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系统原理与无线网络优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 LTE系统架构

下面从系统结构及网元、无线协议栈和协议接口三个方面介绍LTE的系统结构。

2.1.1 系统结构及网元

无线通信网络从2G、3G发展到4G,整个移动网络的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演进。在4G阶段,主要采用了演进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的网络架构。EPS是3GPP制定的3G UMTS演进标准,主要包括LTE(Long Term Evolution)和系统结构演进(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SAE)。

整个EPS系统由演进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network,EPC)、演进型NodeB(eNodeB)和用户终端设备(User Equipment,UE)三部分组成。其中,EPC负责核心网的数据交互,EPC的信令处理部分称为移动管理实体(Mobile Management Entity,MME);数据处理部分称为业务网关(Service Gate Way,S-GW)和PDN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 Way,P-GW);eNodeB构成了无线接入网部分,也称E-UTRAN;UE指的是用户终端设备。EPS结构如图2-1所示。

LTE接入网部分(E-UTRAN)在3G网络架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采用了更加扁平化的架构,不再包含RNC实体,仅包含eNodeB实体。LTE网络中摒弃了传统的电路域交换,完全采用分组交换,实现了全IP化。

在协议接口方面,新的LTE架构中没有原有的Iu、Iub以及Iur接口,取而代之的是新接口S1和X2。eNobeB之间由X2接口互连,每个eNodeB又通过S1接口和EPC相连。S1接口的用户面终止在业务网关S-GW,S1接口的控制面终止在移动管理实体(MME)。控制面和用户面的另一端终止在eNodeB。接下来介绍EPS结构中的各网元基本功能。

图2-1 EPS结构

1. eNodeB

LTE中的eNodeB除了具有原来NodeB的功能之外,还承担了3G网络中RNC的大部分功能,包括物理层功能、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功能(包括HARQ)、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功能、分组数据控制协议(Packet Data Control Protocol,PDCP)功能、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功能、调度、无线接入许可控制、移动性管理以及小区间的无线资源管理功能等。具体功能如下:

(1)无线资源管理功能:无线承载控制、接纳控制、移动性控制、上下行链路的动态资源分配等。

(2)IP包头压缩和用户数据流的加密。

(3)当UE无法获取到MME的路由信息时,选择UE附着的MME。

(4)路由用户面数据到S-GW。

(5)调度和传输从MME发出的寻呼消息、广播信息以及地震和海啸预警系统(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ETWS)消息。

(6)移动性和调度管理的测量报告和测量上报的配置。

2. MME

MME是SAE的控制核心,主要负责用户接入控制、业务承载控制、寻呼、切换等控制信令的处理。MME的功能与S-GW网关功能是分离的,这种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分离的架构有助于灵活进行网络部署、单一技术的演进以及网络扩容。MME的具体功能如下:

(1)非接入层(Non Access Stratum,NAS)信令及其安全。

(2)接入层(Access Stratum,AS)安全控制。

(3)网间移动信令管理。

(4)Idle状态UE可达(包括寻呼信号重传的控制和执行)。

(5)跟踪区列表管理。

(6)P-GW和S-GW的选择。

(7)切换中的MME选择。

(8)切换到2G或其他网络时的SGSN选择。

(9)漫游、鉴权。

(10)建立专用承载时的承载管理功能。

(11)支持地震和海啸预警系统信号传输。

3. S-GW

S-GW主要负责在eNodeB和公共数据网关之间传输数据信息,为下行数据包提供缓存和基于用户的计费等。具体功能如下:

(1)eNodeB间切换时,作为本地的移动性锚点。

(2)3GPP系统间切换的移动性锚点。

(3)E-UTRAN在空闲状态下,下行包缓冲功能和网络触发业务请求过程的初始化。

(4)合法侦听。

(5)数据包路由和前转。

(6)上下行传输层包标记。

(7)运营商间的计费,基于用户和QCI(QoS Class Identifier)颗粒度的统计。

(8)分别以UE、PDN(Packet Data Network)、QCI为单位的上下行计费。

4. P-GW

分组数据网关P-GW作为数据承载的锚点,提供以下功能:包转发、包解析、合法监听、基于业务的计费、业务的QoS控制,以及负责和非3GPP网络间的互联等。具体如下:

(1)基于用户的包过滤(例如借助深度包探测方法)。

(2)合法侦听。

(3)UE的IP地址分配。

(4)对下行传输层的包进行标记。

(5)上下行业务计费、门控和速率控制。

(6)基于聚合最大比特速率(Aggregated Maximum Bit Rate,AMBR)的下行速率控制。

2.1.2 无线协议栈

E-UTRAN的协议栈分层图如图2-2所示。在图2-2中,Layer1是物理层(PHY),负责从MAC传输信道通过空中接口的所有信息传递。Layer2由MAC层、RLC层和PDCP层共同组成,其中MAC层负责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间的映射,RLC层负责转移上层的PDU,PDCP层负责对IP数据报头压缩和解压等。Layer3由非接入层(NAS)和RRC两部分构成,NAS协议形成用户设备(UE)和MME之间的控制平面,支持UE的移动性和会话管理程序,建立和保持UE和P-GW之间的IP连接。RRC层主要负责广播系统信息、寻呼、RRC连接的建立、维护和释放。

图2-2 E-UTRAN协议栈分层

LTE的无线协议栈架构可以分解为控制面和用户面两部分,用户面协议层主要负责用户数据传输,控制面协议层主要负责系统信令传输,如图2-3所示。

图2-3 无线协议栈结构

图2-4 用户面协议栈结构

在用户面,应用程序创建各种数据包协议,如TCP、UDP和IP协议,而在控制面中,主要传递的是基站和用户之间的各种信令消息。用户面协议栈结构如图2-4所示。用户面协议栈的PDCP、RLC、MAC在网络侧均终止于eNodeB,主要实现包头压缩、加密、调度、ARQ和HARQ功能。

分组数据控制协议(PDCP)对IP包头进行压缩,可以减小空口上传输的比特数量。PDCP还负责控制平面的加密、传输数据的完整性保护以及针对切换的按序发送和副本删除。在接收端,PDCP协议执行相应的解密和解压缩操作。

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负责分割和级联、重传检测和将数据序列传送到更高层。RLC以无线承载的形式向PDCP提供服务。

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控制逻辑信道的复用、混合ARQ重传、提供基于QoS(Quality of Service)的流量和用户信令的调度。

物理层协议(PHY)负责管理编解码、调制解调、多天线的映射等功能。物理层以传输信道形式为MAC层提供服务。MAC以控制信道的形式为RLC提供服务。

控制面协议栈结构如图2-5所示。控制面协议栈主要包括NAS、RRC、PDCP、RLC、MAC、PHY。其中,PDCP层提供加密和完整性保护功能,RLC及MAC层在网络侧终止于eNodeB,在用户面和控制面执行功能没有区别。RRC层协议终止于eNodeB,主要实现广播、寻呼、RRC连接管理、无线承载(Radio Bearer,RB)控制、移动性功能管理、UE的测量上报和控制功能。NAS子层则终止于MME,主要实现EPS承载管理、鉴权、空闲状态下的移动性处理、寻呼消息以及安全控制等功能。PDCP在网络侧终止于eNodeB,需要完成控制面的加密、完整性保护等功能。

图2-5 控制面协议栈结构

2.1.3 协议接口

与2G/3G系统相比,S1接口和X2接口是两个全新的接口。S1接口是eNodeB和EPC之间的接口,包括控制面和用户面。X2接口是eNodeB之间相互通信的接口,也包括控制面和用户面两部分。

1. S1接口

S1接口包括两部分:控制面S1-MME(eNodeB和MME之间)接口和用户面S1-U(eNodeB和S-GW之间)接口。图2-6和图2-7分别为S1-MME和S1-U接口的协议栈结构。

图2-6 S1-MME控制面协议栈结构

图2-7 S1-U用户面协议栈结构

S1控制面接口位于e-NodeB和MME之间,传输网络层利用IP传输,这一点类似于用户面;为了可靠地传输信令消息,在IP层之上添加了SCTP(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流控制传输协议);应用层的信令协议为S1-AP。S1用户面接口位于e-NodeB和S-GW之间,S1-U的传输网络层基于IP传输,UDP/IP之上的GTP-U用来传输S-GW与eNodeB之间的用户面PDU。

S1接口支持的功能包括:

(1)SAE承载服务管理功能(包括SAE承载建立、修改和释放)。

(2)S1接口UE上下文释放功能。

(3)RRC连接状态下UE的移动性管理功能(包括LTE系统内切换和系统间切换)。

(4)S1接口的寻呼。

(5)NAS信令传输。

(6)S1接口管理(包括复位、错误指示以及过载指示等)。

(7)网络共享。

(8)漫游区域限制支持。

(9)NAS节点选择。

(10)初始上下文建立过程等。

2. X2接口

X2接口定义为各个eNodeB之间的接口,用于eNodeB之间互相交换小区信息,它包含X2-CP(控制面)和X2-UP(用户面)两部分。X2-CP是各个eNodeB之间的控制面接口,X2-UP是各个eNodeB之间的用户面接口。X2接口的定义采用了与S1接口一致的原则,因此,其用户面协议栈结构与控制面协议栈结构均与S1接口类似。图2-8和图2-9为X2-CP和X2-UP接口的协议栈结构。X2接口的用户面提供eNodeB之间的用户数据传输功能,其传输网络层基于IP传输,UDP/IP协议之上采用GTP-U来传输。X2接口的控制面协议栈在IP层的上面采用了SCTP(流控制传输协议),为信令提供可靠的传输。

图2-8 X2-CP控制面协议栈结构

图2-9 X2-UP用户面协议栈结构

在X2间交互的信息主要有两大类:与负载和干扰相关的信息以及与切换相关的信息。X2接口的主要功能包括:

(1)移动性管理,包括切换资源的分配、SN(Sequence Number)状态的迁移、UE上下文的释放。

(2)负载管理,用于eNodeB之间互相传递负载信息和资源状态。

(3)错误指示,用于指示eNodeB之间在交互过程出现的一些未定义的错误。

(4)复位,用于对eNodeB之间的X2接口进行复位。

X2-CP接口的信令过程包括切换准备、切换取消、UE上下文释放、错误指示、负载管理等。如图2-10所示,小区间负载管理通过X2接口实现,体现负载管理的LOAD INDICATOR消息,用作eNodeB间的负载状态通信。

图2-10 X2接口LOAD INDICATOR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