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形成的理论来源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据称是更彻底的发展。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1]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世界优秀伦理文明成果、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主要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主要“思想材料”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确切地讲,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指以唯物史观来分析研究道德现象和道德问题,探讨道德及其发展规律,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形成与发展规律的思想和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时代道德精神的精华,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争取自身解放、追求进步光明的社会与人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总汇,体现着科学性与革命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代的无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集中反映,是19世纪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物,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人类伦理思想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伦理思想和英法唯物主义伦理思想,总结概括无产阶级道德品质和科学论述社会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的结晶。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萌生于《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形成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马克思表达了为全人类献身的崇高志向,提出了自己的幸福观和价值观。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批判了以布鲁诺·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的伦理思想,用接近完整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阐释了一系列重大伦理道德问题,第一次深刻地论述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阶级利益与全人类利益的辩证关系,初步表述了工人阶级的实际利益决定其道德观念的思想,揭示了道德的阶级性问题。该著作把无产阶级的道德问题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全面发展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伦理思想,已经开始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分析伦理道德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形成阶段的一部重要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标志着唯物史观的正式确立和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正式形成。在该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以及对以鲍威尔、施蒂纳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历史唯心主义的批判,阐述了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思想,只有从经济基础出发才能科学地说明道德的本质和变化,论述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辩证关系,揭示了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和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以唯物史观来分析研究道德现象,揭示了道德的根源、实质和作用,具有严谨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既唯物又辩证的角度肯定利益对道德的决定性和道德对利益的能动性,并自始至终将道德视为利益协调和促进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和谐发展的方式、力量,揭示了道德运行发展的基本规律,理性而科学地确立了道德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自觉地站在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服务并为之论证与辩护的立场上,公然宣称自己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理论,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和先进性。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崇尚古希腊神话中从天国盗火种给人类的伟大天神普罗米修斯,并以超越普罗米修斯的巨大爱心和伦理精神致力于从理论上为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做科学性的论证与辩护,从实践上站在人民大众的前列为其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做不遗余力的奋斗,将为人类谋福利的集体主义作为道德的基本原则,把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与欢迎。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强调道德实践和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发展理论,使伦理思想成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改造自我、发展完善自我的具体实践,实现了化理论为德性的功能,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直接来源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是对无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伟大历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道德精神和崭新道德品质的理论概括。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形成之后,又成为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消灭私有制、解放全人类的思想武器,促使无产阶级道德不断进步和完善。无产阶级道德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存在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或者可以说,无产阶级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武器与现实形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无产阶级道德得以发展和完善的思想武器与精神灵魂。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全部理论和全部规范,归根到底是为了指导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特别是指导人们践行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人类伦理思想史上一种崭新的思想理论类型,它立于人类伦理文明的基础之上,深刻揭示了道德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发展规律,对无产阶级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指明了人类道德生活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给人类伦理思想宝库贡献了许多新的内容和理论,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道德生活和道德观念,推动与促进着人类道德观念和道德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理论结晶,既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基本原理,又将其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道德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与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这种结合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创新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强调利益是道德的基础和核心,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这一基本价值主张,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强调贯彻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认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2]。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崇尚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劳动,主张无产阶级集体主义,并认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有个人自由。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应当服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应当服从长远利益。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传统,提出了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等主张,把关注与改善民生视为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目标,促进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新发展。
(二)毛泽东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直接理论来源
毛泽东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第一大杰出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直接理论来源。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始终注意把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道德生活实践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伦理思想。毛泽东伦理思想是20世纪中华民族伦理文明发展史上最辉煌的理论成果,揭示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开展道德革命和道德建设的特殊路径,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道德理论上的探索与创新,对于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中国社会主义道德的培育和建设,具有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毛泽东伦理思想科学地论述了道德的本质和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基本理论。毛泽东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是人们经济生活与其他社会生活的要求的反映”[3],指出在阶级社会里,人们总是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被打上阶级的烙印。“不同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4],他从道德的阶级性出发阐释了无产阶级的人性论,批判了抽象的人性论和人类之爱。为了把旧文化统治下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具有新文化的、文明先进的中国,就必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毛泽东始终把变革道德作为文化思想战线以至整个中国社会革命的重要任务来看,深刻地阐明了实现这种变革的基本方针。他认为,政治和经济的变革,是文化、道德变革的根据和基础。但是,这并不排除文化、道德发展过程中自身历史的继承性。他在给张闻天的信中就肯定儒家思想中也有一些真理性的因素,主张以马克思主义对之进行改造。他说:“关于孔子的道德论,应给以唯物论的观察,加以更多的批判,以便与国民党的道德观(国民党在这方面最喜引孔子)有原则的区别。”[5]毛泽东还认为,中国的伦理文化是世界伦理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不能脱离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总进程,必须同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进步的伦理文化建立相互吸收和相互发展的关系。道德遗产批判继承的方针一是古为今用,二是洋为今用。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向外国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中国人。对待道德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引导群众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不能厚古薄今、崇洋媚外,应当自始至终着眼于新道德文化的建设。
毛泽东伦理思想科学地论述了为人民服务、无产阶级革命功利主义和革命人道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关于无产阶级道德原则规范的理论。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核心命题,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宗旨和中国革命的基本价值目标。“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6]封建主义道德和资本主义道德都是为少数人利益服务,因此,它们的道德性是十分有限的。只有无产阶级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才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价值规范的核心,作为行动的指南,从而体现了广泛的进步性和价值的崇高性。在毛泽东看来,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使我们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7];就是要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8];就是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使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重要,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重要,勇于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一个革命者或共产主义战士只有把自己的生死荣辱紧紧地和人民的利益、人民的解放事业结合在一起,才会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和意义。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和道德生活发展的要求,毛泽东对超阶级的功利主义做出了深刻的批判,提出并科学阐发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功利主义。他说:“世界上没有什么超功利主义,在阶级社会里,不是这一阶级的功利主义,就是那一阶级的功利主义。”[9]唯物主义者并不一般地反对功利主义,但“反对封建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反对那种口头上反对功利主义、实际上抱着最自私最短视的功利主义的伪善者”[10]。毛泽东主张坚持和奉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功利主义,认为这种功利主义“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所以中国共产党人“是以最广和最远为目标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而不是只看到局部和目前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11]。无产阶级革命的功利主义主张把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与未来利益统一起来,既照顾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也不损害广大群众的未来利益,同时主张把无产阶级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辩证统一起来,通过无产阶级的集体奋斗实现无产者个人的利益与解放。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是要实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提倡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一切言论行动的标准的社会主义精神”[12]。社会主义精神就是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精神。
毛泽东伦理思想科学地论述了道德评价、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修养等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实践的理论。在进行道德评价时究竟看一个人的行为动机还是看行为效果?对此中外伦理学史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主张动机论,有的主张效果论,有的试图把二者调和起来。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论述了动机与效果之间的关系。他说:“唯心论者是强调动机否认效果的,机械唯物论者是强调效果否认动机的,我们和这两者相反,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13]毛泽东批评了动机和效果关系问题上的两种错误观点——动机论和效果论,主张动机和效果辩证统一论,坚持在道德评价上既要看动机又要看效果,要联系效果去看动机,结合动机去看效果,并且认为动机和效果统一于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基础之上,必须使为大众的动机与被大众欢迎的效果统一起来。动机和效果辩证统一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重大发展。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毛泽东对共产党人的品质进行了概括和总结,认为共产党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14]。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需要培养与共产主义事业相适应的种种品质,包括“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15]的大公无私、克己奉公的品质,以及奋不顾身地投入党的事业,全心全意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积极努力、埋头苦干的品质。与此相关,谦虚谨慎、团结合作、信用诚实、正直勇敢也是共产党人所需要的优秀品质。道德人格是道德品质的凝结和集中体现。共产党人的道德人格既是对历史上理想人格特质的合理继承,又反映着共产主义事业和运动的内在要求,它集“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于一体,其具体内容表现在“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对技术精益求精”[16],“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17]等方面,张思德、白求恩、刘胡兰等表现了共产主义的道德人格。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根本精神,把为人民服务提升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将无产阶级革命的功利主义发展为社会主义功利主义,将共产党人的革命美德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建设美德,从多方面丰富并发展了毛泽东伦理思想。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始终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目标和终极目标。邓小平指出并反复强调,制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必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理论体系是与毛泽东伦理思想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其基本依据之一就在于二者都站在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上,都主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视为一切道义行为的最高标准和最终标准。
(三)人类伦理文明的优秀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借鉴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大道而凭空创造的学说,而是在综合人类伦理文明的优秀成果和总结当代道德生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善于吸收借鉴人类伦理文明的优秀成果,在已有的人类伦理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实现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基本品格。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继承并吸收了当代世界崇尚科学精神、关注科技伦理的合理因素,特别强调弘扬科学精神和按科学规律办事,强调建设科技伦理,以保证科学技术成果被正当合理地利用。“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可以引导人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促进人们牢固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们实事求是地创造性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18]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讲科学,培育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真理、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社会风气,是社会主义伦理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二十一世纪,科技伦理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核心问题是,科学技术进步应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学伦理,尊重并合理保护知识产权,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利用实行符合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政策引导,是二十一世纪人们应该注重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19]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继承并发展了当代世界崇尚开拓创新的合理成果,并结合中国特色予以创造性的发展,在不断致力于理论创新的同时大胆地进行制度创新,坚持认为闭目塞听、坐井观天、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无视世界发展潮流,必然会被世界抛弃。只有应用当代世界先进的伦理文明成果武装自己,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才能不断形成新知识、开拓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对西方近代伦理文明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也有相当的借鉴和合理吸收,将其纳入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予以创造性的转化与创新性的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伦理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将自由、平等、公正纳入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伦理品质和精神。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看来,自由、平等、公正并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它们作为人类伦理文明的优秀成果,也应当成为中国人民所信奉的核心价值观。资产阶级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并在实际中有一定的遵循,但是受其阶级意识以及政治立场等的局限,资产阶级对自由、平等、博爱在总体上践行远远低于宣说;一旦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博爱,它就马上翻脸,诚如马克思所说,一旦资产阶级统治受到威胁,它就会“把共和国的‘自由,平等,博爱’这句格言代以毫不含糊的‘步兵,骑兵,炮兵’!”[20]只有马克思主义者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才真正地推崇与信奉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理念,并为此做出不懈的奋斗和努力。马克思主义者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着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自由和社会的平等从事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许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本质上都是自由、平等、公正的价值观念在中国大地上的逐步实现,也表征着中国共产党人对自由、平等、公正这些价值观念的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当代世界注重公平正义和生态伦理建设的有益成果,并予以创造性的转化,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公平正义实现的新观念、新思想,并把公平正义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主张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体系,凡此等等都极大地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四)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宝贵资源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任何划时代的理论“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21]。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伦理文化是分不开的。
胡锦涛在耶鲁大学的讲话中提出:“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五千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22]胡锦涛在这里实际上肯定了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并发展起了亘古不绝、一脉相承的优秀伦理文化,凝聚起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本、革新、义利合一、自强、融合、重德、和谐的优秀传统伦理文化。2014年2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对如何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重要论述,指出:“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23]习近平主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和传统美德是五千多年来中国人民经验与智慧的结晶。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善于接纳和吸收外来伦理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载体。从文化形态来看,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有机融合的产物。这就决定了它在理论风格和表达形式上蕴含着浓郁的民族性。从这一内涵来讲,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进程,就是将本土伦理文化,即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现阶段的表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融合的过程。这种民族性首先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这些优秀传统伦理文化集中体现出来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包含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精神在内的民族精神,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深厚的精神底蕴。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中华民族具有历久弥新、博大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在世界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尤其把对祖国的忠、对民族的爱视为做人的根本与大节,以救国治国、兴邦兴国为人生奋斗的最高境界。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是以文化统合、价值凝聚的方式来实现国家认同和民族凝聚的。中国本质上属于文明型国家,通过文明建构、道德教化、伦理传播而形成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因此,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伴随着我们民族的生息、斗争与发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品德,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中爱国主义思想的历史传承和创新。
民本观念与革新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内容。传统民本观念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24],要求“因民之所利而利之”[25],既要“重民”“亲民”“爱民”,又要“富民”“利民”“教民”,并把“得民心”与“得道”“得天下”联系起来,使“民心”获得与“天意”等值的道德意义。传统革新精神强调“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6],强调“作新民”[27],主张革故鼎新、除旧布新、送旧迎新,并以“日新之谓盛德”[28]为职志来倡导变法改革,新故相资而新其故,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民本观念与革新精神,作为基本的价值理念,成为中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提出的“以人为本”与“革故鼎新”思想,有着对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中民本观念与革新精神的历史传承和创新。
自强精神与融合观念是中华传统伦理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2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0]中华民族依靠自己自强不息的奋斗,创设并不断推进着中华文明史。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奋斗不已的精神,书写了中华文明史的不朽传奇。融合观念亦即包容、宽容、善于学习的精神,也是中华文明的优良观念。“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31]、“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32]、“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33]等思想或格言,揭示出中华文明有着宽广的胸怀、高远的境界,有着博采广纳而又自成一家的学术气度。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尽情地吸纳着中华民族的自强精神与融合观念,既强调自强不息、攻坚克难,又主张吸收当代世界伦理文明的优秀成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明的大发展大繁荣。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中的自强精神与融合观念,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创新。
重德观念与和谐观念是中华传统伦理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最鲜明的特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它强调“道法自然”,推崇“天人合一”;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它主张“中庸之道”“群己合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它突出仁爱礼让,讲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3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5],向往和推崇“人我合一”;在国与国的关系上,它重视“协和万邦”,欣赏并推崇“和平共处”。这些观念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观点的提出及思想的完善,都说明它很好地吸收了中华传统伦理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新的时代情势和条件下予以创造性的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是孕育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深厚土壤,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在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丰沃土壤中绽放出来的一朵奇葩。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生长点与直接结合点,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内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正因为有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有世界伦理文明优秀成果和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丰厚资源,才能博采广纳,“坐集千古之智”,并予以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成就一彪炳史册的杰出伦理理论体系;它不仅贡献给中华民族以精深厚重的伦理理论成果,而且给予人类一种广大精微、博大精深的伦理理论成果;它的问世、发展与完善,无疑是人类伦理思想史上具有标杆性、标志性和重大理论创新性的事件,其历史意义和理论贡献随着道德生活实践的深度推进会愈加辉煌夺目!
注释
[1][德]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3.
[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
[3]毛泽东.关于人的基本特性及其他//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84.
[4]毛泽东.关于人的基本特性及其他//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84.
[5]毛泽东.关于《孔子的哲学思想》一文给张闻天的信//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2.
[6]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3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7.
[7]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
[8]同①1094-1095.
[9]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3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4.
[10]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3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4.
[1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3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4.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思想年编(一九二一—一九七五).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793.
[1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3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8.
[14]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2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2.
[15]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毛泽东选集:第2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61.
[16]毛泽东.纪念白求恩//毛泽东选集:第2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0.
[17]毛泽东.纪念白求恩//毛泽东选集:第2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59.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69.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71.
[20][德]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2.
[21][德]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22]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胡锦涛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37-438.
[23]习近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
[24]尚书:五子之歌.
[25]论语:尧曰.
[26]大学.
[27]周书:康诰.
[28]王夫之.船山全书:第12册.长沙:岳麓书社,1990:434.
[29]周易:乾.
[30]论语:泰伯.
[31]周易:乾.
[32]道德经:第27章.
[33]中庸.
[34]论语:雍也.
[35]论语:颜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