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历史常识
1.桂陵之战是一次著名截击战。孙膑采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
2.马陵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43年,魏发兵攻韩,韩向齐求救。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朌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围。
3.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秦国调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赵国以赵括代廉颇,赵终战败。
4.楚汉之争是刘邦和项羽为争夺统治权,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公元前202年刘邦困项羽主力于垓下,项羽自刎而亡。
5.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刘彻登基,首创年号为“建元”。我国历史开始用年号纪年。
6.管仲提出“相地而衰征”即按照土质好坏、产量高低确定赋税征收额,与马克思级差地租相同。
7.汉武帝施行“推恩令”,嫡长子继承诸侯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
8.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李息沿黄河北岸前进,采取避实击虚的战略,迂回到陇西,对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军进行了包围,完全收复了河南地区,解除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9.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入匈奴境千余里,和匈奴兵短兵相接,大获全胜,并攻到祁连山,再次大破匈奴军,俘虏3万多人,河西的匈奴贵族损失惨重。
10.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唐将郭子仪、李光弼在回纥兵的帮助下收复长安、洛阳。公元763年叛军被唐军打败,叛乱平息。
11.元建立行省制度,中央——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行宰相权;直辖晋、冀、鲁;与唐中书名同职权不同)、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和御史台(最高监察机关);宣政院(宗教和西藏)。
12.元朝对边疆的有效管理:云南设省;西藏宣政院辖地;台湾澎湖巡检司;岭北行省;辽阳行省。
13.1840年6月-1842年8月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
14.1843年中英签署了《虎门条约》,重新规定了英国所享有的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
15.1844年7月3日,中美签订《中美望厦条约》。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16.1844年10月24日,法国与中国签订《黄埔条约》,享有领事裁判权和传教权等。
17.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间发生于中国本土,英国与法国联手进攻清朝的战争。
18.1858年5月28日中俄在瑷珲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即外东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性割让领土最多的条约。
19.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
20.《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解决生产资料与产品分配的政治纲领,要求废除旧有土地所有制。
21.《资政新篇》是干王洪仁玕在后期提出的中国第一套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意愿的政治纲领。
22.1883年12月爆发中法战争,1885年5月签订《中法新约》,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首次规定建筑铁路权利。中法和约是唯一一个没有割地赔款的和约。
23.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以丰岛海战为开端,到《马关条约》签字结束。
24.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允许在华投资办厂。
25.19世纪末英、法、德、奥、意、日、俄、美八个国家借口清政府排外,联合进兵中国。
26.1901年9月,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签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27.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称“九一八事变”。
28.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突然向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称“一·二八事变”。
29.1933年-1934年,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开始进行长征。
30.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31.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事变,掀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32.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是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
33.1937年11月12日,淞沪会战结束,虽然上海沦陷了,但是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34.1937年9月中旬,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取得平型关战役的胜利。
35.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
36.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展开南京保卫战。12月13日,南京沦陷。
37.1938年1月至5月,徐州会战是一场大规模的防御战役。三四月间台儿庄大战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台儿庄大捷。
38.武汉会战共进行了四个半月,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庞大和最出名的战役。
39.1940年10月19日,皖南事变,叶挺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叛徒杀害;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的题词。
40.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大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陈毅、粟裕领导下的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三路大军,互相策应,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的战略态势。
41.1898年6月至9月,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维新变法,重要人物有光绪帝、谭嗣同等。
42.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正式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并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开始。
43.“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4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党的组织方面的规定为,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等。
45.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低纲领即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任务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即“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次大会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46.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47.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和讨论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在组织上和群众工作上如何进行准备的问题。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同盟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若不去发动和组织农民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是不可能取得的。
48.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省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重大转折意义的“八七会议”。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从而使全党没有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慌失措,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特别是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49.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史称古田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建军建党的经验,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等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由毛泽东同志起草的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的第一部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其精神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0.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51.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52.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和各项具体政策,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战的正确方向。
53.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强调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通过的新党章强调了群众路线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次大会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54.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行,全会提出一个“炮弹”: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两个“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三个转变:工作重心,乡村→城市;总任务,农业国→工业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全会批准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
55.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这三个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会议还通过了关于国旗、国歌、国都、纪年等项决议。
56.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7.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大会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58.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59.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邓小平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
60.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报告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三步走。
61.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江泽民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大会还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
62.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63.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6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