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中苏关系:中央办公厅翻译组的十年(1957—1966)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毛泽东率团访苏

1957年10月29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中国代表团赴苏的方针问题。大家一致赞成毛泽东的意见,强调一定要把这次会议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向帝国主义示威的大会。代表团对苏共以保为主,以批为辅,尽可能去掉苏方起草的宣言草案中有害的东西。代表团采取的方针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达到新的团结,以斗争求团结,协商一致,求同存异。

10月30日,刘少奇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苏共起草的宣言草案。大家认为苏方的草案问题很多,我们和他们的观点有不小距离。于是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毛泽东提前去莫斯科,到那里起草一个稿子,提交苏方讨论,并争取中苏两党在提交给其他兄弟党之前有一个共同的、意见一致的草稿。这样,毛泽东提前于11月2日动身去莫斯科。这次政治局会议批准了10月29日政治局常委会议关于代表团的方针的决议。

11月2日早晨8点半,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乘坐由苏共中央派来的图—104型专机从南苑机场起飞,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并出席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中国党政代表团团长是毛泽东,副团长是宋庆龄,团员有邓小平、彭德怀、李先念、乌兰夫、郭沫若、沈雁冰、陆定一、陈伯达、杨尚昆、胡乔木、刘晓、赛福鼎,杨尚昆兼任秘书长。同时,彭德怀又是中国军事友好访苏代表团团长,郭沫若又是中苏友好代表团团长。在中国党政代表团的名单上,本来还有王稼祥的名字,但在代表团出发的前两天,邓小平在一次筹备会上宣布:今天稼祥给主席打电话,说他有病请假,不能参加代表团的工作了。我看,代表团的对外联络工作,由尚昆来兼管吧!这样,代表团团员就由15人减为14人。对于代表团团员的排列顺序,外交部曾提出,按惯例刘晓大使应排在最后。杨尚昆说,我们的代表团是党政代表团,刘晓曾任上海市委书记,按党内职务应排在赛福鼎的前面。也是在这次筹备会议上,杨尚昆说,这次代表团除了毛主席、宋庆龄、邓小平几位主要领导以外,团员一般都不带警卫、秘书,尽量多带一些“会讲话的”(指各种语种的翻译)。杨尚昆同王稼祥商议,选派张香山任代表团副秘书长,协助他工作,负责联络、文电,分管代表团的工作班子。礼宾工作由外交部礼宾司司长王雨田、专员韩叙负责,警卫工作由中央警卫局副局长王敬先负责,保健工作由中央保健局局长黄树则负责,财务、礼品工作由中办特别会计室主任赖祖烈负责。此外,毛泽东的秘书、卫士长、保健医生、护士长,宋庆龄的警卫秘书,邓小平的卫士长等也陪同首长出访。

为了保证高质量地完成翻译任务,中国代表团配备了力量雄厚的翻译班子:俄文方面有李越然、我、赵仲元、朱瑞真、陈道生,英文方面有浦寿昌、俞志英,法文翻译有齐宗华。代表团还从中国驻波兰大使馆借调了一位波文翻译高佩玉,从莫斯科留学生中选调了一名上海籍的女大学生,专门给宋庆龄做翻译。

据杨尚昆说,1949年毛泽东第一次访苏,送给斯大林一车皮山东大葱和一车皮江西蜜橘。斯大林对蜜橘赞不绝口,称之为“橘中之王”。这次毛泽东访苏,中央办公厅、外交部精心准备了反映中国在苏联帮助下实行现代化进程的鞍钢全景的立体模型,以及国宝级的传统手工艺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