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 从心开始:中国人民大学幼儿园教育成果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篇
人大幼儿园获奖论文

在泥塑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行动研究法对大班幼儿在泥塑活动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进行了研究。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泥塑活动中体现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现有水平,也显示出他们的天赋和潜能。教师在泥塑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不同潜能和表达意愿,为幼儿创造活动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使他们获得个性化的发展,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泥塑活动 创造性思维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创造性思维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观点、新方法,找出新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通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大特点。

创造,堪称新世界之母。古往今来,追求新异淘尽了人类的无知和平庸,从尘世到宇宙,创造竖起无数座科学和艺术的丰碑,在如今知识经济的形势下,人们对创造性的价值定位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因而在教育上对它的追求也变得尤其迫切。

最先对创造性思维做出充分描述性鉴定的心理学家是吉尔福特。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研究是根据吉尔福特的原则设计的,这些研究只运用心理测验题以及研究者认为的描述创造性思维最必要的那些鉴定。国外有关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研究论文为数不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托兰斯(E.P.Torrance)、格策尔斯(J.W.Getzels)、杰克逊(P.W.Jackson)的研究。

苏联的H.H.波季亚科夫在对学前儿童的创造性进行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对研究儿童创造性发展的看法,它表现为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第一方面,从对儿童创造过程的分析中,我们发现以下矛盾:在发展的同时,儿童不断掌握社会经验,即掌握成人教给他们的经验,这些经验往往是严格固定的、标准化的,然而儿童在掌握过程中总是通过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来折射新知识、新技能,总是经过自己独特的个人经验来过滤它们,创造性地改变并获得自己的色调和特征,这些过程是幼儿即兴的、瞬间产生并实现的出人意料的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第二方面,幼儿的尝试行为越多样、越丰富,探究活动越灵活、越新奇,最后获得非凡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三方面,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始终是充满明显的积极情绪的,因此,对那些体验过首次发现的愉快和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满意的幼儿来说,创造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注重幼儿的自我表达和表现。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要,他们不仅用语言,也常用艺术的手段,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用自己的作品,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体验。泥塑活动符合幼儿思维具体形象、富于想象的特点,能使幼儿获得极大的快乐和满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若注意观察便可以发现,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许多幼儿常常会旁若无人地进行泥塑活动,并会长时间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创作想象之中。因此,我们要努力使泥塑活动成为幼儿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并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何使幼儿在泥塑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真正体验到快乐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泥塑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并且是幼儿感兴趣的。如果教师安排的内容幼儿不感兴趣,那么教师就不要把幼儿的注意力硬拉到自己安排的内容上来,因为那样表面上看似完成了教育目标,但实际上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果我们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那么幼儿除了能增强艺术兴趣和提高技能外,还能产生成功感、自信心,并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告诫自己:泥塑活动不是机械的技能训练,模仿不是艺术。泥塑活动要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认识与体验的倾向。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孩子都培养成艺术家,但如果我们保护孩子们对泥塑活动的兴趣,保护孩子们特有的表达方式,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使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他们将来就会用良好的心态去欣赏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他们的生活就会更丰富,生活的质量就会得到提高。

在泥塑活动中,要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美感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在泥塑活动中片面追求技能技巧,过分注意结果,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儿童,其结果是压抑了很多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甚至常常使一些幼儿受到打击,失去自信心和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在泥塑活动中,应支持和引导幼儿为实现自己的艺术表现目标而学习必要的技能。有的人认为,要让幼儿自主发展,教师就不要教幼儿技能。其实,教师不是不能教技能技巧,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技能技巧。

首先,应在幼儿有需要时融入技能技巧的教育。技能是为幼儿更好地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愿望服务的。当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把解决的方法告诉幼儿,应和幼儿一起讨论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并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和需要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如果教师善于给幼儿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中积累经验,并在幼儿需要时教,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将幼儿要学习的技能技巧转化为幼儿的需要,使幼儿自觉体会到学习的意义。

其次,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并加以利用。要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不苛求完美,欣赏幼儿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他们有更多的沟通,为幼儿创造互相学习的机会。

本研究的目的:通过泥塑活动,培养大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二、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观察法为辅。

研究对象:中国人民大学幼儿园大一班全体幼儿。

三、具体措施

(一)欣赏

(1)为幼儿创设欣赏泥塑作品的环境。布置泥工活动区,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及热情。

(2)参观陶艺厂,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3)欣赏泥塑作品、泥塑摄影及富有创意的艺术品。

(4)在日常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和欣赏好的建筑物。

(二)实际操作,建立泥塑活动室

(1)泥塑准备:在泥塑教室中,每次活动前都要准备好黄泥或陶泥,放在小桌子中间,泥的软硬程度要适合幼儿使用。教室四周布置好展台和展架,摆放一些泥塑作品,供幼儿欣赏。教师组织幼儿活动时,首先应建立好泥塑活动的常规。

1)幼儿进入泥塑室后,首先自取套袖并带上。

2)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取泥。

3)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可以自由走动,互相小声交流。

4)自己把做好的作品摆放在展架上。

5)把剩余的泥放在小整理箱里,并盖好盖子,以免风干。

6)把套袖取下叠好,整齐地放回原处。

(2)在泥塑活动初期,教师组织幼儿玩泥,可以没有任何主题,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教师的任务就是观察、了解幼儿的创作过程,并进行观察记录。在不影响幼儿创作的情况下,可以个别与幼儿进行简单的交谈,了解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并做记录(见表1)。

表1 幼儿泥塑活动的观察记录表

p073

(3)教师鼓励幼儿创作与别人不同的作品,并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表述。

(4)主题的操作活动。

在幼儿的泥塑创作有了一定的水平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多数幼儿的兴趣,也可结合幼儿身边发生的事情,组织有主题的创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一:秋天的水果;活动二:表现故事《龟兔赛跑》;活动三:汽车城;活动四:可爱的动物园。

(5)在泥塑活动结束时,教师要鼓励幼儿在众人面前讲述自己的作品及制作过程,教师要及时发现幼儿新的制作方法和新的、独特的作品,在总结时,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教师提问:你制作的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出来的?让幼儿演示教师想要教的技能部分,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和热情。教师要记录幼儿的讲述语言(见表2)。

表2 幼儿泥塑活动后的语言讲述记录表

p074

(6)教师要记录幼儿何时能够运用辅助材料,创造性地解决创作中的实际问题,如运用了什么材料、解决了什么问题。同时,鼓励幼儿自己积累辅助材料,使幼儿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能利用的东西,并保存好,待泥塑活动时利用。在幼儿制作的桌子上,放好幼儿积累的辅助材料(见表3)。

表3 幼儿利用辅助材料解决问题记录表

p075

(7)幼儿创作进行了几个月后,如果出现幼儿合作创作作品,教师要表扬、鼓励。如果没有,教师要开动脑筋,设置情境,促使幼儿间相互合作,以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8)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9)研究结束后写出研究论文。

(三)效果指标

(1)幼儿的作品新颖、造型独特。

(2)幼儿可以持久地进行泥塑活动。

(3)通过泥塑作品的制作,幼儿能用流畅的语言把作品编成故事进行讲述。

(4)在泥塑活动中,幼儿能自己克服困难,想办法解决问题。

四、收集资料的项目和方式

(1)幼儿泥塑活动的观察记录表。

(2)幼儿泥塑活动后的语言讲述记录表。

(3)幼儿利用辅助材料解决问题记录表。

(4)教师的主题活动设计。

(5)教师对泥塑活动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评价分析表(见表4)。

(6)用观察法收集效果指标,观察内容设计附后。

表4 幼儿泥塑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评价分析表日期

p076

参考文献

1.刘占兰主编.幼儿教师知识手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陈帼眉,冯晓霞编.学前心理学参考资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瑞士]让·皮亚杰.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4.袁爱玲主编.学前创造教育活动设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意]蒙台梭利.有吸引力的心灵.广州: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6.《提高我国幼儿师资素质的研究》课题组主编.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李燕贻主编.幼儿教育手册.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

园长 曹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