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变动的结构分析
根据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计算方法,人民币在贸易结算、金融交易和国际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变化均会对RII产生影响。2017年,贸易项下人民币国际化企稳,资本金融项下亮点频现,储备货币地位进一步巩固。
1.2.1 贸易项下人民币国际化企稳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起点与基础。自2009年试点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累计突破32万亿元。2017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达9.19万亿元,同比下降6.7%,其中,实收金额为4.45万亿元,实付金额为4.74万亿元。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全球占比仍有回落。然而,从季度数据来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正在企稳回升。2017年四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分别为0.99万亿元、1.16万亿元、1.08万亿元和1.13万亿元,呈稳中向好态势(见图1-2)。
2017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徘徊在相对低位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全球贸易竞争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了中国企业的议价能力;二是人们对2015—2016年人民币汇率贬值仍“记忆犹新”,影响微观主体市场预期,汇率风险管理体系有待完善;三是离岸人民币资金池萎缩,投融资渠道减少,管理成本上升,不利于人民币国际接纳度的提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连续7年成为我国跨境收支第二大货币,在经常项下结算使用中呈现出新特征,即货物贸易结算占比下降,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结算占比上升。2017年,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下人民币结算金额为1.09万亿元,在经常项下人民币结算中占比上升3.8个百分点。
1.2.2 资本金融项下人民币使用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7年,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交易功能得到夯实,频现亮点。海外人民币资金池走出低谷,“债券通”推出进一步加快我国资本市场开放步伐。人民币直接投资回归理性,在全球直接投资逐季度萎缩的背景下稳中有升,成为拉动RII反弹的主要力量之一。2017年四季度,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交易综合占比达6.51%,创历史新高(见图1-3)。
人民币直接投资由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ODI)和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FDI)两部分构成。2017年,人民币直接投资规模累计达1.64万亿元,同比下降33.5%。其中,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为4 568.8亿元,同比下降57.0%;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11 800万元,同比下降15.6%。然而,在全球直接投资逐季度萎缩的大背景下,人民币直接投资受到的冲击总体较小,在全球直接投资中的占比呈快速攀升态势。2017年四季度,人民币直接投资全球占比或为18.51%,在管理中回归理性、有序水平,在全球范围内逆势上升(见图1-4)。
2017年,人民币直接投资出现回落主要有四点原因。一是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逆全球化风潮出现,货币政策面临转向,贸易摩擦增多,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加剧,部分国家进一步加强投资审核与外资管理,直接投资风险与成本显著上升。二是前值过高的理性回落。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我国直接投资出现爆发式增长,一度出现直接投资无序盲目的局面,既离不开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重塑的动力驱使,也有资本外流因素影响。三是国家完善直接投资管理。2017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多项措施加强境外直接投资真实性、合规性审核,要求境内机构办理境外直接投资登记和资金汇出手续时,向银行说明投资资金来源与用途,并提交其他证明材料。随即2017年一季度人民币直接投资大幅跳水,环比下降58.3%。同年8月,国务院发文限制境内企业开展与国家和平发展外交方针、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以及宏观调控政策不符的境外投资,包括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境外投资,放缓了资金“走出去”的步伐。四是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资金外流意愿。
离岸资金池是人民币国际使用的金融基础,保持一定规模的离岸资金池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具有重要作用。截至2017年年末,人民币国际信贷全球占比为0.60%,同比增长了1.01%,呈现止跌回升态势(见图1-5)。其中,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境外贷款金额同比上升1.09%,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规模同比增加3.18%。
人民币国际信贷历经两年低迷期开始走出低谷,不同离岸市场表现有所差异。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总规模虽然仍处于相对低位,但正在止跌向好,为未来离岸人民币市场再度繁荣拉开了序幕。2017年全球利率波动剧烈,不同离岸人民币市场表现有所差异。中国香港人民币存款金额为5 591亿元,同比上升2.27%;中国台湾人民币存款金额为3 223亿元,同比上升3.55%:中国澳门人民币存款金额为321亿元,同比下降12.09%;韩国人民币存款金额为73亿元,同比下降21.86%;新加坡人民币存款金额为1 520亿元,同比上升20.63%;英国人民币存款金额为585.48亿元,同比上升1.35%
债券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债券市场的份额是衡量一国货币国际使用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截至2017年四季度,人民币国际债券与票据余额为1 033.47亿美元,全球占比为0.43%,较2016年四季度的0.52%仍有一定回落(见图1-6)。尽管人民币在全球债券市场中的份额较低,影响力相对有限,但在点心债发行、国际债券产品体系建设、国内债券市场开放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2017年人民币国际债券领域积聚潜能,呈现向好迹象。
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开始回暖。随着离岸人民币汇率企稳、利率波动减小,2017年人民币点心债市场出现回暖迹象。2017年11月30日,我国财政部在香港市场顺利发行70亿元人民币国债;香港交易所推出5年期中国财政部国债期货合约正式交易,成为首只在离岸市场交易的内地国债期货,也是全球首只对离岸投资者开放的在岸利率产品,进一步丰富了离岸人民币债市的内涵。
熊猫债市场稳步向前,产品体系创新完善。2017年,我国熊猫债发行规模为719亿元,产品体系更加丰富,发行主体更加多元。3月,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发行首期10亿元公司债券,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在我国发行的首单熊猫债; 5月,中国电力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第一期绿色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成为国内首单境外非金融企业绿色熊猫债; 7月,匈牙利国家经济部宣布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10亿元人民币3年期熊猫债,成为首单通过“债券通”渠道面向境内外投资者完成簿记发行的外国主权政府人民币债券。
作为资本市场开放的重大举措,“债券通”正式上线运行。2017年6月21日,央行公布《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债券通”的“北向通”于7月上线运行,标志着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大大加快。开通首日共有19家报价机构、70家境外机构达成142笔金额总计为70.48亿元的交易,体现出旺盛的投资热情。交易券种涵盖国债、政策性金融债、政府支持机构债券、同业存单、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和企业债等各种类型。
1.2.3 人民币国际储备功能不断巩固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市场开放度提高,汇率预期回归理性,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职能进一步巩固增强。201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新西兰储备银行、蒙古银行、阿根廷央行、瑞士央行以及香港金管局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累计规模达6 600亿元。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累计与36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额度达2.3万亿元。“入篮”后,人民币资产在全球市场的吸引力显著上升。截至2017年四季度末,全球官方持有人民币外汇储备为1 228.02亿美元,在可识别外储中占比达1.07%,较2016年年末的0.85%上升了0.23个百分点,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人民币全球储备货币地位获得进一步实质性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