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011年,普京在第三次参选俄罗斯总统前发表系列文章,阐述其未来执政理念。在《欧亚大陆一体化:未来诞生于今日》一文中,他明确提出在俄白哈关税同盟基础上建设欧亚联盟的设想。是年11月18日,俄、白、哈三国总统签署《欧亚经济一体化宣言》,提出向统一经济空间过渡。次年元旦,俄、白、哈三国“统一经济空间”正式启动,负责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超国家机构——欧亚经济委员会也开张运营,一个涵盖1.7亿人口,拥有统一法律、商品、资本、服务、劳动力的市场开始形成。
2014年5月29日,欧亚经济委员会最高理事会会议在阿斯塔纳举行,俄白哈三国领导人签署《欧亚经济联盟条约》。2015年1月1日,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启动,此后迅速吸纳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根据《欧亚经济联盟条约》,到2025 年,在欧亚经济联盟内部将实现商品、服务、资金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在能源、工业、农业、交通等重点领域实施协调一致的政策,并最终建立类似于欧盟的经济联盟。
欧亚经济联盟是俄罗斯主导欧亚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经济举措,同时也有重整“后苏联空间”以为俄罗斯大国复兴服务的地缘政治考量。对于它的成立背景、发展前景以及战略影响,国内外政商学界的评论不一而足:有的强调欧亚经济联盟适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地区一体化的趋势,是俄罗斯进一步融入世界的重要举措,不仅将推动联盟内部商品、资本、服务和人员的自由流动,还将成为连接欧盟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桥梁,发展前景广阔;有的则认为欧亚经济联盟的地缘政治属性远高于其经济合作内涵,俄罗斯的根本目标在于以欧亚经济联盟树起一面高墙,以阻挡其他经济体向“后苏联空间”的渗透。由于俄罗斯在联盟内的相对收益远高于其他成员国,联盟内部矛盾重重,贸易战频发,发展前景暗淡,最终有可能重蹈“经互会”的覆辙。
欧亚经济联盟及其成员国与中国的经贸关系非常紧密。2016年1~6月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占欧亚经济联盟出口总量的10.9%、进口总量的21%。近年来,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投资增长迅速,进一步拉动了双方的经贸合作。
2015年5月8日,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根据此联合声明,俄方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愿与中方密切合作,推动落实该倡议;中方支持俄方积极推进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一体化进程,并将启动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方面的协议谈判。随后,中国商务部与欧亚经济委员会开始商谈《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议》,并计划开展《欧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可行性研究工作。
尽管双方采取了积极措施推进对接,但并不意味着这一进程会一帆风顺。值得注意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合作模式,存在明显差异。“丝绸之路经济带”试图通过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打造广泛的区域经济合作,其中既有制度安排,包括贸易投资的便利化和自由化,也有具体领域和项目的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没有固定标准与合作机制,采用多样化的松散合作形式,不设门槛和时间表。而欧亚经济联盟是典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项目,以联盟形式将各成员国的对外经济政策统一起来,建立全面经济合作机制,是高水平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不能解决“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国家深化合作面临的所有问题。虽然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提出了未来建设“自贸区”的设想,但考虑到双方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这一目标似乎在近中期难以达成。而在实践中,近年来欧亚经济联盟对中国商品展开的反倾销调查却有增无减。
可以看到,无论是欧亚经济联盟自身的发展,还是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经济合作,都不可能是一马平川的线性轨迹。如何在实践中趋利避害、规避风险,是必须加以重视、未雨绸缪的问题。因此,在关注欧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对欧亚经济联盟这一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国内对欧亚经济联盟的研究刚刚起步,较之“急就章”式的对策研究,基础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可贵。只有真正搞清楚欧亚经济联盟的法律规范、运作机制,才能准确判断其未来发展前景,也才能切实规划“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可行性路径。
今天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欧亚经济联盟一体化机制文件汇编》,就是这样一部基础性著作,它囊括了《欧亚经济联盟条约》及其33个附件,将成为研究欧亚经济联盟及其相关问题最重要的工具书。
本书的译者是新疆财经大学中亚经贸研究院的孙钰研究员和贾亚男教授。在学术界日益浮躁的当下,他们能够不畏艰辛、甘于寂寞,一字一句地翻译、校订枯燥的法律条文,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和学界同行的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令人不能不肃然起敬。
当下,“智库热”席卷全国,但文山会海、口若悬河产生不了智慧,真正的智慧来源于筚路蓝缕的踏实工作,来自“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能一字空”的治学精神。期待这部基础性成果能推动有关欧亚经济联盟问题的研究持续深入,也希望中国的欧亚学界多出一些材料扎实、思想新颖,不是昙花一现而是能传之后世的精品。
是为序,更是自勉。
冯玉军
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