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交通与城市社会:1905~1937年的上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李沛霖博士撰写的《电车交通与城市社会:1905~1937年的上海》即将付梓。这部约40万字的书稿是他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报告的基础上,又花了近两年时间进行认真润改补充的结果。

众所周知,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进路与关键性标志之一,公共交通则是城市化的重要内容,既服务于城市工商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运作,又有其自身相对独立的地位。对近代城市公共交通的研究,不仅是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还可为考察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与转型进程中的公共交通问题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镜,有助于对当代中国城市社会状况进行长程视野的评估与未来思考。而在近代上海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电车业,对传统的人畜力交通工具形成超越,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工具,其发轫、进步与近代上海城市演进密切相关,命运与共。近代以来上海电车交通业的历史,无疑是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经济变迁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迄今为止缺乏有分量的专门性研究成果。《电车交通与城市社会:1905~1937年的上海》的问世,有助于填补该研究领域的不足,值得引起读者的关切。

该书稿以近代交通史和城市史研究中较薄弱的上海电车业为典型案例,通过全面掌握和整理相关未刊档案史料和多种已刊文献,展现近代上海电车业运行的城市发展背景,进而对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和华界的电车业进行了全面梳理,包括组织机制、设备器材、运行路线、执行票制、营业收益和资本财务管理等方面。在此基础上,以电车交通与近代上海城市社会的互动为切入点,考察电车运营与城市人口需求、人口分布、人口流动的关系;通过分析上海有关当局所设管理机构的运作,揭示电车交通与城市治理的逻辑关联;审视电车交通与社会现代性、公共参与、国家利权等多维视域,探悉电车交通如何融于近代上海社会生活。

为了更好地了解近代上海电车业这一历史现象,该书稿兼具历史学、经济学及城市社会学等学科的视野,并酌予采用相关研究方法。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作者以上海市档案馆藏未刊档案史料及上海市图书馆藏诸多近代文献为主要征引来源,史料丰厚,引述规范,重要叙事和立论有据;全书篇章结构明晰且逻辑性强,行文严谨而流畅。毋庸讳言,作者对上海电车交通业本身的研究当然还可以推进,如研究时段适当后延,加强对电车交通与“社会生活”关系的考察,注意公共汽车事业甚至其他公用事业的互动关系等。我希望,作者在完成这部书稿之后,继续进行与近代中国交通事业相关的研究,不断拿出新的优秀成果。

吴景平

2019年1月于复旦大学光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