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百年(第三版):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的选择和评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章 庇古与福利经济学

庇古以心灵提出问题,用智慧去解决问题。他提出了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开创了福利经济学系统性研究的先河。他区分了经济福利和非经济福利,研究了如何从总体上提升人类福利,主张着力于穷人素质的提升。他认为要增加国民收入,就必须使生产要素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达到最适宜的程度;把富人的收入通过合理而科学的途径适当向穷人转移会增进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政府是公共资源和人民群众未来利益的受托者,应当履行职责,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资源和未来利益。他说,“我们将前往纽约航行的时间缩短一小时,很可能就是以我们的子孙将来无法进行这样的航行为代价的。”

当我们建设和谐社会,追求幸福生活的时候,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关于什么是福利、怎样才能使福利最大化的论述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毕业于剑桥大学,长期在剑桥大学任教,是正统的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担任过英国皇家所得税委员会委员、通货汇兑管理委员会委员、国际金融学会名誉会长,1927年被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庇古1912年出版了《财富与福利》一书,1920年又把它扩展为《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的概念从此流行起来。庇古也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推崇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庇古旨在研究人类福利的均衡和提升,特别是穷人福利的提升,他的研究具有使命感。他说:“当我们决定关注人类日常动机的表现的时候——这些动机有时是卑微的、沉闷的且并不体面的——我们的冲动不是哲学家的冲动,不是为知识本身求取知识,而是生理学家的冲动,是为知识有助于治疗而求取知识。卡莱尔宣传好奇是哲学家的起点。但并非是好奇,而是对于陋巷的污秽以及衰弱生命的苦痛进行反抗的社会热忱,才是经济科学的起点。他主张以心灵提出问题,用智慧去解决它们。……智慧最为合适的唯一位置是作为社会同情心的仆人。”[英]庇古:《福利经济学》,10~11页,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