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9年春之卷/总第25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音节词语的语素变异及新语素义[1]

曹向华[2]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三音节词语的语素变异及新语素义的产生。语素的变异包括语义变异和功能变化,语义变异主要表现为语义特征的变化,功能变化则表现为处于偏正结构中心语位置的动语素、名语素呈现名词化倾向。新语素义形成的主要类型包括:旧语素义的派生和组合产生新语素义。

关键词:三音节词语;语素变异;新语素义

词由语素组成,相比于双音节,三音节词语的语素形式更为多样,除单音节语素、多音节单纯语素,还包括由合成词形成的复合语素、临时组合形成的语素组。[3]形式多样的语素在组合成词的过程中,语义和功能都会发生一些临时变异。语素义的临时变异,如果在构词中的复现率较高,并且发生词汇层面的语义转变,会形成新的语素义。

一 语素的临时变异

(一)语义变化

语素在辞书中的义项是人们总结、归纳出来的,具有共性、概括性。在具体构词中,因和其他语素组合形成一定的语义组合,受其影响,语素义会发生临时变异,主要表现为某一语义特征的变化。

词义中往往包含一组语义特征,不同的语义特征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关于词语义特征的内部分类,蒋绍愚认为包括“核心义素”和“限定性义素”[4],张联荣认为包含“区别性义素”和“指称义素”[5],朱彦则认为“实义义位”包括“核心成分”和“别义成分”[6]。说法不一样,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我们认为词义的众多语义特征可分为核心成分和限定性成分两类。语素义和词义在构成上有相同之处,因此语素义也包括核心成分和限定性成分,核心成分是本质特征,限定性成分是附属特征。如动词性语素中动作行为是核心成分,与动作行为相关的施事、受事、时间、处所、工具、方式、原因、结果等则是限定性成分。

三音节词语中的语素根据语义特征的变化,分为核心成分变化和限定性成分的变化。

1.核心成分的变化

如复合词“摆渡”释义为:

【摆渡】❶动。用船运载过河。❷动。乘船过河。❸名。摆渡的船;渡船。

两个动词义项均强调以船为工具渡过河流,其中“渡河”为核心成分,区别、限定性成分中隐含着从此岸到彼岸,来回往返之义。

“摆渡”做复合语素组成三音节词“摆渡车”,指称那些往返于机场候车(乘客)大厅和停机坪上飞机之间接送乘客的汽车,也泛指在几个给点之间往来接送换乘乘客的汽车以及电瓶车。

复合语素“摆渡”中原语素义的核心成分“渡河”消失,只保留限定性成分“来回往返”。“摆渡”核心成分的消失,导致复合语素的语义扩大,不再专指江河,泛指在两点之间往返来回。

2.限定性成分的变化

部分语素参与构词时,语素义的核心成分不变,限定性成分发生变化。

如复合词“登陆”的词义指登上陆地,词义中“登上陆地”是核心成分,“渡过海洋或江河”是限定性成分。

【登陆】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特指作战的军队登上敌方陆地。

“登陆”可作为复合语素,组成三音节词“登陆舰”“登陆场”“登陆舱”,释义如下:

【登陆舰】运送登陆士兵和武器装备靠岸登陆的军舰。

【登陆场】军队在强渡江河或渡海作战的时候,在敌方的岸上所夺取的一部分地区,用来保障后续部队渡水或上岸。

【登陆舱】用于登陆月球、火星等其他星球的舱式设备。

“登陆舰”“登陆场”中“登陆”语素义的核心成分和区别、限定性成分均保持未变。而在“登陆舱”中复合语素“登陆”语素义中表处所的限定性成分发生变化,由渡过海洋或江河变为从太空中登陆其他星球的地面,最终语素的语义发生变异。

再如“航空”单用时是动词,词义中包含一组和动作有关的语义特征:

动作——飞行;施事——飞机;路径——空中

其中“动作”为其核心成分,施事和路径为限定性成分,当其以复合语素身份构成三音节词“航空器”时,受到组合语素“器”的影响,“航空”的施事角色由单指“飞机”扩大到“气球”“飞艇”“滑翔机”等飞行器,最终导致“航空”语素义的扩大。

(二)语法功能改变

另外还有部分语素受到三音节词名词化倾向的影响,其功能发生变化,请看以下两类:

(1)随身听、万事通、蹦极跳、桑拿浴、森林浴、黄昏恋、婚外恋、百日咳

(2)老顽固、小聪明、景泰蓝、玫瑰红、葡萄紫、莲花白、产褥热、骨痛热

以上两类情况均是偏正式名词。(1)类的中心语语素为动词性,三音节构词过程中,语义由动作向指称转移,如“森林浴”中“浴”,作为语素组成的双音词“淋浴”“沐浴”“浴袍”“浴巾”,是典型的表动作的动词,而三音节词“森林浴”中“浴”指通过到森林中呼吸新鲜空气以促进新陈代谢,进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浴”的语法功能由动词向名词转移。(2)类的中心语语素为形容词性。构词过程中一类由原来表物体色彩、特征转指具有该类色彩、特征的物体。如“蓝”本为表颜色的形容词,作为语素组成三音节词“景泰蓝”,“蓝”的语素义转而指称景泰年间,外饰多为蓝色釉料的一种瓷器。一类由原来形容人的特征转指具有这种特征的人,如“老顽固”中“顽固”原用来形容人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作为复合语素转指思想极守旧,不肯接受新鲜事物的人。

董秀芳指出,结构的整体性质和中心语的性质应该具有一致性,中心语的性质决定结构的性质,反之结构的整体性质有时会对中心语的性质起到强制调节的作用。[7]三音节词的名词化倾向有时会导致中心语位置上的动语素、形语素的临时名词化,具有了一定的指称性,其语法功能也由动词、形容词向名词转移。

二 新语素义的产生

语素在构词时的意义变异多为临时性,但也有部分语素义在词义演变发展过程中能够形成相对固定的意义,并以该意义反复组词。新语素义的确定,有两个必备因素:语义发生本质的变化,由语法层面延伸到语义层面;构词中反复出现,构词能力强。三音节词语中新语素义的产生主要包括旧语素义的派生和组合产生的新语素义。

(一)旧语素义的派生

派生是旧语素义通过比喻、引申等方式产生新语素义。

1.比喻

比喻原是一种修辞方式,后被借用来指词义(语素义)派生的重要方式。某些语素在组词时以比喻修辞义入词,久而久之比喻义固化,成为新语素义。

“云”在词典中包含三个同形词,最常用的是表自然现象的名词“云”,以比喻造词形成双音节名词如“云鬓”“云梯”,双音节动词如“云集”“云散”,“云”均为比喻用法,“像云一样”,但这个比喻义只出现特定语境中,脱离语境比喻义消失,因此还不能算是词汇义。而在三音节新词语中,人们用“云”来比喻互联网,两者的相同点在于:云中蕴含着大量的微小水滴正如同互联网上包含着大量信息和数据。以比喻义“互联网技术”入词形成的三音节词较为能产,逐渐形成“云”族词群,《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中收录“云计算”一词,《汉语新词语》(2006-2014)中共收录40条,如:云计算、云安全、云查杀、云物流、云概念、云服务、云驱动、云健康、云快递、语音云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云”族词语还会大量产生。“云”由比喻产生的新语素义,虽然目前辞书中还没有收录,但是随着造词频率的增强、使用的普遍性,相信辞书会考虑以新语素义的形式收录。

2.引申

语素义的引申是在原义基础上引申出新的含义,本文关于语素义的引申主要考察对象是三音节新词语的语素。该类语素义的引申,除去语言自身发展的原因,还受到网络语言求新、求奇特点的影响,因此新语素义在语体色彩上往往具有调侃、谐谑的意味。

如“神”的词义发展链条为:

神仙、精灵→神话中人物→能力、德行高超的人→高超、出奇,令人惊异

三音节新词语中“神”在“出奇、令人惊异”的基础上语素义进一步引申为“出乎意料,无法预见的”,如“神答案、神签收、神对话、神剪辑、神答疑、神字幕”等,一切让网友感到不可思议的、超出常规的“人”和“事”均能用“神”来修饰。

再如“体”,《现汉》中“体”的语素义包含三个义项:(1)物体;(2)文字的书写形式;(3)作品的体裁。在义项(3)基础上,“体”引申出新的语素义:网络上流行的语言表达形式,词语句式为模仿某部作品中的句式或某人的说话方式。多以某人、某物、某部作品、某部作品中某句话、某种说话方式命名,表达出讽刺、调侃、自嘲的意味。如“宝黛体”,因词语、句式多模仿《红楼梦》中宝玉、黛玉初次见面时的对话,故称。2011年9月22日《西安晚报》有网友模仿刘心武的半文半白,造出绝妙的“宝黛体”:“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有车?’黛玉道:‘不曾有,只玩过三轮。’”

“体”的新语素义构词能力很强,《汉语新词语》(2009-2014)中共收录95条,如:梨花体、脑残体、蜜糖体、纺纱体、红楼体、微博体、乡愁体、校内体、羊羔体、子弹体。

3.泛化

泛化也是引申的一种,但因其比较特殊,本文把其分列出来进行探讨。语素义的泛化指的是“以‘隐喻’联想的思维方式,通过类推机制形成的一种以原语素的某种语义特征为内涵、外延扩大了的类指(泛指)义”[8]。泛化义的形成和类词缀的产生有极大的关系。三音节新词语中语素义的泛化以表“人”的语素居多,如“族、党、帝、客、奴、男、女、帮、团”等,看下面“党”和“奴”两例:

“党”在《现汉》中的名词性词义或语素义包括:(1)政党,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2)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集团;(3)指亲族。“党”的语素义泛化后,指具有相同爱好或者具有共同属性的群体,固定用在三音节词尾字的位置。“党”前面的语素可以是动词性的,表示经常做某事的人群,如“割包党、卖分党、海投党、囤票党”等;也可以是名词性的,表示喜欢某事或某人的人群,如“标题党、红包党、韩寒党”;也可以是形容词性的,表示具有某类特征的人群,如“寂寞党”。

“奴”指在旧社会中,受到压迫、剥削、奴役失去人身自由的人,《现汉》中对“奴”语素义的解释中增加了失去某种自由的人,特指“车奴”“房奴”等为偿还贷款拼命劳作的人。可以看出辞书中已经及时注意到“奴”的新语素义,专门列出称失去某种自由的人这一义项。我们同时也发现“奴”的语素义在进一步泛化,从特指“为了偿还贷款而不得不辛苦劳作的人”,泛指“累于××、苦于××”之人。如“网购奴”指痴迷于上网购物,并深受其累的人。“发票奴”指为了报销或抵扣各种费用而苦于四处找发票的人。“租房奴”指买不起房子,靠租房生活并受房租之累的人。

语素义的泛化也包括一些其他语素,如“症”作为语素组成的三音节词,《现汉》中共收录11条——自闭症、恐高症、孤独症、抑郁症、忧郁症、尿毒症、并发症、合并症、后遗症、败血症、尿崩症,均指称必须通过治疗才能康复的医学疾病。“症”和“病”是近义词,都表示疾病的含义,二者的区别在于“症”是医学类专业术语,“病”的词义更宽泛,不单指生理上的疾病,也可以指心理疾病,如“精神病”“疑心病”,有时还可用作比喻用法,如“急性病”“红眼病”。“症”语素前的限定性成分多为某种病的具体症状,“病”前修饰成分相对自由。

新词语中“症”用来表示现代人面对社会重大压力时,内心的焦虑不安以及由此引起的外在表象,如“恐剩症”指担心自己成为“剩女”(过了适婚年龄仍未婚嫁的女子)的焦虑心理。类似的如:路怒症、初老症、梦食症、脑残症、初老症、慢疲症、纠结症、锰狂症、遗嘱症。

(二)组合产生的新语素义

语素在组合过程中受到语法结构、语义结构的制约,以及其他语素义的影响,其意义会发生变异,进而产生新语素义。

1.语法结构的影响

语法结构的组配能够引起语素义的变化,并形成新的语素义。具体到三音节词语,主要涉及偏正结构中的名词性语素进入修饰成分位置,发生语义变异。

三音节名词的主要结构为偏正式,位于“偏”位置上的语素的素性主要包括名语素、动语素、形语素,当名语素充当修饰、限制性成分时,因受语法位置的影响,其语义特征会发生变化。

关于名词的语义特征,谭景春指出,名词的意义包括两部分:概念义(理性义)和附加义。概念义(理性义)是词的基本意义,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概念义包含两部分,其中表示性质的称为性质义素,表示类属的称为类属义素。概念义是性质义素与类属义素之和。附加义是附加在概念上的意义,包括内涵义、感情义、色彩义、搭配义等。[9]

施春宏把名词的内部语义构成分为关涉性语义成分和描述性语义成分,“关涉性语义成分指在名词的语义内涵中起介绍、指别、涉及等作用的内容,是名词语义结构中表示‘因素’的部分,如类属(领属)、构造、工具、材料、对象、时间、空间、数量、性别、颜色等”,“描述性语义成分指在名词语义内涵中起描写、修饰、陈述等作用的内容,是名词语义结构中表示特性的部分,如属性、特征、关系、功能、动程、特定表现等,可以看成广义的述谓内容,显现出描述性语义特征”。[10]

谭景春概念义中的“类属义素”“内在性质义”和施春宏分析名词内部语义构成成分的“关涉性语义成分”和“描述性语义成分”有相似之处。

我们借用“类属义素”“内在性质义”两个概念来分析“名1+名2”偏正结构三音节名词的名1的语义变化。名词性语素进入偏正结构修饰语位置,其内在的特征义得到激活放大,类属义素逐渐隐退,语素义发生变异,语素的素性由名词转为形容词。如“处女”作为名词,其内部语义结构中的类属义素是“女人”,内在性质义指“没有发生过性行为”。而当“处女”作为复合语素参与构成三音节词时,类属义素“女人”因和中心语的名词性概念发生冲突而隐退,其性质义素凸显,并在新的语境组合中发生偏移,抽象化为“从未……过”,在语境中产生具体的含义,如“处女峰”是“从未攀登过的山峰”,“处女地”是“从未开垦的土地”。在此基础上进而引申出“第一次”,如三音节词语“处女航”“处女作”“处女秀”。“处女”作为复合语素参与构词时受到语法结构、语义结构的影响,其语义内涵发生转变,词类也由名词转为属性词。

“处女”的新语素义在《现汉》中有所收录:

【处女】 ❶名。没有发生过性行为的女子。❷形。属性词。第一次的:~航|~作。

以上语素义的偏移,我们从其内在性质义中能够发现,理解起来相对容易。而有些语素的语义偏离较远,牵涉到文化、民俗的理据附加义。如“山寨”一词,其字面义为“山中的寨子”,其类属义素为“场所”,性质义素是“位于山中或山林中,用栅栏等设施和外界隔开”。考察其在历史中的具体运用,会发现包含很多的附加语义特征。

(1)今有晁兄,仗义疏财,智勇足备。方今天下,人闻其名,无有不伏。我今日以义气为重,立他为山寨之主,好么?(CCL语料库)

(2)他有许多亲眷都在湘湖、豫章等处,占据山寨做贼,定然投向那边去了。(CCL语料库)

从语料库中《水浒全传》《说岳全传》的例子中可以发现“山寨”一词,易让人联想到绿林好汉另立山头在山中安营扎寨。“山寨”蕴含的文化义包含:偏远,独立组织、机构,政府管辖之外,和主流社会对立。这些附加的文化义,在“山寨”进入三音节词后得到凸显,并在组合中逐渐产生新的含义:民间的、异于主流的;仿造的、非正牌的。组成的三音节词语如“山寨搜、山寨版、山寨帮、山寨潮、山寨品、山寨药、山寨族、山寨车、山寨风、山寨军、山寨街”。这两个新语素义(词义)在《现汉》中均有所收录。

2.比喻造词形成的新语素义

特定的语法结构能够引起语素义的变异,特定的语义组合也会引起语素义的变异,比喻即是此类。“玻璃”是单纯词,指称一种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的物体。“玻璃”由词降格为语素后参与构成三音节词,以比喻造词形成的三音节词如“玻璃纸”“玻璃丝”“玻璃钢”,玻璃作为喻指成分,指“某些像玻璃的塑料”。《现汉》对“玻璃”语素义的用法也进行单独标注:

【玻璃】……❷指某些像玻璃的塑料:~丝|有机~。

名语素比喻语素义的产生同样可以通过“类属义素”和“内在性质义”来说明,名语素中包含较为丰富的内在性质义,当其进入三音节词充当修饰成分时,其“内在性质义”凸显为主要特征义。如“黄金”本义是金子的通称,在多音节词语组合中产生比喻用法。“黄金档”,电视中的黄金时间,因其收视率高,像黄金一样珍贵。“黄金周”,在我国十一、春节各为期一周的节假日,期间购物、旅游等消费活动较为集中、活跃。四音节词语如“黄金地段、黄金时间、黄金海岸”等。之所以语素义会产生变化,是因为“黄金”的内在性质中蕴含“珍贵、宝贵,价值大”的语义特征。

类似的语素再如:垃圾、钉子。

【垃圾】❶名。脏土或废弃物。❷形。属性词。比喻失去价值的或有不良作用的。

【钉子】名❶金属制成的细棍形的物件,一端有扁平的头,另一端尖锐,主要起固定或链接的作用,也可用来悬挂物品等。❷比喻难以处置或解决的事物。❸比喻埋伏的人。

以上几例,《现汉》都明确标注了比喻语素义。也有些词语中的语素出现了语义转变,但因为用例较少,《现汉》中没有标注,如“熊猫”,《现汉》解释如下:

【大熊猫】哺乳动物,体长约1.5米,外形像熊,尾短,通常头、胸、腹、背、臀、白色,四肢、两耳、眼圈黑褐色,毛粗而厚,性耐寒。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高山中,吃竹叶、竹笋。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也叫熊猫、猫熊、大猫熊。

这一解释是从生物学角度做出的。当“熊猫”作为语素参与三音节词造词时,能够产生新词:熊猫字、熊猫血、熊猫药。从《现汉》的释义,我们无法理解作为语素的“熊猫”的具体含义。此类三音节词为比喻造词,当“熊猫”和“字”“血”“药”组合后,“熊猫”的隐性认知属性凸显。熊猫作为动物,其区别其他动物的类属特征在《现汉》中做了很好的阐释,但“熊猫”还有很多内在特征,如“熊猫”作为动物界的活化石,是一种非常珍稀的动物,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才有。据此推断“熊猫”具有“珍贵”“稀有”等隐性认知属性,而当“熊猫”和另一类事物组合,进入到修饰成分,做某一类事物的修饰语时,“熊猫”的隐性认知属性凸显,产生比喻义“像熊猫一样珍稀”。“熊猫字”指像熊猫一样珍稀的字,非常罕见。“熊猫血”指像熊猫一样珍稀的血。“熊猫药”是对廉价药的谑称,因其利润微薄,厂家停止生产或极少生产而难以寻找,故称。

“熊猫”以比喻用法进入到构词中,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表义逐渐固定化,出现“珍贵”“珍稀”的含义,这一发展过程和“黄金”有相同之处,“熊猫”的比喻义在造词中会逐渐固定下来,估计不远的将来会成为新的语素义。

语素研究是语法、词汇领域的重要内容。目前关于语素的研究,关注点多在双音节词语,而对三音节词语语素展开研究的则比较少。本文以三音节词语的语素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组词时的语义、功能的变化,并探讨了新语素义的产生途径。希望通过本文的尝试,引起大家对三音节词语语素研究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2]张联荣.古汉语词义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朱彦.核心成分、别义成分与动作语素义分析——以“收”为例[J].中国语文,2006(4).

[4]董秀芳.2+1式三音节复合词构成中的一些问题[J].汉语学习,2014(6).

[5]苏宝荣,沈光浩.类词缀的语义特征与识别方法[J].语文研究,2014(4).

[6]谭景春.关于由名词转变为形容词的释义问题[J].辞书研究,2001(1).

[7]施春宏.试析名词的语义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2002(1).

[8]胡裕树.现代汉语(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9]葛本仪.论合成语素[J],山东大学学报,1988(9).

[10]周殿龙.论素组[J],松辽学刊,1992(2).

[11]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修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 基金项目:河北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2] 作者简介:曹向华(1977- ),女,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学。

[3] 关于“复合语素”和“语素组”,目前学界意见不统一。葛本仪(1988)认为复合语素(合成词素)是由双音节合成词形成的语素。周殿龙(1992)、陆俭明(2004)则认为无论双音节合成词还是双音节临时组合,只要结合的紧密度较高,可看作一个整体的,均可通称为语素组。如“保健操”“一洗黑”两个三音节词中,胡先生和葛先生认为“保健”是“复合语素”,周先生和陆先生则认为“保健”和“一洗”均是语素组。本文的研究在借鉴几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二者进行区分,将由合成词充当的语素称为“复合语素”,将临时组合形成的语素称为“语素组”,本文涉及的主要是“复合语素”概念,区分二者,是为了研究方便,概念命名是否正确,希望得到方家指正。

[4]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P47).

[5] 张联荣.古汉语词义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P189).

[6] 朱彦.核心成分、别义成分与动作语素义分析——以“收”为例[J].中国语文,2006(4),(P315).

[7] 董秀芳.2+1式三音节复合词构成中的一些问题[J].汉语学习,2014(6),(P3).

[8] 苏宝荣,沈光浩.类词缀的语义特征与识别方法[J].语文研究,2014(4),(P7).

[9] 谭景春.关于由名词转变为形容词的释义问题[J].辞书研究,2001(1),(P22-23).

[10] 施春宏.试析名词的语义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2002(1),(P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