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沉默的背后——心理健康研究
摘要:四五岁的孩子本是最活泼好动的年龄,可是我班的小鸟经常几天不说一句话,和班里的小朋友也没有什么交流。因此我们将他作为一个心理个案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移情训练、强化策略、观察模仿和认知冲突策略。我们请家长帮助配合,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培养他的成就感。而小鸟也因为有了信心更愿意参加一些活动,参加后他自己也感觉到了其实并没有什么难度,从而更有信心,更愿意参加活动了。
关键词:不说话没自信家园配合转变
一、发现问题
上午的活动是在活动区进行,在我提示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区域后,小鸟搬起了椅子,站在活动室中央,目光掠过益智区、建筑区、桌面玩具区,却依旧站在原地。我走过去说:“小鸟,想去哪个区啊?”小鸟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只是搬起了椅子,很迟疑地绕过建筑区,走到桌面玩具区,这时桌面玩具区已经有3个孩子了,小鸟将椅子放了下来,看了我一眼才坐下,却没有开始游戏,只是缩起了身子。我说:“小鸟,开始玩吧。”小鸟才把一只手从筐的角落里伸了进去,拿起了插片,见刘若伦也在这一区域,我说道:“小鸟想和刘若伦一起玩吗?”小鸟没有说话,眼睛看向了刘若伦,我知道他是愿意的,就说:“小鸟和刘若伦一起玩吧。”刘若伦说:“好啊!”但是他并没有和小鸟一起玩拼插,小鸟在旁边一直举着几块插片想给刘若伦,但是刘若伦并没有理会。小鸟的手一直举到刘若伦的眼前,见刘若伦一直没有反应,就把手放下来,又缩起了身子,我想他肯定是又失望了。我就说:“刘若伦,你看小鸟帮你准备插片了,你需要什么可以告诉小鸟。”“小鸟,我需要红色的。”刘若伦说。小鸟拿了一块红色的插片自己举着,却没有递过去。我说:“小鸟,快递给他,刘若伦等着用呢。”小鸟才慢慢地把手伸了过去,刘若伦把插片接了过去,插在上面。见刘若伦使用了自己拿的插片,小鸟显得很高兴,小屁股在椅子上蹭了几下。“继续吧小鸟,你也可以自己往上插。”听我这么说,小鸟又拿了块红色的插片,准备自己插上去。正在这时,刘若伦抢先了一步,先插了上去。小鸟看了刘若伦一眼,又看了我一眼,见我朝着他笑,小鸟才又找了个地方,把头贴在了插片上,动作很慢地插好了插片。不一会儿,他俩搭好了一个风轮。我说:“两个人一起搭的,再一起拿过去展览吧!”刘若伦拿起风轮托着中间的底座,走了过去。小鸟在旁边也跟着用两根手指夹住一块插片,跟随刘若伦送了过去。虽然只拿了一点点,但小鸟依然显得很高兴,脚一踮一踮地走了回来。
我见小鸟有了些兴趣,就说:“小鸟,咱们自己插一个吧!”小鸟拿了几块插片,攥在手里,并没有开始拼插,我知道小鸟不会插,就什么也没说,只是等待着小鸟来寻求我的帮助。但是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把手向后缩了缩,身子也跟着缩起来了,低着头,眼睛往上翻了一下,偷偷地看了我一眼,却没有动手,也没有说话,显得非常胆小。这时朱老师走了过去,问:“小鸟,你和我一起插行吗?”小鸟点了点头。朱老师说:“小鸟,我特别想听你说话的声音。”小鸟迟疑了一下,用很小的声音说了一声:“行。”而我们站在旁边的人只看到他的嘴微微地动了一下。朱老师插了一块,小鸟也插了一块,几下之后插成了一朵花,小鸟蹦蹦跳跳地去展览了,显得很高兴,但是还是什么也没说,只能从他的脸上看到隐隐的笑容。
二、原因分析[*2]
(一)与前任教师交流
小鸟是2005年9月转到班里的,和班内的其他幼儿相比,他的年龄属于中等,但是进班后我发现他的能力与本班幼儿相比很弱。和前任教师交流得知,小鸟入园时间较晚,在家时一直是姥姥姥爷带,没有学什么知识,也没有什么人和他交往。我决定以后在日常活动中多给小鸟机会,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并没有很好的效果。小鸟依然像以前一样,几乎一天也不说一两句话。在观察学习中,人们不用外部奖励或强化,甚至也不用很多参与,只要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就可以学到新的行为。我发现小鸟在拼插玩具的过程中,从头到尾都没有主动地拼插过,开始时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别人准备材料,后来是简单地模仿老师的动作,并没有像其他的孩子一样,还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只是简单地听任务、听要求后就服从,没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小鸟的能力,也不可能有所创新。而教师为了多给他机会,就多次地激发他,但最后小鸟都不能完成,这就更使他没有自信,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小鸟现在不愿意说话,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愿望,这是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也是一种逃避的方法。
(二)与家长交流
作为教师,应该善于走进孩子的生活,以发现和满足孩子的需要。我和小鸟的妈妈交流后得知,小鸟在家的时候基本上也和在幼儿园一样,很多事情不愿意参与,如果妈妈问他一些事情,他要么说忘了,要么就是低着头,眼睛看着自己的脚尖,什么也不说。唯一有区别的地方在于,小鸟在家可以自由地选择故事,然后请别人给他讲,而这故事永远都是“百亩林”里发生的事情。他家里唯一的玩具就是“百亩林”里的各种动物。
三、采取对策
得知小鸟家里唯一的玩具就是“百亩林”里的各种动物之后,我请他妈妈第二天帮小鸟准备好他家里所有的玩具,并带到幼儿园来。我故意提高了音量说:“小鸟妈妈,今天晚上您帮小鸟好好准备一下,明天咱们请小鸟给咱们讲一讲关于‘百亩林’里发生的事情,我相信小鸟肯定能讲得特别好,您说是不是?”小鸟妈妈说:“我们相信小鸟。”当时小鸟一直在我们身边蹦来蹦去,我们故意说给他听的话他一定听到了。
第二天,小鸟手里拿了一个特别大的袋子来到了幼儿园。我一猜就知道是玩具,可是故意不说,就问小鸟:“小鸟,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呀?”小鸟几步就跑到我眼前,外衣都没来得及脱,就一把拉开袋子的拉手,将一大袋子的玩具举起来伸到了我眼前。我顺手拿出一个驴子,准备引导小鸟帮我介绍一下,这时小鸟的妈妈说:“小鸟,给张老师讲一讲驴子吧。”小鸟将一袋子的玩具往地上一扔,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一把将我拿驴子的手打开,将驴子抢走。只见他一只手拿驴子的头,一只手拿驴子的尾巴使劲一拽,一边说:“这驴子的尾巴是可以拽下来的,再这么一粘就能粘上了。”说完抬头冲我笑了笑,我也假装特兴奋地说:“太神奇了,快去给咱们班的小朋友也讲一讲吧。”小鸟拽起袋子跑到教室里,开始给其他小朋友讲述了。
四、小鸟的转变
有一次,班内进行“按顺序做事情”的教学活动,教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张已经裁剪好的作业纸,请幼儿制作成小书。我的要求是,谁制作好后可以举手示意老师,然后老师帮助幼儿订好。没想到,刚过了一分钟就有几个孩子跑到我眼前,让我看他们的作业。我刚要重复自己的要求,一抬头看到小鸟也用小手捏着自己的作业站在我眼前,就什么也没说,开始帮他们装订。小鸟往前迈了一大步,挤了过来,着急地说:“张老师,我做完了。”我翻看着他的作业,并没有急于装订,而是问道:“你是怎么排的顺序啊?”“我先穿衣服、洗脸,然后……”“那好吧,小鸟,张老师请你准备一下,一会儿给其他的小朋友讲一讲,好吗?”“行!”小鸟蹦跳着回到了自己的座位,翻开了自己的作业又看了一次。过了一会儿我提问:“谁愿意来给大家讲一讲?”小鸟举起手来,当我请他到前面讲解的时候,他的声音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在我没有给他任何提醒的情况下,完整地讲出了自己的想法。
五、启示和反思
通过给小朋友讲“百亩林”的故事,以及在班里分享“按顺序做事情”的经验,我帮助小鸟树立了自信心,培养了成就感。小鸟也因为有了信心,更愿意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参加之后,他自己也发觉其实活动并没有什么难度,就更有信心了。能力差的幼儿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培养小鸟的自信心必须与培养他的多种能力结合起来,使他的自信心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基础上。在集体活动和个别化指导中,我注重运用各种形式来丰富小鸟的知识,引导小鸟学常识、学数学、学语言,引导他动手动脑,手、眼、脑、口协调并用,调动他的学习兴趣,使他能够在学中玩、玩中学。在丰富他的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他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注意力、想象力、比较概括能力、思维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凤,刘云艳.幼儿心理素质教育教学策略研究.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1)
2.吕彩萍.满足儿童的需要应从关注做起.学前教育研究,2005(3)
3.张海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初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8)
4.曾彬,卢清.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的维护.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1)
大一班 张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