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西方天国的宗教归宿
支遁主张凝神应变的逍遥游思想,是为了“驰心神国”,超脱现实社会,进入西方佛国世界。大乘佛教宣扬阿弥陀佛注140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支遁对于所谓阿弥陀佛所在的西方净土心向往之。他专门请画家绘制阿弥陀佛像,虔诚瞻仰奉拜。他在撰写的《阿弥陀佛像赞并序》注141中描绘了远离中国的西方有一个所谓佛国:
佛经记西方有国,国名安养,回辽回邈,路逾恒沙注142。非无待者,不能游其疆;非不疾者,焉能致其速?其佛号阿弥陀,晋言无量寿。国无王制班爵之序,以佛为君,三乘注143为教。男女各化育于莲华之中,无有胎孕之秽也。馆宇宫殿,悉以七宝注144,皆自然悬构,制非人匠。苑囿池沼,蔚有奇荣。
这是说:佛经记载在西方有个佛国,叫安养国,行程十分辽远,路途要经过无数的地方。不是无所依待的人,不能远游到那里;不是步伐很快的人,怎能达到那种速度?那里的佛名叫阿弥陀,中国叫无量寿。佛国里没有王制班爵的等级秩序,以阿弥陀佛为君主,以大、中、小三乘为教义。男的和女的各自教化养育于如莲花般的净土里,没有胎孕的污秽。馆宇宫殿,都由金、银、琉璃等七宝自然构成,不是人工建筑。苑囿池沼,盛开繁茂的奇花异卉。又说:“别有经记……云此晋邦,五末之世,有奉佛正戒,讽诵《阿弥陀经》,誓生彼国。不替诚心者,命终灵逝,化往之彼,见佛神悟,即得道矣。”这是说:别有佛经记载,说中国经过五度衰乱的末世,有信奉佛教严持戒律、念诵《阿弥陀经》的,发誓生往佛国。不改变这种诚心的人,死后就会化生到那里,见到阿弥陀佛而得到悟解,这也就是得道了。
《阿弥陀佛像赞并序》也是一篇记述支遁佛教思想的重要思想资料。支遁在文章中对西方佛国的描绘恰恰是当时晋代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颠倒的反映。晋代的现实生活是等级森严,社会极端不平等;民不聊生,人们生活极端痛苦。但是在西方佛国里,却没有王制班爵的等级制度,而且馆宇宫殿,苑囿池沼,庄严宏伟,瑰丽奇荣。这种幻想的天堂,反映了人们摆脱人间地狱的愿望,追求幸福生活的憧憬。同时,支遁也正是以西方佛国这种子虚乌有的空中楼阁来自欺欺人,从而客观上为现实的人间地狱作辩护。
晋代佛教僧侣在信仰和行持方面,自道安开始,奉行一种祈求往生弥勒净土(兜率)的思想,念诵《弥勒下生经》和《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等。根据经说,道安和一些弟子还在弥勒像前立誓,发愿上生兜率。随后,又出现一种祈求往生弥陀净土(极乐世界)的思想,如竺法旷就敬奉《无量寿经》和《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勤加讽诵。这表明佛教净土思潮在上层僧侣中已有相当的影响。以名士风采著称的支遁也深受这种思想的左右,以至于他所讲的逍遥,最后还是归结为成佛,进入极乐世界。支遁宣扬只要心诚,一心念诵《阿弥陀经》,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死后就可能得道,见到阿弥陀佛,进入天国。后来继道安的佛教领袖慧远更是大弘弥陀净土法门。他曾与刘遗民、周续之、宗炳、毕颍之等名流在庐山般若台精舍阿弥陀佛像前,建斋立誓,共以往生西方净土为期。支遁等宣扬的这套净土信仰,正是我国后来净土宗的宗旨,由于这种修持方法异常简便,能吸引更多的缺乏文化的人为信徒,因而具有很大的麻醉和欺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