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世来的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石牌村的童年

【记者旁白】

和记者简单对话后,于世来沉默了一会,慢慢开始了他的回忆。

【于世来自述】

我是一个和足球有缘的人。

1994年6月的一天,我来到了这个世界,降生在SC省一个小镇上的小医院里。

我出生的时候,我的球迷父亲正在千里之外的广州,和几个老乡一起,挤在一个破旧的黑白电视机前面,津津有味地看着德国和玻利维亚的比赛(94年美国世界杯揭幕战)。

由于我比预产期提前了一个多月出生,我父亲毫不知情。那时候只有大老板才有手机,父亲甚至连BB机(当时流行的一种传呼工具)也没有,直到第二天,外公打电话到父亲上班的工厂里,他才知道自己有了儿子。

父亲赶紧请了假,坐了两天火车,又坐了半天汽车,总算赶到了家。他一回来就把我抱在了怀里,脸上乐开了花。虽然我已经有了个姐姐,可那时候在我家乡的农村,人们的观念还很落后,女娃儿是没用的,只有男娃儿才能继承香火。

父亲算了一下时间,发现就在我出生的那一刻,在大洋的那一边,美国世界杯揭幕战的哨音正好吹响。“这小子是为了世界杯来的。”父亲后来这么说。于是给我起了大名:于世来。“世界杯的时候来的”,球迷父亲这样解释我的名字。

【记者旁白】

94年美国世界杯,是全世界球迷的节日,而对于中国球迷来说,这一年还有另一件大事,那就是万众期盼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终于热热闹闹地登场了。当王副主席宣布甲A联赛正式开始时,成都体育中心一片欢腾。这一年的中国,开始有了不少足球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于世来开始了他的人生。

【于世来自述】

转眼到了第二年,父亲把母亲和我接到了广州,从那时开始,我成了一个“广州人”。我的姐姐则是继续留在老家上小学,和爷爷一起生活。

那时候,父亲已经不打工了,他在广州的石牌村摆起了水果摊。

说起石牌村,广州人都知道,她曾是广州有名的城中村,如今已经拆迁了,变成了一个大工地,正在热火朝天地盖着摩天大楼。而在1995年,这里却是另外一番风景。

当时的石牌村,和冼村、猎德村、杨箕村等等,都是广州外来人口的聚集地,村里面的出租屋里住满了来穗谋生的外地人。一批又一批的人来了又走了,有的人在这里打拼几年后就回家了,也有的人赚了些钱,在广州买了房,扎下了根,成了新广州人。这里,给了很多刚到广州的外地人一个落脚的地方,对于他们而言,在最初那些动荡不安的日子里,这些城中村里的出租屋,就成了他们一个个温暖的窝。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会在昏暗的灯光下,慢慢抚平自己白天所受的辛劳和委屈,养足精神,坚定信心,明天再去奋斗。

我们一家就租住在石牌村里。每天一大早,父亲就去水果批发市场进货,然后拉到北面村口的公交车站旁边叫卖,这个车站叫岗顶,附近人流量很大,我们的生意还不错,尤其是下班的时候,那些白天在外面上班干活的打工族,就会一拨一拨地挤着公交车回来,很多人一下车,就顺便买点水果回去吃,特别是那些女孩子,一买就是一大袋。每到这个时候,我的父母就忙得不亦乐乎。

卖水果虽然辛苦,但收入还不错,我们的生活也还算安定。日子既然安定了,父亲就不会忘了看球。

1995年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甲A联赛如火如荼。为了能看球赛,我们家省吃减用买了一台旧电视,就是这台旧电视,成了球迷父亲的精神寄托。

有时侯,父亲也会买张球票,去省体育场看球。那年广东队踢得不错,但父亲主要是想去看看马儿,那是他喜爱的球员。看着场上欢腾的马儿,父亲心情很复杂,马儿如鱼得水,但在我们的老家,情况却很危急,那里正在进行着成都保卫战。

【记者旁白】

一个人,从小在哪里长大,就会把哪里当成自己的家。石牌村的出租屋,就成了于世来的家。而对于四川老家的了解,都是后来从母亲那里听说的,于世来自己没有任何印象。他所能回忆起的最初儿时记忆,就是石牌狭窄的巷子,还有父母的水果摊。

【于世来自述】

上学之前,我没有上过幼儿园,而是每天跟在父母的水果摊旁边。父母忙着做生意,没空理我,我就自己玩自己的,一个人自得其乐。我这个农村来的孩子,对农村一点也不了解,却对城市非常熟悉,我从小就在熙攘的人群中长大,看贯了高楼大厦和川流的汽车。

在广州,像我这样没见过农村的农民后代有很多。我们这一代,正赶上城市化的大潮,我们跟着大人离开了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来到城市谋生,并很快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我们适应了这里的喧嚣,却淡忘了家乡的宁静。

在我懵懂的儿时记忆中,记得大街上有这样的情景:远处一辆小车飞快地开过来,没等车停稳,我的父母,还有旁边卖羊肉串的、卖大饼的、卖光盘的、卖裤衩的……所有摆摊的,就都会飞快地收拾起摆卖的摊子,推起他们的三轮车,迅速地撤回石牌村,躲进隐蔽的巷子里。

过了一会,大家探头探脑地在巷口观望,当看到那些从车里下来的穿灰衣服的人走了,我们便会小心翼翼地出来,继续我们的公平买卖。不大会的工夫,就又是一片生意兴隆的景象了。

长大以后我才知道,那些人现在叫城管。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有一天,我们被城管抓了。

那天,生意实在太好了,好几个人都拎着挑好的水果等着称,这时候城管来了,父亲犹豫了一下,就没有逃脱,他的三轮车和那一车水果都被收走了,我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水果摊。

那天回到家里,父亲一直阴沉着脸,他在房间里踱来踱去,沉默不语。

第二天,他终于决定要结束这种“走鬼”生涯。其实父亲是个爱面子的人,长期猫捉老鼠的日子已经让他厌烦,他决心要做一份有尊严的工作。

我的父亲思来想去,他觉得那些城管之所以能够耀武扬威,是因为他们身上的那套制服。城管的制服父亲是穿不了的,不过,有一种制服看上去也差不多——那就是保安的制服。

父亲于是去找李红军。李红军是我们邻村的老乡,在一个小区当保安队长。

在广州以及整个珠三角,都有很多勤劳苦干的四川人,他们在这里打工、生活,有了什么困难,往往会互相找老乡帮忙。经过李红军的介绍,我父亲如愿以尝成为了一名保安。

从那以后如果遇到城管,他就再也不用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