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内涵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历史的推动者。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农经济社会的传统农民已经很难承担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任,限制了我国农业的长期发展,也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鉴于此,我国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中缺乏人才支撑的问题。
新型职业农民是相对于传统农民而言的,是一个阶段性、发展中的新概念。2005年11月,《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农人发〔2005〕11号)首次提出“职业农民”的概念,指出以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农民作为培育对象,把他们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2007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化分工,培育一批高素质的职业农民队伍,2012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求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基本形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把职业农民培养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
新型农民和职业农民,是农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其中,新型农民强调的是传统农民的身份转换,而职业农民则强调为传统农民赋予一种职业属性。新型农民和职业农民是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农民的发展方向,并最终统一在“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之中。
一、从传统农民到新型农民
传统农民大多缺乏专业知识,农业生产的目的多为自给自足。而新型职业农民素质高、农业技术水平高,适应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生产的需要,突破了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桎梏,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农业生产。当前,传统农民的农业收入不高,务农积极性也逐渐降低,而新型农民拥有较高的农业技术,从事大规模农业生产,收益较高。随着国家制定扶持政策,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加入新型农民队伍,使得新型农民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二、从传统农民到职业农民
美国的人类学家沃尔夫指出,职业农民是充分进入市场,把农业当成产业,利用自身能力和素质使其利润最大化的从业人员。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农民市民化、兼业化情况非常普遍。传统农民是依靠户籍制度划分的,一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因为户籍原因而被认定为农民,而事实是大量传统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多元化,无法专心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国家呼吁启动农民职业化进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长期从事农业生产与经营并以此获得农业报酬的农民,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而非一种被动接受的身份。因此,随着农业发展呈现出巨大的潜力,返乡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也开始加入职业农民队伍。职业农民具有现代公民意识和农民职业道德,其特征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高素质、有文化”,相比传统农民更强调时代性、现代性。
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是社会发展和人才进步的关键因素,而培育职业农民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职业化的新型农民挣脱了小农经济的束缚,进入了围绕市场形成的农业产业专业化分工体系。他们把农民作为一项职业,熟悉农业专业知识,掌握了稳定的职业技能和专业化的管理经验,遵守职业道德、岗位明确、职能细化,赢得了社会的认同。
新型职业农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其内涵:
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为深厚的农业情怀、农村情结,对农民有认同感、对农业有亲近感、对农村有归属感,能够献身农业、扎根农村。“爱农业”,一方面表现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够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精心呵护土地,长期培植地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表现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体体现在对消费者负责,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对环境负责,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污染和破坏环境;对后代负责,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为子孙后代留下最宝贵的可利用资源。
(二)懂技术
兴农富农,技术先行,懂技术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必备素养。新型职业农民是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农民,“懂技术”既包括掌握相关农业技术技能,如高产优质、防灾减灾、绿色安全、设施装备等,也包括适应农业科技进步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和转化能力。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农民职业技术培育和考试,获得关于农业生产和经营技术的资格证书,并能够切实利用好技术实现农业增产、扩大农业经营规模,还能把技术传授给他人,实现技术扩散效应,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三)善经营
现代农业不是小农经济,而是大农业,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等全过程。“善经营”是指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经营主体,了解农产品市场需求,能够根据市场信息,判断市场需求变化,从而进行科学生产决策;能够合理安排劳动力、农用机械等生产要素组织农业生产,有效防范和应对生产经营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的风险。面对错综多变的市场环境,新型职业农民善于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具备一定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市场开发等能力。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自产自销,而是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大生产,为市场提供商品,实现利润最大化。
(四)高素质
新型职业农民在发展农业生产、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还肩负着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重视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熟悉党和国家对“三农”相关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有积极向上的理想。他们敢于创造和追求新的生活,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新型职业农民遵守职业道德,文明生产、守法经营、讲求信誉,是高素质的现代农业生产者。
(五)有文化
新型职业农民有良好的文化基础,一般通过培育掌握了较高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具备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新型职业农民热爱学习,崇尚知识,能够灵活利用农业部门机构、培训学校、书籍和网络等各类信息渠道,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在农业生产经营中不断解决新问题、发现新机遇。他们不仅自己掌握了文化知识,还向他人传授文化知识、分享学习心得,是乡村里的“文化人”。能够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提供文化支持。
由表2-1可知,不同角度对新型职业农民有不同的定义。
由表可知,当前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义大多是围绕其从事农业的时间、农业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道德和素质等几个方面来论述的。本书借鉴已有定义,认为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长期稳定的职业、有较高的收入且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或经营,“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高素质、有文化”的农业从业者。
永州市是传统农业大市,近年来,永州市农业经济发展形势良好,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为了进一步提升永州市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乡村振兴事业的推进,培育一支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技术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已是当务之急。基于对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的界定,本书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和类型做出进一步的论述,并提炼出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指标,从而更为精确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认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