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九九”和“夏九九”
(1)冬九九
“冬九九”是指从冬至节气日这天开始算起,冬至日为第一天,每九天为一九,“头九”“二九”“三九”“四九”……直至“九九”。共八十一天。也就是从12月的21日(或22日)开始数九,直数到次年的3月11日或12日为止。“九九天”也称“冬九天”,是一个回归年中天气较冷的一段。其中处于阳历1月份的“三九”“四九”为最寒冷时段,故有“未到三九莫言寒”之说。关于“冬九九”的歌谣很多,常听到以下几种歌谣: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青柳,七九、八九河开口,到了九九遍地耕牛走。”(关中一带流传的歌谣)
“一九、二九不算九,三九、四九冻破石头,五九、六九沿河发柳,七九、八九河开口,九九八十一,下河洗澡去。”(陕南一带流传的歌谣)
为什么北方阳历1月份三九、四九最冷?
主要原因是:冬至太阳光直射地球的南回归线,对北半球斜射的角度最大,北半球的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白天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少,而夜间散发出去的热量最多,地面的热量是“入不敷出”。尽管这个时期气温迅速下降,但因有夏、秋季节积存的热量的补偿,因此气温还不至于下降得很低,天气还没有到十分寒冷的时候。到了阳历的1月中下旬,三九、四九时期,地面原来积存的热量已经消耗尽了,白天从太阳吸收的热量很少,晚上散失的热量却很大,在这种“入不敷出”日渐加剧的情况下,气温下降的速度加快,加上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的强冷空气不断入侵,使气温急剧下降,常常会出现全年气温的最低值,天气达到极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时候到了。
(2)夏九九
民间除了经常听到“冬九九”节令外,偶然还能听到“夏九九”节令。它和“冬九九”相反,是形容夏季炎热程度变化的一个节令。它是从阳历6月21日或22日的夏至这天开始数九。和冬九九一样,每九天为一九,共九九八十一天,直数到阳历的9月10日或11日为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将会出现子夜寻棉被的时候。
“夏九九”的三九、四九是夏季最热的季节。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夏九九”也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日期与物候的关系,人们流传的《夏至九九歌》就能翔实地说明这一切: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春季是每年的第一个季节,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意思就是一年的收获就在于春天的播种,不然秋后就不可能有所收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把立春节气的到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学角度来划定的。气象部门一般以阳历划分四季,3~5月为春季。按这样的划分方法每年3月份全国都属于春季,这时候长江以南固然桃红柳绿,一派春光,可是黑龙江省却依然寒风刺骨冰天雪地,但是海南岛则早已是夏日的气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