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交通与城市社会:1905~1937年的上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场站和机器

创设初,英电公司“自经工部局特许后,即将车路车辆车棚以及修车厂等一切工程齐行举办,其所得让予权之规定,悉按英国商部所颁条例,绝无殒越”。[43]布鲁斯·庇波尔公司于1905年10月10日取得公共租界电车专营权后,随即在租界西端赫德路(今常德路)附近购入土地12亩(8000平方米)招商承包建造电车车栈。电车工程全部由英商哈泼兄弟公司承包,在准备工作进行过程中,1906年将专营权让渡给英商电车公司。1906年,英电公司铺设有轨电车轨道,同年秋敷设地下电缆和竖直电杆以及架设架空触线。电杆是进口的瓶颈式杠杆。[44]1907年,赫德路80号静安寺车栈竣工。车栈内有钢柱支撑的波形铁皮顶厂房一座,面积6412平方米。车栈内有票务结账间、车务间、黄沙间、打铁间等建筑。车栈内轨道长2150米、修理地沟长927米。是年12月25日,租界工部局电力处先后在苏州河以南的派克路(今黄河路)和苏州河以北的斐伦路(今九龙路)建造的两座变电站,均告完工。[45]

因“当时只有少数车辆及静安寺一个车栈,经过历年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增添汇山车库及许昌路工场”。[46]1913年,英电为使东区线路的电车能就近停放、减少空驶往返里程,在杨树浦路麦克利加路(今临潼路)建成汇山车栈,占地12.65亩(8325平方米)。该站附设有修理工间与检修地沟,设备与静安寺车栈相仿。[47]公司“于静安寺路及汇山路,均设有极完备之车厂”。并且,静安寺路又有一所修车厂,其附设有机器间、铁匠间、铸铜间、衔铁间、圈线间、木匠间、油漆间,“而此外并有各该项之检验房,以检验其工作是否合宜”。如公司机器间内设有10匹马力电机一部,借电机以驱使总轴,而总轴则借滑车与皮带以驱使机器间内的种种机器:(1)轮箍镟机一具,凡电车车轮的凸缘已久用而磨薄时,即以重镟轮箍;(2)爱丁堡密华公司的沙面磨机一具;(3)高速度的钻凿机一具,凡各种金类装配品的小孔以此机钻凿;(4)4寸、6寸、10寸镟机各一具;(5)孛得拉大号钻凿机一具,凡轨道弯曲处的制动铜片如需易换,即以此机钻凿新铜片的巨孔;(6)俾金司金类品直刨机一具;(7)自造的擦光机一具;(8)水压机一具;(9)本生灯一具,车轮更换新轮箍时用此灯,使新轮箍得以皱缩。此外,又有含养阿西台林的全套锻接及剪切器,此机件悉装置于平面车之上,可随时转运至轨道的任何部分,以资应用。机器间的工人自制了一种小机件,可用以施行电弧锻接法。机器间又增设两种器具,即18寸直刨机与电动钻凿机各一具。至于铜质电机(即马达)小齿轮亦采用,其齿力比例为14.68%。[48]

公司的铁匠间有4具炉火。铸铜间内有60磅的楷氏炉一具,又有用煤气火铜管铸熔炉及软白金熔化锅各一具;凡电车所需各种铜件或向来所无而应添造或向来所有而须易换者,皆由铸铜间承应,即生铁小件亦并归其制造。衔铁间备有用电气火的烘干炉、用煤气火的焊铜炉各一具。而电场络圈与衔铁络圈用的寻常墩架各件,“亦无不备”。电场与衔铁两种络圈,新者悉由公司自造,旧者亦归其自修。电铜套(即衔铁尽头的铜件)为电车重要之件,亦由公司自造。此种器件消耗甚易,故须随时更制。如衔铁络圈发生有大弊病则并络圈亦须更制新者,此皆衔铁间职务。至于木匠间,有琼巴公司的带锯一具,运以5马匹马力电机。更有一种烘沙机器,即以电车中设有沙柜。而沙柜之沙必须烘干之后方可置人,此烘沙机以孛披公司15匹马力电机驱使。“至于沙柜功用,则当电车行驶之际,如猝遇意外危险,欲扼制其车使弗行。则司机但须以足踏所立处之针,沙即自柜溢出,纷散于车轮前之钢轨上。此所以补制动机不足,而使电车得立时停止。”[49]

此外,英电公司又有车票印刷房,其印刷机器一部每分钟刻印车票360张。“此机运以一匹半马力之电机,不特本公司之车票由此印出,即法租界电车公司之车票,亦归其承印。”[50]最初公司将电车车票委托上海怡顺印刷厂代印,不久购买该印刷厂的印票机全部设备,连带原印票机工一同招入,设印票工间于静安寺车栈,由统计记录部负责车票印刷和两处车栈的票箱收发、票账结算、票款点收等,有较完整的票务管理制度,并为其他公交企业所效仿。英电还先后为法电、英汽、华汽、新加坡的公交企业代印客票。英电开办营业时对票务管理相当严格,印票工间有严密的监督管理制度,车票由印票间印成后,即按号登记分送两个车栈票务间入库。车票除编号码外,还另编票记,使客票号记不重复,防止废票重复使用。票务间设专职票务员发放票箱,隔日由库房领取补票,将一定数量的各种票级客票编号登记于路单上,连同路单一起放入票箱内发给售票员,供当天出售。路单有正副两张,正张交给售票员,副张留在票务间存查。路单有空栏若干,供每班到达终点由站务员签写当次出售的票号与发车时间,作为查票依据和凭证。售票员于当天下班后交回剩余客票,结账员凭路单及剩余客票结账收款,次日将路单送公司统计记录部核查。1925年,印票工间从静安寺车栈搬到许昌路新建的电车修理厂。[51]

至1913年底,英电公司设备连同开办费及添置车辆、建造车厂等在内,核计各项用款共计英金388299磅。[52]翌年,公司第一条无轨电车线网通车时,因洋泾浜河道尚未填没,电车在郑家木桥无法调头,就在路中央设置圆形转盘一只,电车抵达终点须先开上转盘,然后用人力推动转盘使电车调向。此法虽较原始,但亦能解决实际问题。但受道路条件和设备条件所限,竖杆架线甚为缓慢,直至1920年1月才建成泥城桥—天后宫桥第二条无轨电车架空线,此后历时10余年,陆续建成无轨电车架空线7条。[53]1925年,公司在倍开尔路华盛路(今惠民路许昌路)再建成电车修理工厂(惯称机务部),“有轨及无轨电车均恃悬空电线而行驶”,所用电力为500~550弗打的直接电流,电力由上海电力公司供给。材料贮藏库共有三所,分别设于赫德路、汇山路及倍开尔路三处。[54]嗣后,公司“再行动用股本,以为扩充办公房屋之计”,其“营业即日有进步,而规模亦日见展拓。办事员役为数大增,原有房屋绝难敷用。现如能将原租之地与屋实行扩充,而租金则酌乎中道不至过昂,是固甚善。否则惟有自行购地造屋,为一劳永逸之计,此即不得不动用巨款之理由也”。[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