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通过人与神的关系看存在论的两种类型
在小说所追求的最基本命题中,包含一些存在论的疑问,比如,人生的本质是什么?生活原理是什么?怎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正确的?此时提出的最受关注的问题恐怕就是有关人与神之间的关系。神究竟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神对于现实生活空间中不断发生的对立与矛盾、腐败与社会罪恶,为什么只是冷眼旁观、一言不发?这些令人苦恼的问题无疑是于人类历史开始之时同时提出的最普遍的宇宙疑问。
埃米尔·杜尔凯姆和米尔恰·伊利亚德等西欧精神文化史学家认为,社会是人类的生活基础,大体可以分为以宗教神秘性与灵验性为基础的“神圣社会”和以科学合理性、实用性为秩序基础的“世俗社会”,此时作为区分标准的神圣性与世俗性可以被理解为古代与现代的对称关系。例如,以现代人的意识标准来看,吃饭、性行为之类的生理行为只是生命体的有机现象而已。但是对古代人来说,这并非单纯的生理现象,而是一种“神圣典礼”,即“与圣灵的交流仪式”。
在古代神圣社会,神是利用其绝对权能主宰人类生活的存在。当时神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理想的和谐,人类的生活是幸福的。人敬拜神,创造了神圣社会,发展出神圣文化。人类体验到来自至高无上的神的启示、灵验与神秘的奇迹,对此深信不疑。人们比邻而居,互相帮助,彼此依靠。对私有财产也毫无贪念,相辅相成,追求集体社会伦理路线。不追求人为的开发和发展,而是保持现状,在自然中维持生活。与物质相比,更崇尚精神价值,追求忠、孝、烈之类的正当理念。与人交往时,并不考虑其利用价值,而是将人品本身视为目的价值,因此神圣社会的人类可以定义为共同体社会类型。
然而,现代人在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再次陶醉于自身取得的科学成果之中,坚信自己的能力,于是开始抗拒神。在地上的人间世界,神丧失了立足之处,于是隐藏起来。因此,卢卡奇认为现代世界是一个不断堕落的悲剧世界,神已经离去,人类再也听不到神的声音,人类只顾追求物质的富饶,戴着虚伪的假面,忙于私利私欲,反目成仇,不断争斗。也就是说,在神离去的人间世界,堕落的自我与堕落的世界丧失了理想的和谐与整体性,彼此分裂,只热衷于弱肉强食的残酷斗争,同时又在努力重新恢复整体性,卢卡奇认为这种现实生活是一个悲剧世界。虽然很难断定卢卡奇这种世界观是正确的,但可以说反映了部分事实。
如今,与以天上为中心的神话秩序相比,人类更加热衷于探索地上肉眼可见的自然现象。遇到困难时,不再追求灵验与神秘的奇迹,而是尝试通过合理的科学思考来解决问题。与梦之类的心理情绪体验相比,更加重视肉眼能看见和能证明的经验现象体验。不再追求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集体路线,而是更加执着于个人的利害关系和个人成就。与自然经济秩序相比,将生活基础建立在货币经济秩序之上,追求无限的物质富饶和金钱财富。因此,这种世俗社会的人类可以定义为利益型社会。
迄今为止,我们根据神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情况,即神在人类社会中被克服的过程,考察了人类表现出来的两种存在论特征。根据上述考察结果,一种人相信超越世界与神的存在,在神的权能、恩典和秩序之下维持生活,另一种人则否定神与超越世界,认为地上世界的现实生活是人类存在的唯一本质。前者的生活原理可以称为超越主义存在论,后者则可以称为现实主义存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