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总结
本章是全书的一个导引和背景,在简要介绍老年学和社会老年学的学科特点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探讨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我们看到,老年学在中国虽然呈现方兴未艾之势,但中国的老龄研究还是以养老、医疗等这些基本生存保障为主,更多的是把老年人作为需要扶持的弱势群体来看待,很多人对衰老、老年的认识还是倾向于负面、消极的。事实上,国际上已经有很多科学研究证明绝大部分老年人的老化过程是积极、健康、快乐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并不显著低于中青年人群。社会老年学的理论和实证应当作为建立老年社会政策和推动实践项目发展的基础,社会老年学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应该是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来形成科学的政策和项目去支持老年人及其家庭,使他们活得健康快乐,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继续享受有意义的生活,过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多姿多彩的老年生活。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面临的一个普遍现象,在未来15年至20年间,世界很多地方差不多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是老年人(WHO, 2011),这就对个人、家庭、社区、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在经济、物质、服务、设施、人力等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以体现对老年人的友善并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真正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另外也必须认识到,过去被认为是负担的老年人其实也是一笔丰富的人力资源,他们的智慧、经验、知识、社会关系等对于社会而言是宝贵的财富。中国拥有大量的健康老人,他们通过照顾他人、继续就业或劳动、从事志愿服务或者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依然可以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和家庭做贡献,实现老有所为。老年人的这些贡献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虽然很多老年人对于继续参与社会发展、实现老有所为还有积极的意愿,但我国目前真正能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的政策和实践项目还很缺乏,远远不能满足目前老年人的需求,更难以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对老年人力资源的要求。所以老年人所蕴含的丰富的人力资本还需要得到认可、发掘、培养和管理。
因为老有所为对社会、社区、家庭、个人都有裨益,所以无论是决策者、研究者、各级老龄工作者、家庭成员还是老年人自身,都值得思考、设计和推行老有所为的政策或项目。社会老年学是发展中的社会科学,前途无限,是朝阳学科或者说是未来要重点发展的领域,高校需要培养更多的老年学专业人才,为人口老龄化作好准备。其中一个重要任务是在专业护老人员、在银发市场及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中增加老年学的课程和有关训练,使他们能够对老年顾客提供更适当的服务。
在21世纪,迈入老年期的人群所接受的教育比老一代的人群更高,他们将对社会、对生活有更高的要求,例如要求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要求过有意义的退休生活、要求有终生学习的机会以及拥有更充足的经济资源等。在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生的婴儿潮一代渐渐进入老龄期,他们的经济条件比他们的父母好,他们对老年福利和服务等各方面的需求都更高,所以美国已开始在社会服务机构以外开展针对老年人的专业服务,如专业的老年服务者在银行、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帮助老人做理财服务,或在企业中担任老年服务的专业顾问。中国在未来几十年陆续进入老年期的人群有独特的人生经历,未来社会和家庭将会面临更突出的养老问题,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之路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本书将在介绍和分析国际上对如何实现老年人“老有所为”的政策和实践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在中国如何通过政策和项目推动老有所为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