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生成:“第三极文化”论丛(2018)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国视听传媒国际传播的瓶颈与突破

杨明品

中国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心,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视听传媒作为文化传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在国际传播中承担着重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理解,这就是国际传播的方针和纲领。

近年来,中国的视听媒体在国际传播方面加大了推动力度、完善了方案策略,增强了实效,形成了一些基本做法,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实施重点工程,拓展国际市场。工作思路是:深耕“一带一路”,巩固非洲主流,开拓拉美市场,稳固周边友邻,提升对欧美的影响。实行了“三工程一项目”,即中非影视合作工程、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当代作品翻译走出去工程和电视中国剧场项目。

“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扎实推进,加速成为中国广播影视国际合作与传播的主要阵地。2016年,中国影视内容产品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额占全年内容出口金额的11.4%;出口时长占全年出口总时长的29.5%。

中非影视合作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7年5月底,这项工程已将145部优秀影视节目译制成7种语言,与46个非洲国家的58个主流媒体签订了92个合作协议。南非、科特迪瓦等过去只进口西方节目的非洲影视大国,已开始购买中国影视节目。

实施“友邻传播”工程,巩固周边国家市场;实施“影视剧本土化语言译配工程”,解决语言瓶颈问题,实现对象国本土语言传播;电视中国剧场以专栏的形式促进了中国电视剧在部分国家播出的日常化。这些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国际传播。

第二,建设国际传播渠道平台,健全立体化传播网络。渠道平台是国际传播的基础性资源。近年来我国的广播影视视重点打造渠道平台,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一是打造国际传播旗舰媒体。2016年年底,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正式开播,形成了包括6个电视频道、3个海外分台、1个视频通讯社和新媒体集群的全球电视网。中、英、法、西、俄、阿和英语纪录等7个国际频道已进入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二是加强长城平台建设,通过直播卫星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网、IP电视系统及互联网电视机顶盒等方式进入海外用户家庭。三是开设海外中国频道栏目。央视国际电视总公司与境外电视机构合作,开播海外本土化中国节目频道和时段,打造“ChinaHour”海外时段品牌和“Hi+国家!”海外频道品牌,建立全球联播网络。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众多国家广播电视机构合作,建立广播电视联合播出平台,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四是打造移动新媒体平台。央视上线多功能海外移动新闻网,进一步提升对外报道能力。国际台打造ChinaNews、ChinaRadio、ChinaTV三个移动端新媒体产品,实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国际传播。五是拓展国际社交媒体传播。央视网在Facebook、YouTube等海外主流社交平台建立并运管CCTV系列、熊猫频道系列共31个账号,涵盖中、英、阿、西、法、俄、韩等主要语种,覆盖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台用43种语言在境外社交平台注册113个账号,粉丝数达4300万,英语、泰语等12种语言的境外社交媒体账号粉丝数超过百万。湖南台等地方广电机构及部分影视企业也纷纷在Facebook、YouTube开设账户,取得良好成效。一些商业网站的内容也借用这些国际化的社交媒体推广自己的业务和节目。国际视通视频新闻发稿体系覆盖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主流电视台/频道及网络平台,日均多语种发稿达到125条,视频素材发布量日均75条,高清视频发稿比例已占6成。七是积极参加和利用各种国际性节目展,打造中国联合展台品牌。2004年以来,总局已连续48次组织国内影视机构以“中国联合展台”整体形象参与国际影视节展,打造中国影视海外营销重要品牌。2017年“中国联合展台”增加至12个。

第三,创新新闻报道,传播中国主张。加强议程设置,多视角、多维度、多层面对外宣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实践,充分阐释中国制度、中国道路、中国特色。一是加强高访报道,以高访报道营造传播高潮。央视建立完善了高访报道机制,实现了高访报道导向准确严谨、内容丰富深刻、形式精彩生动、电视与新媒体同频共振、内宣与外宣合力出击,有力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国际台发挥多语种、全媒体、广落地优势,实现较好的国际传播效果。二是创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2017年以来,央视新闻栏目头条播发时政新闻,相关新闻素材被49个国家和地区的203家境外电视台/频道采用977次,时政新闻素材外媒采用率100%。央视新闻频道推出《全球智库看中国》,在发生涉及我国的国际重大事件时,推出特别节目,通过15个国家50多名顶尖智库学者发表评论,传播成效良好。对重大国际合作活动,CGTN及央视网、“央视新闻”等平台进行了全媒体直播报道。国际台使用65种语言,综合运用融媒体平台和海外130家合作媒体,进行全景式、立体化报道。三是加强国际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报道。央视和国际台快速准确客观报道国际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强化中国视角,表达中国主张。四是围绕涉华议题第一时间主动密集发声。通过国外主流媒体传达中国的立场,积极引导国际舆论,有力配合中国外交大政方针。

第四,改进国际联合制作,推进讲述创新。内容产品是国际传播的核心支撑,内容产品创新越来越成为国际传播战略的高地,我国越来越重视内容产品创新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一是联合开办国际化栏目。CGTN与海外媒体机构加强合作,通过共同策划、联合拍摄、同步播出,实现借筒传声、借台唱戏、借船出海,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影响力。如英语新闻频道和美国库恩基金会联合推出的《走近中国》栏目,是国内首个由西方人士主持、探讨中国重大政治话题的电视访谈栏目,节目播出后在海外产生积极反响。二是加强节目合拍合作播出。通过合拍,让西方媒体传播中国故事,越来越多的故事由中外制作人联合制作,生动讲述中国的文化、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项目,这一做法既提升了节目质量,又切合了国际观众(用户)的需求,效果显著。美国探索频道2017年10月播出的纪录片《中国:习近平时代》就是联合制作的成果,这种方式有效缓和了有关主题国际对话的冲突。中国央视等电视台与多家国外影视机构合作,推出《生命的力量》《野性的终结》《动物好伙伴》《熊猫与小鼹鼠》《改变世界的战争》《孔子》等众多精品节目。国际台制作的波斯语系列纪录片《伊人华彩》登陆伊朗国家电视台8个频道,收看总人数6000多万;希伯来语《玩转中国》系列剧集在以色列最大门户网站“Walla!”播出,总点击量达9000万人次。贵州台与法国电视二台联合制作的《相约未知地带——走进贵州苗寨》在法国播出,观众人数超过1500万,平均每4个法国人就有1个人收看。三是打造特色品牌节目。中央电视台2017年春晚,全球157个国家和地区的222家电视机构全程转播中文国际频道和CGTN直播信号。央视网熊猫频道吸引了规模庞大的国际粉丝,Facebook账号粉丝数突破100万。央视网系列原创航拍VR视频《飞越中国 醉美春色》在Facebook、YouTube、VK等海外社交平台播出,Facebook平台总浏览量超过2362万次,独立浏览用户超1765万人,总互动人次超71万人……值得重视的是,我国网络视听机构的精品网剧引起了国际媒体和网络用户的关注,有的卖到了国际知名媒体。比如优酷的《白夜追凶》卖给了奈飞并将在奈飞播出。

伴随中国进入新时代,国际传播模式也进入了转换升级的新阶段。如何转型升级,首先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的几个重大论断中寻找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强调了“三个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三个意味着”就是下一阶段国际传播的主要内容和总纲。新时代的国际传播应紧扣这个历史性主题,强化“新时代”意识,以人类进步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用中国的视角讲好全球故事,用生动的故事,全面、准确、客观讲述这“三个意味着”的现实进程。

时代进步是国际传播的力量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传播已进入加强和创新的历史机遇期。这个新阶段,要顺应时代潮流,着力推动五个升级。一是从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特色文化向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升级,传播中国现代化发展方案。二是从传播中国到传播世界升级,引导国际观众通过中国媒体观察世界、思考世界,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三是从以传统媒体为主的国际传播向以新兴网络媒体为主的国际传播升级,顺应受众加快向新兴网络媒体迁移的趋势,调整阵地策略,通过数据分析提高国际传播的精准度。四是从新闻和影视娱乐为主的国际传播向以包括制度、经济、社会、价值观、历史人文、军事等内容为主的系统性立体型国际传播升级。针对很多外国人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惊异和不解,报道中国如何解决不断涌现的问题和挑战。在这方面,CGTN前不久推出的《中国方案》节目已经有了成功的实践,这些经验应该推而广之。五是从国有媒体机构为主的国际传播向国有、民营媒体机构并重协同的国际传播升级,更好地发挥网络视听机构在新时代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系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