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文学常识
一、中国现代文学三部曲
1.郭沫若的“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
2.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和《十字架》。
3.茅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和《追求》。
4.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和《残冬》。
5.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和《电》。
6.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和《秋》。巴金的“抗战”三部曲《火》,共分三部。
7.阳翰笙的“地泉”三部曲:《深入》、《转移》和《复兴》。
8.洪琛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和《青龙潭》。
9.叶君健的“土地”三部曲:《火花》、《自由》和《曙光》。
10.欧阳山的“一代风流”三部曲:《三家巷》、《苦斗》和《柳暗花明》。
11.郭小川的“将军三部曲”:《月下》、《雾中》和《风前》。
12.沙汀的“三记”三部曲:《淘金记》、《困兽记》和《还乡记》。
13.梁斌的“红旗谱”三部曲:《红旗谱》、《播火记》和《抗日图》。
二、中国文人称谓
1.诗仙(李白)、诗豪(刘禹锡)、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囚(孟郊)、诗鬼(李贺)、诗魂(杜牧)、诗僧(齐己)、诗魔(白居易)、五言长城(刘长卿)、五言宗师(王维)、七绝圣手(王昌龄)、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唐文人雅称:青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白居易)、四明狂客(贺知章)、东皋子(王绩)、幽忧子(卢照邻)、少陵野老(杜甫)、玉溪生(李商隐)。
3.宋文人雅称:六一居士(欧阳修)、姑溪居士(李之仪)、东坡居士(苏轼)、淮海居士(秦观)、幽栖居士(朱淑贞)、易安居土(李清照)、白石道人(姜夔)、倚松老人(陆游)、半山老人(王安石)、山谷道人(黄庭坚)、放翁(陆游)。
4.元文人雅称:齐东野士(张养浩)、湖海散人(罗贯中)、煮石山农(王冕)、己斋臾(关汉卿)。
5.明文人雅称:衡山居士(文征明)、射阳山人(吴承恩)。
6.清文人雅称:柳泉居士(蒲松龄)、芹溪居士(曹雪芹)、更生居士(洪亮吉)、随园老人(袁枚)。
7.古代圣人: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武圣(关羽)、词圣(苏轼)、医圣(张仲景)、史圣(司马迁)、棋圣(黄龙士)、诗圣(杜甫)、至圣(孔丘)、亚圣(孟轲)、画圣(吴道子)、曲圣(关汉卿)、文圣(欧阳修)、茱圣(陆阳)、酒圣(杜康)、兵圣(孙武)、药圣(李时珍)、乐圣(李龟年)。
三、文学流派
1.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在文学艺术史上,它与浪漫主义是两大主要思潮。它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具精确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现实主义文艺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成就,在文学史上如《诗经》中的一部分作品、杜甫的诗、关汉卿的戏剧、曹雪芹的《红楼梦》等便是其代表作品。
2.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在文学艺术史上,它与现实主义是两大主要思潮。它在反映现实生活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塑造形象。如我国文学中,屈原、李白的诗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等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其代表作家有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
3.古典主义,17世纪欧洲出现的一种文艺思潮。主张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所以叫“古典主义”。以法国发展最为完备,他们尊重王权,崇尚理性,在艺术上追求高雅、和谐、均衡的统一。主要代表作家有法国的拉辛、莫里哀等。
4.批判现实主义,欧洲19世纪30年代在文学艺术中开始占主导地位的文艺思潮。它注重研究社会问题,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扩大了真实反映现实的生活面,塑造了很多有典型意义的贵族、资产阶级形象,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现象,揭示了贵族阶级没落和资产阶级兴起与没落的过程,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有些作品还对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表示了同情;同时还丰富了艺术技巧和手法。其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巴尔扎克、司汤达,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果戈理、托尔斯泰等。
5.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6.边塞诗派,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
7.豪放派,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代表作品有柳永的《雨霖铃》和姜夔的《扬州慢》。
9.桐城派,清代散文流派。由方苞所开创,其后刘大櫆、姚鼐等又进一步加以发展,他们都是桐城人,故名。他们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韩愈、欧阳修等人的作品,讲究“义法”,要求语言“雅洁”,以阳刚阴柔分析文章风格。
10.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虽此为乐府,已不拘于声律,故称新乐府。白居易所作《新乐府》五十首,颇多反映社会矛盾之作,在当时较有现实意义,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11.古文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文体改革运动。由唐代韩愈、柳宗元倡导,主张废弃六朝以来华而不实的骈俪文,而创作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散文;到了宋代,得到了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的继续提倡和发展。
12.文艺复兴运动,14至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新兴资产阶级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标榜,提出了人道主义,即人文主义思想体系: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摆脱教会对于人的思想的束缚,打倒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者,被称为“文艺复兴三颗巨星”,也称为“文坛三杰”; “艺术三杰”(文艺复兴后三杰)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13.文学研究会,“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新文学社团。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沈雁冰、郑振铎、叶圣陶、王统照等。提出“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主张,注重文学创作和介绍西方文学。主办的刊物有《小说月报》等。
14.创造社,“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新文学社团。1921年6月成立于日本东京。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等。强调艺术自身的独立价值,作品在艺术上倾向浪漫主义,反映了反帝反封建的要求。主办的刊物有《创造》等。
15.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界的组织。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领导成员有鲁迅、夏衍、冯雪峰、冯乃超、丁玲、周扬等。它的成立,对于团结和组织进步作家粉碎国民党文化“围剿”和推进革命文学运动,起过很大作用,标志着革命文学运动的新阶段。“左联”根据“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的经验,初步制定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的文学理论纲领,提倡文艺大众化,开展工农兵通讯员运动,建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等组织。主办刊物有《北斗》、《文学月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