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外贸依存度高,主要贸易伙伴过于集中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传统的对外贸易系数),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其中,进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被称为进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某一国家或地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某一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其中进口依存度反映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对外的开放程度,出口依存度则反映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一般来说,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表明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赖程度越大,同时也表明对外贸易在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一系列外贸制度改革措施的实施和中国对于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坚持,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蓬勃的发展。1978年至2013年,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平均增长率为16.37%,同时中国对外出口平均增长率是16.76%,而进口的平均增长率是15.98%,对外贸易的增长表现超过了GDP平均增长率15.52%。同时,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在不断上升,以贸易总额衡量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从1978年的不到10%逐渐上升到21世纪初的40%左右的水平,2005年至200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同期GDP的比重分别为63.22%、65.17%和62.78%(见图1-5)。2006年,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峰值65.17%,此后有所下降,到2013年这一数值为45.39%。与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的变化类似,中国的出口额占GDP的比重、进口额占GDP的比重也表现出巨大幅度的上升,2013年出口依存度为24.11%,而进口依存度是21.28%。中国整体上较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以对外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衡量)反映了中国经济对贸易严重依赖的事实,较高的出口依存度反映出中国经济依靠外需拉动的事实,而较高的进口依存度反映出中国开放程度的提高。
图1-5 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
从绝对数值来看,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从国际视角横向对比中,我们也发现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在出口方面,美国、日本以及英国2013年的出口依存度分别是9.96%、11.98%及22.05%,而中国的出口依存度高达24.11%,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并且自21世纪以来,中国的出口依存度也长期保持在20%以上,峰值更是超过30%,远远高于同期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出口依存度水平。其他金砖国家(巴西、印度、俄罗斯和南非)的2013年对外出口依赖度分别是10.43%、16.21%、25.69%和24.34%。中国与之相比,出口依存度也是处于较高水平的(见表1-5)。对于贸易依存度的问题,GDP总量较高的国家发展水平较高,因此贸易相对成熟,其对进出口的依赖度也较低。而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例如金砖国家,其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即使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处于一个相对高的水平,这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对于出口的严重依赖,使得经济更多地暴露于国际经济风险之中。
表1-5 中国与其他国家出口依存度对比(%)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数据库,http://unctadstat.unctad.org。
除了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的问题之外,中国的贸易伙伴过于集中这一事实也造成了中国更多地暴露于世界经济风险之中。中国主要的经济贸易合作伙伴均是发达的国家或地区。2013年,仅中美贸易就构成了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2.77%,欧盟国家和亚洲的发达国家日本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虽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并且合作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现阶段中国的贸易发展仍然与发达经济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2008年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持续发酵造成欧元区2009年债务危机这一事件为例,发达经济体的经济萧条,使得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也难以抵御来自危机的冲击,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遭受了巨大的影响。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使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或地区遭遇了最为惨重的损失,其经济形势滑入谷底。这样,中国最为重要的出口市场需求锐减,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2008年中国出口额为14286亿美元,而2009年,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出口额下降了约16%(见图1-6),仅为12016亿美元,低于2007年的水平。2009年,贸易顺差更是比2008年降低了34%,这意味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明显受到了限制。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进出口一直处于正的增长状态中,而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使中国出口和进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这正是中国过于依赖对外贸易和贸易伙伴过于集中产生的结果。
图1-6 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长率
二、巨额的贸易顺差、贸易摩擦加剧
关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便是巨额的对外贸易顺差。2013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已经接近2600亿美元,这一水平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自中国加入WTO以来,贸易顺差在2008年达到了2981亿美元的峰值,巨额的贸易顺差的确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出口的迅猛增长会增进国内生产要素供给,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增加外汇储备促进资本和要素积累以及提升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然而这样的贸易顺差也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巨额的贸易顺差意味着资源配置错误、低效以及国民财富的输出。本质上说,外汇是本国居民投入大量要素后积累起来的财富,如此大规模地以较低的收益将其让渡给别人使用,在国内资源、环境和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国内还存在相当多的低收入、低生活水平人口的今天,显然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中国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以及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投资于美国的大量资产难逃缩水的厄运,这对于中国的财富是时间上的极大错配。
从中国对外贸易差额的国家或地区构成来看,中国的巨额对外贸易顺差主要来自美国、中国香港、欧盟。而中国对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例如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则保持着一定的贸易逆差(见图1-7)。巨大的双边贸易逆差造成了国际贸易摩擦与争端的增多,美国对中国常年保持较大的贸易逆差,因此中国的对外贸易的实践与贸易政策经常是为美国所诟病的话题。中国的贸易顺差所带来的巨额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政策多次成为中美双方论战的焦点。入世以来,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依然持续增加,这使得中国面临着来自主要贸易伙伴更多的贸易壁垒,导致贸易摩擦加剧,给中国对外贸易健康持续增长蒙上了一层阴影。
图1-7 中国对外贸易差额来源(万美元)
三、出口结构落后,资源环境问题严重
从贸易总额来看,中国绝对是当之无愧的“贸易大国”,但透过中国的出口结构可知,中国与贸易强国还存在较大差距。长期以来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大困境。近年来,中国对外出口产品的结构较之前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比不断下降,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在逐年上升,并且高等技术品的出口占比在2013年超过了40%(见图1-8),但考虑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后,就会发现中国出口结构在本质上并未发生显著改善。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是,中国的对外贸易很多都处于所谓“贴牌生产”的产业链低端地位,对于很多表面上的高科技含量产品的出口,中国所参与的环节都是基本的组装等低技术活动,账面上的贸易统计数据不能反映中国出口产品的真实技术含量情况。在国际分工的“微笑曲线”中,中国处于最低端,而整个产业链附加值较大的设计和销售环节均缺少中国的参与。虽然中国的对外贸易在持续发展,但中国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在国际市场上扮演了一个“加工厂”的角色。
图1-8 中国对外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
注: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数据库分类计算得到。
加工贸易占中国进出口的比重一直较大,加工贸易的参与主体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有限,在产业分工和转移中,中国的加工贸易较多地体现为对零部件或者是原辅料件的简单加工和装配。当前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仍主要借助于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并且,中国加工贸易的主体更多的是外商投资企业,这使得中国加工贸易的国产化率下降,使得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严重缩水,同时也背离了中国所希望的“利用加工贸易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严重依赖加工贸易,中国以原料组装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存在产业关联度低、利润率低的弊端。一旦国际、国内出现不利状况,就会出现出口剧烈下降的状况,造成高新技术软硬件设备及加工能力的闲置,使相关企业面临经济损失及人员削减,这样就业岗位就会减少。这种过分依赖加工贸易而形成的高增长,不能使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真正的自主技术实力和出口能力,相反会加剧对外国企业的依赖,从而长期处于贫困化出口增长的境地。中国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有限,巨额出口值背后是海量的零部件,增值贡献小,这不仅使贸易额虚增,造成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而且导致引进外资的技术外溢效应不足,对国民经济的整体提升作用不强。
从贸易条件来看,中国的贸易条件是在不断恶化的(见图1-9)。也就是说,中国每单位出口品所换来的进口品价值是在下降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出口结构的落后,反映了中国出口产品价格偏低的事实。虽然中国的出口在持续增加,但是由于中国的出口结构落后、技术不具备优势、所处产业链环节附加价值低,中国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中国的出口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缺乏经济效益的。
图1-9 中国贸易条件指数
资源效益低和环境污染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所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的对外出口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不重视环境保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上的效益。并且中国的资源十分有限,人均资源更是全球倒数,面对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中国的各项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进口来满足。对外贸易的发展,总体上还呈现出“粗放型”的增长。中国对外出口的产品很多是资源密集型产品,这种“高投入、低效益”的增长模式,给中国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中国目前所承接的国外产业大多是资源消耗型的,这种产业承接得越多,对中国环境的破坏越大,中国将会为飞速发展的外贸付出沉重的代价。张友国(2009)系统地论述了中国贸易增长的能源环境代价,他构建了中国1987年至2006年的可比价格投入产出表,以此为基础测算了贸易对中国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含能量和出口含硫量增长迅速并且增长快于相应的进口含污量的增长,能源和二氧化硫的贸易条件明显恶化。当然,存在环境问题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开放的道路,一些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效应的研究文献指出,贸易中的制度安排和严格的环境规则实际上有利于中国环境的改善。因此,在注意到个别污染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整体的改善效应,妥善协调能源环境与贸易发展是中国今后对外贸易发展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