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索不达米亚战役
英军在土属美索不达米亚发动的战役没能按原定时间结束。在加时赛的第一阶段,英军的表现可谓毫无章法、漏洞百出,而这个阶段的失利,也是英军在整场战争中摔得最狠的一个跟斗。
战争爆发后不久,英印联军即前往波斯湾保护石油开采及运输设施。1914年10月末,土耳其对协约国宣战;11月23日,急于还以颜色的联军就占领了土属美索不达米亚(即伊拉克)的巴士拉。随后,联军北上,并于12月初抵达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交汇处的科纳。
英军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军事行动在最初阶段即取得了小范围的胜利。但到了1915年4月,土军却利用在科纳和阿瓦兹的两次反击战,很轻松地打乱了英军前进的步伐。英军少将查尔斯·汤申德奉命制造与巴格达对话的机会。为了完成任务,汤申德率领一个海军加强师和一支小型海军舰队从巴士拉出发,沿着底格里斯河逆流而上,于6月3日攻占了阿玛拉。另一面,负责保护汤申德部队右翼的乔治·葛林吉少将,在率部沿幼发拉底河行动时,意外地于7月24日在纳西利亚重挫了土耳其军队——英军似乎是越打越顺了。
首战告捷的汤申德继续挺进,在距离巴格达还有约2/3路程的地方,进入了由纳-阿德-丁·帕沙率领1万土军守卫的库特-艾-阿玛拉。此时英军的通信线已达480千米,以该镇为起点的话可以沿着底格里斯河一直通到巴士拉。而英军为了保证这条线路的安全,不得不将大量兵力分散开去,这也就使得英军无法全力以赴地继续与守军对抗。虽然英军最终于9月27~28日间赢得了库特战役的胜利,但一万人的军队中竟有1200名士兵伤亡,代价也算惨重了。
☆举步维艰☆
眼看着巴格达近在咫尺,受命继续推进的汤申德此时心里却是一百个不愿意:他的部队此时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早已近于枯竭。11月11日,由纳-阿德-丁·帕沙在泰西封外负责建造的广阔的防线,以1.8万人和45门大炮的力量,迎战汤申德的1.1万人和30门大炮。22日,汤申德率部主动出击,但土耳其援军随即赶到,英军最终在4日后败退。这场泰西封战役让英军损失了4600人,土耳其则损失了6200人。
☆库特之降☆
败走的英军看到土军没有紧追不舍,长舒了一口气,不曾想,土军打的却是“瓮中捉鳖”的主意。12月3日才逃到库特的英军刚歇了4天,就绝望地发现土军已经在城外形成了包围圈。困境之中,汤申德安慰自己:部队的给养足够撑两个月,到时救兵一定能赶到。但最终他发现原来两个月的给养和所谓的援军根本就不顶事儿。1916年1月,前来搭救的第一支远征军在芬顿·艾莫尔的带领下赶到,很快即被击退;3月7日,葛林吉率领第二支远征军赶来支援,却又被德国司令官科马尔·冯·德·高兹指挥的土耳其第六集团军给打败。无奈的汤申德只好于4月29日率部投降,但身陷囹圄的英军却没多少人得以生还,救援远征军本身也伤亡了2.1万人。
这边的英军输得一塌糊涂,那边的英国最高统帅部和战争部却正为了下一步的行动而争论不休:有人建议让那位在巴士拉无所事事的新司令官弗雷德里克·莫德率部撤军,有人则极力鼓动继续向着波斯首都巴格达挺进。12月3日,兵强马壮的英印联军共计16.6万人在莫德的带领下沿着底格里斯河两岸开始向美索不达米亚内陆撤退。美索不达米亚战役自此将不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战争花絮了。
波斯境内的战斗
1914年,石油资源特别丰富的波斯(今伊朗)是一个还不太发达的国家,同时,这里也是沙皇俄国和英属印度之间一块非常敏感的战略缓冲区。1907年,英俄两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将该国分为南北两部后分别占为己有,而德国则想借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机会在这个富得流油的地方分一杯羹。三国的军火钱粮源源不断地运抵波斯,而该国国内不同的政治派系则想在这场龙争虎斗中坐收渔利。如意算盘打得虽好,但只消再等几年,他们就只能在船坚炮利的俄国面前认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