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交通与城市社会:1905~1937年的上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人力车业的运营发展

上海最早的人力车来自日本,因此市民最初谓之“东洋车”。1873年(同治十二年),法国人米拉由日本运入上海人力车一辆,并向法租界公董局提出“手拉车”营业专利10年的申请,企图独家经营人力车。1874年3月24日,“法租界公董局核发第一号人力车执照,上海之有人力车自此始”。[137]当日公董局发牌照20张(每张牌照经营人力车25辆),米拉优先捐取12张,购置人力车300辆到租界使用,成为上海第一家人力车公司。1876年,公共租界、法租界当局同意将人力车发照数放宽到1500辆。此后,中外车商竞争激烈,不断开设人力车公司(车行),增加车辆。[138]

人力车传入上海后,车价低廉、行车方便,很受欢迎。公共租界当局感到街道上车满为患。1873年,对外商开征人力车捐,并对中外商加征出租马车执照捐。1874年批准对人力车发放执照,5月1日起征收捐税。1879年3月,工部局纳税外人会议决定征收华人人力车捐,每辆1元。因人力车夫反对而无效。当年执照捐收入达46015两。[139]到1883年2月,“东洋车则多至二千五百辆”。是年,经纳税人会批准,工部局人力车捐增为每月1.5元。这一举措十分奏效,次年人力车下降到每月不超过2000辆。[140]1884年,公共租界人力车捐照的月均数为2000辆,到1909年捐照月均数达8471辆。在25年时间内车数翻两番,年均递增20%。1898年,华界的南市马路工程善后局开征车捐,人力车月捐7角。到1908年电车投入营运,在主要道路上电车几乎垄断交通。当年夏天人力车数略有减少,最后三个月又有回升,10月达到8462辆。[141]从1874年人力车在上海出现至1911年,历经38年,逐渐取代轿子、小车和马车,同电车、汽车并驾齐驱,成为上海客运主要工具之一。

其时贫苦农民纷纷流入上海租界,以拉车糊口。人力车大量发展后,车资也随之下降,雇乘者渐渐增多,最后取代了小车客运,成为城市道路客运的主要力量。如1900年向公共租界工部局领照的营业人力车增至4647辆,1907年续增至8204辆,仅在1905年,外商开业的人力车行就有18家,拥有较新式的人力车652辆,而1907年在公共租界内领照的自备人力车已有5625辆。1912年,公共租界已有营业人力车8445辆,自备包车4817辆。[142]即时,上海“向来西人住宅,多密迩于其营业之所,为卜居近市计以图近便。然至此则住宅之增造者日多,而其距离商业中心点亦日远,随财力较厚者,多自备有车马。而中户以下,亦可雇人力车以代步”。[143]

然不难发现,自“电车开通以后,苦力营业者当感受莫大之影响,而人力车夫尤甚”。比如,1907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发给人力车照会数约13800张,当1908年电车开始后即减至12900张,迄1911年次第减少,1912年“复有增加之倾向”。[144]“私有包车亦有增盛之势,人力车之激增大概因电车之过于拥挤及交易所之骤增。”[145]再比如,法租界1912年登记的人力车每月平均6000辆,私人包车每季度平均900辆。到1921年,两种车辆分别增加到9000辆、2650辆。[146]然据其时专家研究,每辆电车输送力约敌人力车73辆,而电车每辆所占面积仅合73辆人力车所占面积的1/26。“倘此说果确,则电车为交通发达上必要之机关明甚。”再据英商电车公司呈工部局计划书谓,无轨电车车辆所占面积为158平方尺,倘人力车运载同数乘客,则占2500平方尺(见表1-16),且无轨电车所需面积仅为运行空间,若人力车,则28辆已占全街面积,“其他运送机关殆无容身之地”。而无轨电车每辆价格平均为12850元,铺道每英里需26022元,“除各项费用外,可赚一分五厘左右利益”。[147]

表1-16 电车与人力车运输能力比较

至1925年12月,公共租界有公用人力车照万张,包车照12000张;法租界有公用人力车照2000张,包车照4330张;华界,闸北公私人力车照约计4000张;总共约32330张。无论车夫疾病死亡,车辆增减率无甚出入,上海全市人力车32000余辆。[148]

1927年,上海市政府开始对人力车进行全面管理。据公用局统计,当年共有捐照人力车22768辆,其中营业车17304辆,自备车5464辆,主要分布在租界及沪南、沪北、沪西、吴淞、洋塘、高陆等处。[149]斯时,“上海的地域很大,假使要到距离略远一些的地方去,绝非两腿所能胜任,而且在时间上也太不经济,所以不得不借重于车子。倘是自己没有车子,可乘电车或公共汽车,比较来的便宜又快。倘是不通电车、公共汽车之处,可叫人力车,代价比电车略贵”。[150]

当时上海“车辆之数渐增,通衢当然亦日渐拥挤,然就大体而言,交通颇为流畅。在上海一埠,除他项实体上之阻碍外,尚有人力车与有轨电车及其长拖车以妨碍车辆之速行,故欲疾驰,几为不可能之事”。[151]如公共租界1931年10月某星期五11:45至12:15(进膳时间)调查,各马路间车马最为众多,四川路、南京路交叉路口,当时行经机器车辆计有756辆,此系包括汽车、公共汽车、电车、机器脚踏车等,人力车经过此路口者计2397辆。执此以观之,可知每分钟在其地经过的汽车等为25辆,而人力车为80辆。[152]至1933年,华界的沪南、沪北、沪西、洋塘、高陆、吴淞等六区,共有人力车主3360户,拥有车13316辆,加上租界境内人力车主1148户,拥有车9990辆,全市共有人力车主4814户、车23335辆、人力车工人78630人。当时全市人口约350万人,平均150人有一辆人力车。[153]1934年上海人力车夫每年实缴车租如表1-17所示。人力车夫的数量在1920年就有3.5万人,1934年有8万人,1938年更达10万人。这些车夫绝大多数是来自苏北农村的贫困农民,他们平均每六七人轮流合拉一辆黄包车,每人每日的收入只有几角钱。[154]

表1-17 1934年上海市公用局人力车租金调查统计

再据1934年浦东洋泾区营业人力车状况显示(见表1-18),车辆数共1011辆(不含自用54辆)。出租时间:自清晨至晚间(并无准确时间规定)。租金:各车行租价不同,每日每辆租金约铜元50枚(小洋2角),但最高者不超大洋2角。营业人力车价:自东昌路至洋泾路程约5.5公里,天气晴朗时均需铜元72枚(小洋3角),每公里约需铜元15枚;再自东昌路至塘桥镇路程约3公里,乘人力车价目约合铜元48枚,倘遇天阴或风雨天气,其价目增高2~3倍不等。[155]至1936年,上海捐照的人力车总数达31551辆,其中营业车23335辆,自备车8216辆。是年,华界营业人力车工人有四五万人,连其家属在内,上海依靠人力车维持生活者达14万人之多。[156]

表1-18 1934年浦东大道上营业人力车来往人次记录

客观而论,人力车对上海客运交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凡遇道路上人车拥挤和发生交通阻塞时,当局往往归咎其车满为患。从1915年起,公共租界工部局曾屡次提及对人力车限制发照,裁减车辆,但因客观需要,限而不止。至1921年,该局认为“注册给照之营业人力车共有八千辆,已超过居民之需要,徒足扰乱运输事业,使此项车照诚能减少,当可省许多之困难”。[157]租界当局唯恐人力车增加过多,造成道路拥挤,影响交通,因此对其限制甚严。如在1924年前,公共租界的营业人力车发照数一直限制在8000辆。1924年限额解除,营业人力车数量逐步上升,至同年8月,即达13910辆。然增发车照以后,市面上人力车一度过剩,出现道路拥挤、交通混乱等问题。从9月1日起,租界当局再次实行限额,保有量定在10000辆。[158]其间,工部局制定新的交通规则,不得再在主要干道或电车轨道边拉客,激起人力车夫的反抗。“他们怀疑电车公司是这一新规则的幕后指使人,愤怒的车夫们在承包人的指使下,把石头泥块扔向电车,打碎车窗玻璃。”[159]至1933年,虽租界内人力车保持在1万辆左右,但全市已发展到23335辆,一直保持到1937年未有大的变动。[160]1937年,当局加征人力车夫捐,6月租界内又限减至9500辆,全市为18453辆(见表1-19)。全面抗战爆发后,人力车行业逐步趋向衰落。

表1-19 全面抗战前后上海车辆数比较

问题之实质在于,“选择交通工具为建设都市之重要政策,关于现在及将来之需要及如何方为合理化,诚不得不加以慎重考虑与研究者”。然由历史考之,古代“机械之学未兴,已有各种运输方法,如利用人力、兽力、风力等,可见运输事业由来已久”。[161]至民国时期,“中国是处处都落后的国家,(东)洋车不但未曾遭受天演淘汰,而且还异样、普遍的发展起来”。[162]虽有学者认为,“盖吾国街道仅能容轿舆之往来,较大者亦仅够人力车之通行,而每当平频繁之地,已觉其喧嚣万状;如设置电车、电话、电灯之支柱尚需特别设计,其他更可想及。虽二三重要都市已有新式马路之建筑,然欲在较僻之区设置电车,则必需以巨大之工程,根本改造街道,拆城拆屋之举,又须有绝大之权利,故国内电车事业似无发展之希望”。[163]但城市交通问题还是随交通方式发展而不断变化。世界各国城市交通发展历程并不完全相同,然大都经历如下阶段:第一阶段,以兽力(马车、牛车等)或人力交通为主的阶段;第二阶段,机动化的公共交通阶段。[164]由见,“交通工具,随人类智识文化之进步,而发展”,[165]近代“我国交通事业蒸蒸日上,各处交通机关大多采用新式运输利器,旧式舟车渐趋淘汰”。[166]进而,在城市交通近代化进程中,人力车最终会被推到历史的悲剧地位,“一面是人力与牲畜运输竞争的结果,一面又在抵抗机械运输的应用之中挣扎着”;无论车夫如何抗争,“机械运输依旧随时在将人力车夫抛到失业的苦海中”。[167]

综上以观,全面抗战前,“虽然世界各国的大都市遭遇到交通拥塞的难题,可是上海却比世界任何大都市遭遇到更深一层的难题,就是车辆种类的繁复,从最新式的汽车到最原始的独轮车,可说是洋洋大观。各种车辆各有不同的速率,于是管制交通的人更感困难。可是在目前,似又不能立时废除这些车辆,因为我们没有充分的电车与公共汽车,更同时立刻废除,将引起很严重的失业问题,表面上这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其时却包含着经济与社会各方面的问题,使我们不能不平心静气的来处理”。[168]并且,“电车原为交通利器,沪津各处久已设施,北京近亦设厂仿行,其所以得臻如此发达者实有数种原因:其一厥为价廉。故电车一设,乘客之素雇东洋车者多改乘电车,其素徒步者亦不惜微资搭乘电车。其二厥为迅速,故人乐于搭乘”。[169]所以然者,战前上海人力车虽未如马车一样被逐步淘汰,但也仅是因为政府恐惧人力车夫大量失业引发社会革命和动荡。然这种权宜之策,终究未能改变机械战胜人力、马达征服血汗的历史时势,电车等新式工具最终成为战前上海城市公共交通的力源中心。


[1]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2页。

[2]马长林等:《上海公共租界城市管理研究》,中西书局,2011,“序言”第1页。

[3]孙中山:《建国大纲·修道路》,国民书局,1927,第115页。

[4]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编《首都计划》,1929年编印,第64页。

[5]《上海公路运输史》第1册《近代部分》,第18页。

[6]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436~437页。

[7]蒯世勋:《上海公共租界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第316~317页。

[8]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3页。

[9]徐公肃、丘瑾璋:《上海公共租界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第45页。

[10]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437页。

[11]杨文渊等:《上海公路史》第1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第24页。

[12]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5页。

[13]上海市档案馆编《工部局董事会会议记录》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620、585~588页。

[14]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437、12页。

[15]上海市档案馆编《工部局董事会会议记录》第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850页;第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760页。

[16]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438~439页。

[17]董修甲:《京沪杭汉四大都市之市政》,第48页。

[18]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590页。

[19]华文处译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中文),1931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档号:U1-1-957。

[20]华文处译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中文),1933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档号:U1-1-959。

[21]《苏州河北一瞥电车通达行人绝少弹痕累累满目荒凉》,《申报》1937年11月25日,第2版。

[22]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102页。

[23]徐公肃、丘瑾璋:《上海公共租界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第93页。

[24]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4、12页。

[25]华文处译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中文),1935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档号:U1-1-961。

[26]徐国桢:《上海生活》,第65页。

[27]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13页。

[28]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454~456页。

[29]《租界电车之大计划》,《申报》1922年3月9日,第14版。

[30]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3~4页。

[31]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7页。

[32]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437~438页。

[33]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12~13页。

[34]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103、4页。

[35]董修甲:《京沪杭汉四大都市之市政》,第46~47页。

[36]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439页。

[37]杨逸等:《上海滩与上海人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第176页。

[38](清)葛元煦撰《沪游杂记》,郑祖安标点,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第8页。

[39]玉光:《闸北行驶公共汽车之路政问题》,《申报》1924年7月5日,第25版。

[40]唐振常、沈恒春主编《上海史研究》二编,学林出版社,1988,第32页。

[41]黄苇、夏林根编《近代上海地区方志经济史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第262页。

[42]《上海市公用局关于新西区通行电车》,1931年3月~1932年5月,上海市公用局档案,档号:Q5-2-834。

[43]《沪南展宽路面之进行》,《申报》1921年12月30日,第10版。

[44]吴景平等:《抗战时期的上海经济》,第125~126页。

[45]赵曾珏:《上海之公用事业》,第172页。

[46]吴景平等:《抗战时期的上海经济》,第126~128页。

[47]忻平:《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1927~1937)》,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第299页。

[48]吴景平等:《抗战时期的上海经济》,第128页。

[49]《上海市公用局关于华商公共汽车公司增加股本》,1932年6月~1933年4月,上海市公用局档案,档号:Q5-2-596。

[50]董修甲:《京沪杭汉四大都市之市政》,第47页。

[51]《本市汽车道路长度统计》,《申报》1930年4月9日,第15版。

[52]《市工务局最近规划之路线》,《申报》1930年4月9日,第15版。

[53]《变更闸北道路系统》,《申报》1933年1月17日,第9版。

[54]毕卓君:《市办闸北公共汽车之刍议》,《申报》1928年4月7日,第25版。

[55]上海市工务局编《上海市工务局之十年》,1937年编印,第8页。

[56]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造路运动宣传纲要》,1929年编印,第26页。

[57]董修甲:《京沪杭汉四大都市之市政》,第49~51页。

[58]沙公超:《中国各埠电车交通概况》,《东方杂志》第23卷第14号,1926年7月25日,第47页。

[59]《上海交通问题》(1947年1月16日在扶轮社演词),赵曾珏《上海之公用事业》,第175页。

[60]〔美〕霍塞:《出卖上海滩》,越裔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第9页。

[61]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5页。

[62]上海市档案馆编《工部局董事会会议记录》第7册,第760页。

[63]上海市档案馆编《工部局董事会会议记录》第4册,第843页。

[64]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430页。

[65]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10、440~441页。

[66]颐安主人:《沪江商业市景词》,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第100页。

[67]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441页。

[68]董修甲:《京沪杭汉四大都市之市政》,第51页。

[69]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441页。

[70]虞:《三十年来上海车辆消长录》,《申报》1932年4月6日,第15版。

[71]华文处译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中文),1931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档号:U1-1-957。

[72]颐安主人:《沪江商业市景词》,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第157页。

[73]华文处译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中文),1932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档号:U1-1-958。

[74]华文处译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中文),1933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档号:U1-1-959。

[75]华文处译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中文),1934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档号:U1-1-960。

[76]华文处译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中文),1935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档号:U1-1-961。

[77]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441页。

[78]〔法〕白吉尔:《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王菊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第90页。

[79]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434页。

[80]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442页。

[81]董修甲:《京沪杭汉四大都市之市政》,第49页。

[82]徐雪筠:《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882~1931)——海关十年报告译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第216页。

[83]徐国桢:《上海生活》,第56页。

[84]徐雪筠:《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882~1931)——海关十年报告译编》,第216页。

[85]董修甲:《京沪杭汉四大都市之市政》,第38、55页。

[86]《上海市公用局关于市党部请交涉取消外商电车驶入华界》,1929年3~9月,上海市公用局档案,档号:Q5-2-912。

[87]潘君祥:《略论旧上海租界经济》,《档案与史学》1987年第4期。

[88]马长林等:《上海公共租界城市管理研究》,第297页。

[89]《上海市公用局兴办浦东公共汽车》,1933年12月~1934年8月,上海市公用局档案,档号:Q5-2-371。

[90]董修甲:《京沪杭汉四大都市之市政》,第50~52页。

[91]上海市工务局编《上海市工务局之十年》,第8页。

[92]董修甲:《京沪杭汉四大都市之市政》,第49页。

[93]嵩生:《马路上来往车辆之比较》,《申报》1923年4月14日,第21版。

[94]上海市政工程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市政工程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第96页。

[95]《工部局对推广电车路之准驳》,《申报》1920年3月30日,第10版。

[96]甘作霖:《上海三电车公司之组织》,《东方杂志》第12卷第1号,1915年1月15日,第15页。

[97]《上海市公用局关于华法商电车第一次请求加价》,1928年2~5月,上海市公用局档案,档号:Q5-2-873。

[98]《上海市第四区党部请办闸北电车》,1930年7~8月,上海市公用局档案,档号:Q5-2-836。

[99]陈树棠:《道路建筑学》,中华道路建设协会,1934,第1页。

[100]赵曾珏:《上海之公用事业》,第159页。

[101]傅祖荫:《公共汽车感言》,《申报》1932年8月10日,第27版。

[102]沛:《八月份公共租界车辆肇祸案统计》,《申报》1932年11月2日,第27版。

[103]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编《中国公路运输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第146页。

[104]《上海公路运输史》第1册《近代部分》,第19~20页。

[105]《上海公路运输史》第1册《近代部分》,第20~21页。

[106]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327~328页。

[107]《上海公路运输史》第1册《近代部分》,第21~23页。

[108]张忠民主编《近代上海城市发展与城市综合竞争力》,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第64页。

[109]《上海公路运输史》第1册《近代部分》,第22~23页。

[110]徐雪筠:《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882~1931)——海关十年报告译编》,第217页。

[111]《工部局车辆报告与采取政策》,《申报》1922年3月8日,第14版。

[112]《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总办处关于交通运输委员会第1至14次会议记录(卷1)》,1924~1925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档号:U1-5-27。

[113]《上海市公用局兴办浦东公共汽车》,1933年12月~1934年8月,上海市公用局档案,档号:Q5-2-371。

[114]《上海公路运输史》第1册《近代部分》,第116页。

[115]甘作霖:《上海三电车公司之组织》,《东方杂志》第12卷第1号,1915年1月1日,第9页。

[116]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329页。

[117]忻平:《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1927~1937)》,第225页。

[118]《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捕房总巡关于禁赌、交通、犯人逃跑及上海县审讯会审公堂人犯程序等文书》,1909年3~6月,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档号:U1-2-642。

[119]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第245页。

[120]上海市档案馆编《工部局董事会会议记录》第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518页。

[121]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第246页。

[122]上海市档案馆编《工部局董事会会议记录》第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588页。

[123]《上海公路运输史》第1册《近代部分》,第27页。

[124]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第245~246页。

[125](清)葛元煦撰《沪游杂记》,郑祖安标点,第8、49页。

[126]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第247页。

[127]《上海公路运输史》第1册《近代部分》,第27页。

[128]《上海公路运输史》第1册《近代部分》,第67页。

[129]虞:《三十年来上海车辆消长录》,《申报》1932年4月6日,第15版。

[130]周源和:《上海交通话当年》,第52页。

[131]华文处译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中文),1935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档号:U1-1-961。

[132]《上海马车淘汰》,《申报》1937年6月4日,第13版。

[133]甘作霖:《上海三电车公司之组织》,《东方杂志》第12卷第1号,1915年1月15日,第9页。

[134]吴琢之:《都市合理化的交通工具》,《交通月刊》第1卷第1期,第40页。

[135]韦以黻:《现代交通政策国防化》,《交通月刊》第1卷第1期,第19页。

[136]刘贤腾:《交通方式竞争: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第138页。

[137]赵曾珏:《上海之公用事业》,第52页。

[138]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第248~249页。

[139]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租界志》,第327~328页。

[140]《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1893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档号:U1-1-906。

[141]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第249~250页。

[142]《上海公路运输史》第1册《近代部分》,第32、65页。

[143]甘作霖:《上海三电车公司之组织》,《东方杂志》第12卷第1号,1915年1月15日,第10页。

[144]沙公超:《中国各埠电车交通概况》,《东方杂志》第23卷第14号,1926年7月25日,第49页。

[145]《工部局车辆报告与采取政策》,《申报》1922年3月8日,第14版。

[146]徐雪筠:《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882~1931)——海关十年报告译编》,第216页。

[147]沙公超:《中国各埠电车交通概况》,《东方杂志》第23卷第14号,1926年7月25日,第49~51页。

[148]《上海人力车之确数》,《申报》1925年12月23日,第14版。

[149]《上海公路运输史》第1册《近代部分》,第116页。

[150]徐国桢:《上海生活》,第61页。

[151]华文处译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中文),1931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档号:U1-1-957。

[152]虞:《三十年来上海车辆消长录(续)》,《申报》1932年4月13日,第15版。

[153]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第250页。

[154]〔美〕裴宜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刘平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第310页。

[155]《上海市公用局兴办浦东公共汽车》,1933年12月~1934年8月,上海市公用局档案,档号:Q5-2-371。

[156]《上海公路运输史》第1册《近代部分》,第116页。

[157]《工部局车辆报告与采取政策》,《申报》1922年3月8日,第14版。

[158]《上海公路运输史》第1册《近代部分》,第66页。

[159]〔美〕裴宜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第313页。

[160]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编《上海公用事业(1840~1986)》,第252~523页。

[161]龚学遂:《中国战时交通史》,商务印书馆,1947,第1页。

[162]石玟:《故都洋车夫生活》,《市政评论》第2卷第8期,1934年9月。

[163]沙公超:《中国各埠电车交通概况》,《东方杂志》第23卷第14号,1926年7月25日,第47页。

[164]冯云廷主编《城市经济学》,第365页。

[165]吴琢之:《都市合理化的交通工具》,第40页。

[166]《新都之交通新事业》,《申报》1928年7月14日,第9版。

[167]蔡斌咸:《从农村破产所挤出来的人力车夫问题》,《东方杂志》第32卷第16号,1935年8月15日,第12页。

[168]《上海交通问题》(1947年1月16日在扶轮社演词),赵曾珏《上海之公用事业》,第176页。

[169]姜筠:《电车应改良之我见》,《申报》1923年5月5日,第2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