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与你同行(大学生心理自助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这些年,心灯一直都在

“每当我面对社交恐惧的人时,我的内心会充满对他的敬畏。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内心都有那么一个超然、完美、权威的自我,它用苛刻的‘必须’来控制自己,当在社交中稍有不完美时,一种强烈的自我否定、贬低、谴责便会油然而生。”舒曼君笔锋一转,“谁又是完美的呢?放过自己吧,今天的你是最好的你!”

有些语言动听入耳,而有些文字则会打动心灵。舒曼君的文字不仅动听,而且具有抚慰心灵的力量,令我感到温暖。

由于职业的关系,我有机会接触不同的人和事,其中一些人或事会不经意地打动我。作为《江南都市报》多年的记者,我深深地了解都市人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迷茫和困惑。在采访时,有很多读者向我诉说他们内心深处的无助。然而,新闻是一种刚性的手段,报纸所能做的只能是新闻援助或维权,对于部分读者的心理问题、疾患,我苦于没有心理咨询技巧来帮助他们解决。

舒曼君说:“人累了,就休息;心累了,就淡定。累了,难过了,蹲下来,给自己一个拥抱!”“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我相信顿悟对于生命的意义,我不是说一句话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向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幸运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舒曼君。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的夏季,在全国上下都在关注一年一度的高考时,舒曼开通了一条高考心理咨询热线,帮助即将上阵的考生舒缓压力、减轻焦虑。得知这个消息,我第一时间对舒曼进行了采访,随即作了深度报道。几天下来,舒曼高密度地接听了几百个咨询电话,面对高考生及其家长提出的近千个问题,舒曼不厌其烦地一一回答。

在接受采访时,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表示这样的心理咨询令人受益匪浅,但遗憾的是目前社会上提供的这种心理减压的途径太少了。为了满足读者需要,此后我们多次热忱邀请舒曼来报社接听“市民热线”特别开通的心理咨询热线。通过咨询热线,更多的读者有了和舒曼直接交流的机会,热线的火爆程度使我萌发了开辟《心理对话》专栏的想法。

在《心理对话》专栏开设之初,我曾有一点儿小小的担心:舒曼是否有兴趣和时间撰写这类科普稿件?他长期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写出来的文章是否适合普通读者的口味?在向他约稿的当晚,我就收到他通过电子邮件发来的第一篇稿件,我惊讶于他将心理学融入普通生活的写作手法,既通俗地再现了来访者的亲身体验,又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专业特色。他写稿的速度反映出他向大众普及健康知识的热心。他对我说,向大众传播心理调适的技巧、提高广大民众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他多年来一直追求的目标。

在专栏开设的近十年时间里,舒曼通过大量的案例,成功地帮助了许多有抑郁、焦虑、恐惧,性变态,强迫症及其他棘手问题的人,把心理调适的核心技巧传播给了广大读者。他的每一篇稿件都充满了爱与温馨,让人感动。

《心理对话》专栏在全国都市类报纸里是一个亮点,在此之前,很少有报纸把心理咨询从学术的殿堂搬出来呈现在广大读者的面前。专栏结集出版,是舒曼献给读者的一份爱心,也是《江南都市报》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

这本书虽然是由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士所写,但是作者并没有拘泥于某一特定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流派,而是通过大量具体生动的案例,详细地阐述了心理症状的各个方面以及调适需要掌握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本书不仅会给有心理困扰的人提供帮助,亦是广大读者的有益读本。

愿这盏不灭的心灯,照亮世间忙碌的人群。

吴志刚

(《江南都市报》副总编、《江南都市》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