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第一项证据
——舒元炜乾隆五十四年的序文
《红楼梦》舒本所载舒元炜的序文是红学史上的一篇重要的文献。
有的学者(例如亡友朱南铣、周绍良二兄)昔日曾称《红楼梦》舒本为“己酉本”。己酉系干支纪年,即指乾隆五十四年(1789)。舒本序文末尾曰:
乾隆五十四年,岁次屠维作噩,且月上浣,虎林董园氏舒元炜序并书于金台客舍。
“屠维作噩”系太岁纪年,见于《尔雅》,即己酉,亦即乾隆五十四年(1789)。“且月”则是农历六月。
此序文系舒元炜亲笔所书写,并在序文末尾钤有作者的印章二方:“元炜”、“董园”。细察印泥颜色,可知洵为二百余年前的旧迹。
我们知道,《红楼梦》程甲本印行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卷首有高鹗的“叙”。高叙署“乾隆辛亥冬至后五日”,辛亥即乾隆五十六年。程乙本印行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卷首有程伟元的“序”,以及二人的“引言”七则。引言署“壬子花朝后一日”,壬子即乾隆五十七年。
而舒元炜序文的纪年(也就代表了《红楼梦》舒本本身的纪年)却早于程甲本的印行两年、早于程乙本的印行三年。这是一个我们绝对不能忽视的事实。
说完“屠维作噩”,再说“秦关百二”。
“秦关”一词也和“屠维作噩”一词同时出现在舒元炜序文中:
核全函于斯部,数尚缺夫秦关。
按:“秦关百二”典出《史记·高祖本纪》:
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
裴因引苏林曰:“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司马贞索隐引虞喜曰:“言诸侯持戟百万。秦地险固,百倍于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盖言秦兵当二百万也。”
这是两种不同的解释。
后世文人常引用“秦关百二”为成语。例如唐杜甫《诸将五首》诗,其三云: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
元马致远《双调蟾宫曲·叹世》云: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清蒲松龄自勉联曰: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清魏子安《花月痕》小说第51回云:
还只道秦关百二是千年业,那里有不散的华筵、不了的棋?
有人质疑说,安知舒元炜所云“秦关百二”不是指《红楼梦》有一百零二或二百的回数?
我认为,那是一种望文生义的说法,于史(《红楼梦》流传史)无征,亦无文献的依据。
俞平老的有关解释值得尊重。他认为:
“百二”本是一百和二的意思,但“秦关百二”已是成语,流俗沿用自不必拘。此百二即一百二十之简称。[2]
除了“数尚缺夫秦关”之外,舒元炜序文还有这样的话:
惜乎《红楼梦》之观,止于八十回也。全册未窥,怅神龙之无尾。阙疑不少,隐斑豹之全身。……
漫云用十而得五,业已有二于三分。
这几句的意思是:八十回并非《红楼梦》的“全册”、“全身”,“全册”原应有一百二十回的篇幅,但是筠圃(姚玉栋)所藏的《红楼梦》抄本却没有一百二十回之多;它只有八十回。而八十回正好是一百二十回的三分之二。
这证明了,在乾隆五十四年六月之前,已有人(例如舒元炜)知晓《红楼梦》全书(“全册”)多达一百二十回。
如果社会上没有《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抄本的存在和流传,舒元炜序文就不可能凭空捏造出这样的事实。
这是第一项证据。它证明:在程甲本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排印、出版之前,社会上已有《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抄本在流传,此乃舒元炜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六月之前所闻所知。如果不能证明舒元炜是“客里空”[3],那么,我们不得不接受舒元炜所指出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