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平均预期寿命变化
平均预期寿命是指假设当前的分年龄死亡率保持不变,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它以当前分年龄死亡率为基础计算,但实际上,死亡率是不断变化的,可见,平均预期寿命是一个假定的指标。这个指标与性别、年龄、种族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常常需要分别计算。平均预期寿命表明了新出生人口平均预期可存活的年数,它是度量人口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常来讲,寿命的长短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卫生医疗水平限制着人们的寿命,所以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寿命的长短有着很大的差别;另一方面,由于体质、遗传因素以及生活条件等个人差异,也使每个人的寿命长短相差悬殊。因此,虽然难以预测具体某个人的寿命有多长,但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计算并告知在一定的死亡水平下,预计每个人出生时平均可存活的年数。
从历史数据来看,北京市平均预期寿命主要是以户籍人口为统计口径进行测算。在1975年以前,大多只能找到北京城区户籍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而很难找到政府公布的全市户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只有个别学者利用历史数据计算了全市的平均预期寿命,但部分年份的计算结果值得推敲。这些资料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北京志·综合卷·人口志》和《中国人口(北京分册)》中提供的北京市城区户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这两本书都提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城区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较低。1950年为52.84岁(男性53.88岁,女性50.22岁),以后随着经济、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市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迅速提高。1964年时北京城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0.59岁(男性69.77岁,女性70.98岁)。见表3-25。另一个资料来源是谢学勤等人利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49—2006年死因监测资料对北京市全市户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全市1949年为52岁,1960年为69岁,1970年为71岁。
表3-25 1950—1975年北京市城区平均预期寿命(单位:岁)
资料来源: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志·综合卷·人口志》,66页。此书提及数据来源于北京市卫生部门统计资料。城区是指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其中,李慕真《中国人口(北京分册)》135页列出的1950—1964年北京城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与此列相应年份数据相同,此书指出资料来源于北京市卫生部门统计资料。北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北京市统计局《世纪之交的北京人口》(内部资料,2002)17页记载1950年为52.8岁。
在1976—2010年期间,关于北京市户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数据资料逐步丰富起来。我们主要能够找到两套官方的统计数据:一套来自于《北京志·综合卷·人口志》或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提供的卫生统计公报,数据原始来源均出自于北京市卫生统计部门,数据基本一致;另一套来源于人口普查数据。此外,我们还找到了一些学术研究的数据。总的来看,各套数据之间主要是在普查年份存在一定的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年份中。
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中,《中国人口(北京分册)》利用普查数据计算得出包括农村人口在内的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1981年(1982年的普查数据)为71.57岁(男性70.31岁,女性73.34岁)。见表3-26、表3-27、表3-28。1981年城乡人口男女合计平均预期寿命相差3.9岁,城乡男性平均预期寿命相差3.74岁,城乡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相差3.94岁。总的说来,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均比男性高3岁左右。《北京志·综合卷·人口志》提供的普查数据全市为71.92岁,而《北京志·综合卷·人口志》在引用北京市卫生局的数据时,又显示1981年分男女的预期寿命分别为71.57岁、70.31岁,1982年分男女的预期寿命分别为70.75岁、73.67岁。普查数据结果与北京市卫生局公布数据存在一定差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卫生局公布的1981年预期寿命中,女性居然低于男性,这是在其他年份中很少出现的奇怪现象。经过与各种数据来源进行比对,这一数据存在偏差的可能性较大。
表3-26 1981年北京市男性简略生命表
资料来源:北京市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转引自李慕真:《中国人口(北京分册)》,136页。
表3-27 1981年北京市女性简略生命表
资料来源:北京市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转引自李慕真:《中国人口(北京分册)》,137页。
表3-28 1981年北京市男女合计简略生命表
资料来源:北京市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转引自李慕真:《中国人口(北京分册)》,138页。
此外,对于第三次人口普查平均预期寿命的分析,学者的研究也与之有一定差距。例如,蒋正华运用人口普查数据计算1981年的平均预期寿命,全市为72.1岁(男性为70.6岁,女性为73.6岁)。其计算的分男女的平均预期寿命与官方公布数据差异不大,但全市平均预期寿命却与官方数据存在显著差异。蒋正华计算的全市均值偏向女性值,但普查数据却偏向男性值,因此,此处值得深入探究。除此之外,童世庐还利用北京宣武、崇文、东城和西城区卫生防疫站提供的男性、女性各年龄组人口数及死亡数等人口资料编制了简略寿命表,得到的结果是:1980年北京市四城区居民期望寿命男性为69.0岁,女性为74.2岁;1984年期望寿命男性72.9岁,女性增至75.6岁。虽然这组数据的时间以及地域范围与普查年份不一致,但是由于年份接近,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官方公布数据自身就存在很大的差距。《北京志·综合卷·人口志》引用北京市卫生局的数据显示,北京市全市平均预期寿命为72.47岁。见表3-29。同时,此书又引用北京市统计局内部资料公布的普查数据,1990年为75.6岁,其中,男性73.8岁,女性77.4岁。而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编写的《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则又显示,1990年北京市为72.86岁。谢学勤等人利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49—2006年死因监测资料计算出来的为74.45岁。此外,《北京志·综合卷·人口志》还提到,1994年城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47岁(男性72.82岁,女性76.16岁),9个远郊区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3.14岁(男性71.31岁,女性75.09岁)。综合官方公布和学术研究数据以及采样方法的选取等因素,我们认为,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北京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75岁左右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表3-29 1976—1994年北京市平均预期寿命主要统计数据(单位:岁)
资料来源:平均预期寿命1数据摘自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志·综合卷·人口志》,66页。此书提及数据来源于北京市卫生部门统计资料。部分年份因无资料而空缺,统计口径为全市户籍人口。
平均预期寿命2(城区)数据摘自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志·综合卷·人口志》,66页。此书提及数据来源于北京市卫生部门统计资料。城区是指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其中,李慕真《中国人口(北京分册)》135页列出的1979年、1982年北京城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与此列相应年份数据相同。
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北京市统计局利用普查数据公布全市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6.7岁,其中男性为74.9岁,女性为78.6岁。而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编写的《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则显示,2000年北京全市是76.10岁,其中男性为74.33岁,女性为78.01岁,此书注明2000年全国各省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根据各省市1990年以来人口变动调查公布的死亡率对2000年人口普查死亡数据修正后计算的。见表3-30、表3-31、表3-32。
表3-30 2000年北京市男性简略生命表
注:本表使用的分年龄死亡率是笔者由1999年11月1日—2000年10月31日普查得到的死亡人口数除以普查得到的分年龄人口数,而非分年龄年均人口数而得。这一原因造成本表预测的0岁组人口预期寿命与官方公布的数据有略微出入。
资料来源:北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96~103、316~321页。
表3-31 2000年北京市女性简略生命表
注:本表使用的分年龄死亡率是笔者由1999年11月1日—2000年10月31日普查得到的死亡人口数除以普查得到的分年龄人口数,而非分年龄年均人口数而得。这一原因造成本表预测的0岁组人口预期寿命与官方公布的数据有略微出入。
资料来源:同表3-31。
表3-32 2000年北京市男女合计简略生命表
注:本表使用的分年龄死亡率是笔者由1999年11月1日—2000年10月31日普查得到的死亡人口数除以普查得到的分年龄人口数,而非分年龄年均人口数而得。这一原因造成本表预测的0岁组人口预期寿命与官方公布的数据有略微出入。
资料来源:同表3-31。
早在2005年,北京市平均预期寿命(户籍人口)就已经达到北京“十一五”卫生事业规划不低于80岁的目标。然而,自2005年北京市居民期望寿命达80岁以后,期望寿命处于缓慢递增阶段,近年来每年平均递增0.1~0.2岁,这是因为北京期望寿命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增长空间相对有限。2010年,在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提供的卫生统计公报中发布的北京户籍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为80.81岁,其中男性79.09岁,女性为82.60岁。见表3-33。北京市政府发布的《北京市2011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进一步显示,2011年北京市期望寿命为81.12岁,比2010年上升了0.31岁,这些指标显示北京市居民健康整体状况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水平,基本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持平。
表3-33 1999—2010年北京市平均预期寿命主要统计数据(单位:岁)
资料来源: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提供的卫生统计公报,见http://www.phic.org.cn/tonjixinxi/weishengshujutiyao/jiankangzhibiao/201304/t20130425_60133.htm。此表显示统计口径为全市户籍人口。
总体来看,北京关于平均预期寿命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提供的卫生统计公报,它以卫生系统上报的数据为基础;另一个是历次人口普查中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它以统计系统为主搜集的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卫生统计公报显示,北京市户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1989年的72.61岁提高到了2010年的80.81岁,20余年间平均预期寿命增长曲线相对平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