程,中国高铁建设者克服种种困难,利用世界先进的施工技术,攻克了长隧道和大跨度桥梁的施工难题,攻克了不良地质工程的建设难题,即使在湿陷性黄土、冻土地区,也能让难路变通途。中国高铁的工程建设,不仅有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技术的积累,也有对国外先进施工经验的借鉴,更有对工程技术难题的攻关。在动车组制造上,从最初的自主研制到引进国外技术生产再到中国标准动车组的生产,中国动车组逐渐建立起“中国标准”,不再受制于“日标”“欧标”等国外标准。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标准会上升为世界标准,为世界高铁建设贡献中国智慧。经过十几年的高铁运营,中国高铁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与运营管理日益成熟,为中国高铁的安全运营打下可靠基础。所有这些成果都与中国铁路建设者的努力分不开。铁路建设者不惜以“牺牲一代人的幸福”为代价,忘我劳动、无私奉献,以创新之手为中国高铁赢得了声誉。

中国高铁的发展凝聚了中国人的创新智慧,体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一代又一代铁路人辛勤的探索和忘我的奉献。如果说劳动创造美好,那么创新则带给中国高铁崭新的发展机遇。创新是中国高铁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创新也为中国高铁走向世界提供了支持。当前,无论是国内高速铁路网的再度布局还是世界高铁的延伸建设,无论是当下高铁轮轨技术的提升还是对未来磁悬浮技术的应用探讨,中国高铁都面临着新的选择。中国高铁如何在世界领先的基础上保持强劲的势头?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为中国高铁的发展、为中国高铁走向世界保驾护航。中国铁路建设者受益于创新之路,今后也必然会进一步提升创新力,提高系统创新和铁路协调创新的耦合度,使中国高铁成为更美好的交通方式,实现人们优雅“飞翔”的梦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70年,是逐渐积累铁路技术、培养人才的70年,是借鉴各国铁路发展经验、不断推陈出新的70年。坚持创新之路,中国高铁必将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201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