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茶品鉴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各地的茶俗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饮茶习惯虽然一代代地传下来,可饮茶的习俗却因不同地域而千姿百态,各有各的风采与特色。茶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沉淀,也是人们内心世界的折射,它贯穿在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的物质与精神世界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涂抹出中国茶文化最靓丽的色彩。

潮汕啜乌龙

潮汕盛产乌龙茶,与福建、台湾地区并称为中国乌龙茶三大产区。主要产地是潮安、饶平、揭西、潮阳和位于普宁境内的石牌华侨农场等。潮汕常年气候温和,背山面海,热量丰富,有着极优越的地势以及环境,有利于茶树生育成长。

潮汕乌龙茶制作工艺精细,干茶外形紧结,色泽乌油,汤色清澈明亮,叶底红边绿腹,成茶品质优良,风味独特,具有花香、醇和、回甘、润喉四个特点。因而,潮汕乌龙茶受到各类人群喜爱。在闽南及广东的潮州、汕头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钟情于用小杯细啜乌龙。啜茶用的小杯,称之若琛瓯,只有半个乒乓球大。用如此小杯啜茶,这也是“潮汕啜乌龙”名字的由来。

figure_0127_0242
潮汕乌龙茶的茶汤

啜乌龙茶的过程包括温壶、置茶、冲泡、斟茶入杯、品茶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例如,泡茶所用的水尽可能选择甘洌的山泉水,并且一定要做到用沸水冲泡。啜茶的时候要先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吸入茶的浓香,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汤入口,含汤在口中回旋品味。这个过程中,人们会觉得口中留有回甘,而一旦茶汤入肚,就会觉得口鼻生香,咽喉生津,这也正是鉴赏乌龙茶香味和滋味的过程。除了在泡茶饮茶上的方法之外,潮汕乌龙在茶具上也颇为讲究,啜乌龙茶时应选择与之配套的茶具。由此看来,啜饮乌龙茶,目的不仅在于解渴,更多的则是使人们注重在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

乌龙茶对人体有很大的益处,可清热止渴,提神醒脑,帮助消化,轻身明目,祛痰化咳。除此之外,乌龙茶还可以提升人的自律神经、副交感神经的活动,能预防因压力过大造成的暴饮暴食,以及因为想抑制焦躁而拼命吃东西的窘境。

还有许多年轻的女性喜欢用潮汕乌龙茶美容减肥,延缓衰老。潮汕乌龙茶对血清中脂肪及胆固醇有降低作用;延缓衰老的临床实验又提示,乌龙茶能提高SOD酶活性,并且与普通的红茶、绿茶相比,除了能够刺激胰脏脂肪分解酵素的活性,减少糖类和脂肪类食物被吸收以外,还能够加速身体的产热量增加,促进脂肪燃烧,尤其是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因而,它成为爱美女性的减肥美容方法之一。

因此,百姓啜饮乌龙之风日盛,遍布城乡千家万户,成为日常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潮汕乌龙也畅销东南亚,远销日本、欧美,成为重要的出口商品。

北京大碗茶

由于北方人豪爽、粗犷,在饮茶方面也带有这种性格的烙印。喝大碗茶的风尚,在北方地区是随处可见的,特别是在大道两旁、车船码头,甚至田间劳作都少不了它的身影。摆上一张简陋的木桌和几把小凳,茶亭主人用大碗卖茶,价钱便宜,便于过往的行人就地饮用。因为从前在北京前门大街多有这样的茶摊,就被人们称作北京大碗茶。

早年间的北京大碗茶都是挑挑做生意。在各个城门脸儿附近、什刹海边儿上或街头巷尾处,经常有挑挑卖大碗茶的人。挑子前面装着大瓦壶,后面装着几个粗瓷碗,随身还会带着几个小板凳。这些人边走边吆喝,遇见买家就停下来,摆上板凳卖茶。

时间久了,这种卖茶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他们改成了茶摊,一般在树荫下或是固定的街边,支张小桌,再摆几个小凳。提前泡好茶水,待客人来了,就能喝到温热的茶了。大碗茶多用大壶冲泡,大桶装茶,大碗畅饮,处处都透着粗犷的“野味”。也正是如此,它的布局摆设也颇为随意,不需要多精致的茶具,也不需要多华丽的楼、堂、馆,摆设简单,目的也很简单,主要供过往客人解渴小憩而已。

北京大碗茶主要是为普通百姓解渴的饮品,它具有平民化和大众化的特点。首先,大碗茶使用的茶叶是北方人喜欢的花茶,且价格低廉;其次,茶摊的摆设很简单,带给人的感觉也是随意的,亲近的。

北京大碗茶有以下两个特点:

1.解渴

无论你是北京人,还是去北京旅游,在逛街逛得口干舌燥的时候,如果能碰见卖大碗茶的小摊就猛灌一气。这种喝法只是为了解渴,不在乎茶叶和水的品质好不好,更不在乎茶具的精细程度。因而,喝得多、喝得快也就达到最初的目的了。在这种状态下,你一定会感受到北京大碗茶最本质的特色。

figure_0129_0243
北京大碗茶

2.讲究

随着时代的进步,北京已经出现了许多具有特色的茶馆。茶叶也比摊子上讲究,花茶、红茶、绿茶、乌龙茶,茶叶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相信一定会有你喜欢的一种。闲暇时,邀几位茶友,在茶馆中边品茶,边欣赏茶艺表演,这样的方式不仅有范儿,而且也是一种高档的文化享受。

其实大多数的人喝北京大碗茶,既不那么讲究,也不光为了解渴,而是似乎成了一种习惯。不管经济条件如何,清早儿起来闷上一壶北京大碗茶,一直等到喝满足了,这才能吃了早点,出门上班去。这样一种完全适合每个人的品茶方式,实在可以称作一种地域的茶文化,也令北京大碗茶的魅力扬名国内外。

羊城早市茶

羊城是广州的别称,早市茶,又称早茶,多见于中国大中城市,其中历史最久,影响最深的是羊城广州。

广东人喜欢饮茶,尤其喜欢去茶馆饮早茶。早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就有“二厘馆”卖早茶。广东人无论是在早晨上班前,还是在下班后,总爱去茶楼泡上一壶茶,要上两份点心,围桌而坐,饮茶品点,畅谈国事、家事、身边事,其乐融融。亲朋之间,在茶楼上谈心叙谊,沟通心灵,也会倍觉亲近。所以许多人喜欢在茶楼交换意见,或者洽谈业务、协调工作,就连年轻男女谈情说爱,也大多选择在茶楼。

广州有早茶、午茶和夜茶三市,当地人品茶大都早、中、晚三次,但早茶最为讲究,饮早茶的风气也最盛。由于饮早茶是喝茶佐点,因此当地称饮早茶为吃早茶。茶楼的早市清晨四点左右开门。当茶客坐定时,服务员前来请茶客点茶和糕点,廉价的谓“一盅二件”,一盅指茶,二件指点心。配茶的点心除广东人爱吃的干蒸马蹄糕、糯米鸡等外,近年还增加了西式糕点。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当场点茶,品味传统香茗;又可按自己的口味,要上几款精美清淡小点,如此吃来,更加津津有味,既润喉充饥,又风味横生。

当地较为奢华高贵的茶馆被称为茶楼。一般三层楼高,不仅有单间,还有雅座,中厅;房间甚至分成中式、西式、日式和东南亚式的,总之都是舒适清雅,极具特色。而当地人品早茶,常常是把它当作早餐的。有些人喝完早茶后直接去上班,有些人则是以此为消闲。更有许多人全家上下围在一起吃早茶,共享天伦之乐。所以这类茶客不去豪华酒家、高档茶楼,而到就近街边的小茶馆。不仅经济实惠,还包含了当地浓浓的风情与特色。

羊城早市茶已经成为广州的一大特色之一,除了当地人,不少外地游客甚至连国外友人到了这里,都会去领略一番。一直以来,这种吃茶的方式都被看作是充实生活和联谊社交的一种手段,这种风俗之所以如此流传而长盛不衰,甚至更加延伸扩展,想来也是一定的了。

成都盖碗茶

在汉民族居住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喝盖碗茶的习俗,而以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最盛,而在成都,盖碗茶几乎成了当地茶馆的“代言人”,无论是家庭待客,还是在茶楼中,人们通常习惯用此法饮茶。

盖碗是由茶盖、茶碗、茶托三部分组合而成的茶具。它既有茶壶的功能,又有茶碗的用处。也就是说,它既能保持茶水的温度,又可以通过开闭盖儿,调节茶叶的溶解程度。如口渴急于喝茶,只消用茶盖刮刮茶水,让茶叶上下翻滚,便能立即饮上一口口香喷喷、热腾腾的浓郁香茶。如要慢慢品尝,可隔着盖儿细细啜饮,免得茶叶入口,而浓如蜜、香沁鼻的茶水则缓缓入口,更令人爽心惬意。盖碗茶的扬名,便由此而来。

在茶楼中,盖碗茶的冲泡过程十分有趣:堂倌边唱喏边流星般转走,右手握长嘴铜茶壶,左手卡住锡托垫和白瓷碗,左手一扬,“哗”的一声,一串茶垫脱手飞出,茶垫刚停稳,“咔咔咔”,碗都放在了茶垫上,捡起茶壶,蜻蜓点水,一圈茶碗,碗碗鲜水倒得冒尖,却无半点溅出碗外。这种冲泡盖碗茶的绝招,往往使人又惊又喜,成为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figure_0130_0244
成都盖碗茶

在茶楼中,盖碗茶还具有“说话”的功能。例如,茶客示意堂倌掺水,无须吆喝,茶盖揭起摆放一边,堂倌就会来续上水;茶客暂时要离开茶馆,但又想保留座位,便在茶盖儿上放一个信物,或把茶盖儿反搁在茶碗上,大家都心知肚明,是决不会来抢座位的;茶客喝够不喝了,茶盖朝天沉入茶碗,堂倌会意拣碗抹桌子;茶客今天喝茶对茶馆极不满意,茶盖、茶碗、茶托拆散一字摆开,不止堂倌,连老板都要立马上前问原因赔不是。

除了盖碗茶本身有趣,成都的茶楼也别具特色。茶楼的座椅多是高档藤木,并不像过去的茶铺坐的都是竹椅和木凳,那些座椅看起来虽然平实,有过去的遗风旧俗,却没有档次,没有奢侈,不能高消费。而现代的新茶楼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心理。所以,高档文化茶楼颇受一些人士的追捧。除此之外,高档茶楼和低消费茶馆相处得很融洽,让来到成都的外地游客能亲切地感受到这个城市的两种特质。而在茶馆内,所有人都可以自然而平等地享受着生活,享受着这个城市带给他们的舒适和安逸。

提起安逸闲适,成都盖碗茶倒是有着这样几个故事:相传李白年轻时云游天下,他从四川出发,途中经过成都时,住在青莲街的几个月间,天天在“青莲茶馆”喝盖碗茶,并对其赞赏有加。于是盖碗茶不仅滋润了李白那种“济苍生”“安社稷”的隐逸求仙的思想,同时还让其优哉游哉的生活态度继续发扬,最终成为他最突出的性格特点之一。

除了李白之外,杜甫也曾与盖碗茶结下不解之缘。据说杜甫初来成都之时,极尽穷愁潦倒,后经过友人的帮助,喝了几碗盖碗茶,忽然神清气爽起来。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杜甫也如李白一样,生活得优哉游哉。先不论这两个故事是否属实,单就成都盖碗茶来说,其特点就离不开闲适从容、轻松自如这些字眼。

时至今日,盖碗茶俨然成了成都市的“正宗川味”特产。在那里生活的人清晨早起清肺润喉一碗茶,酒后饭余除腻消食一碗茶,劳心劳力解乏提神一碗茶,亲朋好友聚会聊天一碗茶,邻里纠纷消释前嫌一碗茶……这已经成为古往今来成都城乡人民的传统习俗。而越来越多来自外地与国外的游客,也融入盖碗茶的魅力之中,在幽香宁静中体会那种闲适从容、智慧幽默的艺术美感。

潮汕工夫茶

中国功夫在世界享有很大声誉,而中国的茶艺中也有一套工夫茶艺。所谓工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工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

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对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工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时可能会觉得味道很苦,而一旦人们习惯后就会嫌其他茶滋味不够了。工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例如铁观音、凤凰和水仙茶。它们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工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潮汕工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独特的饮茶习惯,去过潮汕的人,往往都会去领略当地的工夫茶。据茶学家介绍,工夫茶无论是从选茶、泡茶到茶具配备,都必须狠下一番功夫。潮汕工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工夫茶茶壶很小,只有拳头那么大,薄胎瓷,半透明,隐约能见壶内茶叶。杯子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用手指压实,因为压得越实茶越醇。冲泡工夫茶的水也有讲究,最好是要经过沉淀的。沏茶时将刚烧沸的水马上灌进壶里,出于卫生的考虑,前两次的要倒掉。斟茶时,几个茶杯放在一起,要轮流不停地来回斟,不能斟满了这杯再斟那杯,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饮时是用舌头舔着慢慢地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工夫茶茶汁浓,碱性大,刚饮几杯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大宴后下油最好。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是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工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潮汕工夫茶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也在众多茶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潮汕地区知名的潮剧大师张华云先生还曾作过一首《潮汕工夫茶歌》:“闽粤地相接,姻娅不断绝。五娘适陈三,荔枝为作伐。闽茶显粤东,溪茗铁观音,嫩芽化齑粉,条索窈窕褐。一斤四十泡,三杯无余缺。潮人无贵贱,嗜茶辄成癖。和、爱、精、洁、思,茶道无与敌。水、火、器、烹、饮,茶气极精辟。薄锅沸清泉,泥炉炽榄核。罐推孟臣小,杯取若琛瓯。西湖处女泉,桑浦龙泉液。四指动飞轮,涤器净且热。柔条围细末,首冲去浮沫。关羽巡城流,韩信点兵滴。罐干茶云熟,饮尽不见屑。一冲号为皮,流香四座溢。二三冲为肉,芬芳留齿颊。四冲已云极,清风生两腋。脑海骋奇思,胃肠清宿食。匪独疗干渴,夏兴冬不息。不可一日无,百邪俱辟易。潮人多远游,四海留踪迹。偶逢故乡人,同作他乡客。共品三两杯,互通乡消息。乡思起芒鲈,乡情如胶漆。因知工夫茶,最具凝聚力。昔人开其端,历代有增益。乃成茶文化,世世沐膏泽。”

潮汕工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它就像大碗茶一样,有着自己文化的传承。虽然操作手法有些繁文缛节,但它也来自民间,同样表达一种平等、互相尊重的精神,为我国的茶饮风情涂上重重的一笔。

昆明九道茶

昆明九道茶是云南昆明一带的一种饮茶方式,也被人们称为迎客茶。中国茶道自陆羽《茶经》始,便主张边饮茶边讲茶事,看茶画,昆明九道茶继承了这种优良传统。肃客入室,九道茶便开始了。

据相关资料记载,昆明九道茶并不是新生事物,其实是我国西南地区多年来常见的一种饮茶方式。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茶最为常见,因饮茶有九道程序,故名“九道茶”,它的九道程序分别为:评茶、净具、投茶、冲泡、沦茶、匀茶、斟茶、敬茶、品茶。详细步骤如下:

figure_0133_0245
普洱茶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独特的陈香味儿。

1.评茶

首先将普洱茶放在小盘中,请宾客观其形、察其色、闻其香,并对大家简单介绍普洱茶的特色,增加宾客的品茶乐趣。

2.净具

九道茶最好选用紫砂茶具,茶壶、茶杯、茶盘最好配套。冲洗茶具的时候最好选择开水,这样不但可以清洁茶具,还可以提高茶具的温度,有利于让茶汁浸出。

3.投茶

投茶就是将茶叶投入壶中,这个过程一般看壶的大小而决定,按1克茶泡50~60毫升开水比例将茶叶投入壶中,等待冲泡。

4.冲泡

应取用滚烫的开水,要注意这个过程一定要迅速,冲入的水让茶壶保持三至四分满。

5.沦茶

冲泡之后,需要立即加上盖子,稍稍摇动,再静置5分钟左右,使茶中可溶物溶解于水。

6.匀茶

打开盖子,再向壶内冲入开水,直到茶汤浓淡相宜为止。

7.斟茶

将壶中的茶汤,分别斟入紧密排列的茶杯中,大概倒八分满。斟茶的顺序从一面到另一面,来回斟茶,使各个茶杯中的茶汤浓淡一致。

8.敬茶

由主人手捧茶盘,按长幼辈分,根据一定的礼节依次敬茶示礼。

9.品茶

宾客在品茶的过程中,一般是先闻茶香清心,随后将茶汤慢慢送入口中,细细品味,感受茶的独特韵味,以享饮茶之乐。

茶过几巡,热情好客的昆明人总会讲一些有关茶的故事与传说,以及云南的湖光山色、秀美风景,让每一个来到昆明的游客都无比惬意。历史悠久的昆明九道茶,将整个茶乡的美韵与主人的情谊尽显无疑。

绍兴四时茶俗

在丰富的物产和灿烂的文化之中,茶叶一直是绍兴的瑰宝之一。绍兴茶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茶界的佼佼者,一直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figure_0134_0246
元宝茶

浙江绍兴一年四时均有精品茶产出。旧时绍兴的茶楼、茶店、茶室分布在各个地区的街头巷尾,可以看出绍兴茶俗盛行的历史之悠久,因而绍兴形成了著名的“四时茶俗”,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别的称呼。

1.元宝茶

每年大年初一这天,绍兴人总会喝上一壶“元宝茶”。所谓“元宝茶”,就是在茶壶中添加一颗“金橘”或“青橄榄”,象征着“新年到,元宝进门,发财致富”。很多人家甚至在茶杯上贴上红纸元宝,大致是“招财进宝”的意思。

绍兴卖茶的茶楼、茶店、茶室,无论通衢大道还是里巷小街,比比皆是。当地的人们喝的是“茶缸满碗茶”,不求茶叶好歹,只求浓汁浓味,所谓“头开苦,二开补,三开胀胀肚”,意思是头开汁浓味苦,二开最得灵,三开茶味已淡。而大年初一这天,平常喝的“茶末”则换成了“茶梗大叶”,另外还要配上茶食,如花生瓜子、寸金糖、什锦盒装的十色糕点等。

2.仙茶

清明喝“仙茶”,一直是绍兴人所向往的,被当地人视为福气之事,他们认为只有有福之人才可以享受。

所谓“仙茶”,是指在天时适宜的清明节前采到的一些头档茶。这些明前茶极为名贵,因而也被称为“明前仙茶”。这种茶在明前刚吐新芽,往往只一芽一叶,如果在产茶区,用溪流之净水,紫铜茶壶煮水,在紫砂壶中泡开,芽叶舒展,香味浓郁,茶色碧绿清莹,连泡六七次,仍能保存良好的茶味。所以这种茶的售价很高,数量很少。清明这一天,一些来茶区的贵客,茶农大都会请客品尝“仙茶”。

“仙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明清两朝开始,就作为绍兴的主要贡品之一,号称贡茶。能够品到“明前仙茶”在当地是一种很高的礼遇。如果有机会在清明节前到绍兴,一定不要忘了去品尝一下。

3.端午茶

端午节又被称为端阳、重午、重五。在那天,绍兴不仅会吃传统的端午粽,还会在餐桌上摆出“五黄”,即黄鱼、黄鳝、黄瓜、黄梅和雄黄酒。对于雄黄酒,杭绍一带民谣有“喝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的说法。雄黄酒是在白酒中洒上雄黄粉而制成的,但此物性“剧热”,所以饮雄黄酒后必然燥热难当,必须喝浓茶以解之。一般人家总会在饮用雄黄酒之后,泡一壶浓茶饮用,以此缓解体内的燥热。因而,端午茶也由此相沿成习,成为绍兴人在端午节不可缺少的时令茶。

4.盂兰盆会茶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绍俗“七月十三,枉死城中的孤魂野鬼放出来了”的说法,称“放光野鬼”任他们“自由活动”五天,至七月十八才收进去。所以当地人会举办盂兰盆会的盛事,专为给鬼过节。

当地人从七月十三夜间到七月十八午夜,在天井设七至九碗茶水,供过往鬼魂饮用。而民间在这段时间,多演“目莲戏”,所以戏台旁必置大缸“青蒿茶”供看客饮用。因此,盂兰盆会茶也因此得名。

这四个时节的喝茶习惯正是绍兴人所特有的习俗,如果大家在这些日子去绍兴,千万不要错过。

吴屯“喝”茶

武夷山当地有很多茶俗,这里讲的是吴屯妇女喝茶的习俗。这种茶宴男子一概不可进入,只有女性才有资格入席。而且茶宴的地点也不是固定的,由村里的农家妇女轮流做东。茶宴中会宴请许多女宾客,因而每个做东的人都想要借茶宴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手艺,做出好菜,捧出好茶,既让村里的姐妹们品尝手艺,又想让她们感受到自己的盛情。

茶宴的最大特色不是品茶,也不是饮茶,而是“喝”茶。并且,这种喝法也与许多地区不太一样,它不用精致小巧的茶杯,也不用上好的紫砂茶具,而是用饭碗。这样大口畅饮的感觉,相信一定有一番独特的魅力。茶宴中所用的茶叶也不需要多昂贵,一般人都用当地的山茶。

茶宴中自然不能少了小菜。村里的女人们都会想方设法就地取材,用自家产的食材亲手制作小菜,例如豆渣饼、南瓜干、咸笋干、花生、黄豆等。每一样都经过她们精心挑选,仔细烹饪。茶宴上以茶代酒,女人们互相敬茶,边喝边聊,不仅交流彼此之间的感情,还能使整个村子越来越和睦,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茶宴方式。

吴屯妇女喝茶的习俗沿袭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相信它一定会将这种和睦友善的淳朴之风一直延续下去。

青海的熬茶

如果你去青海旅游,不管是在饭店中,还是当地人的家里,热情好客的青海人总会为客人端上来一杯暖暖热热的茶水,让你的心也会跟随着它一起变得温暖。这种深红色的茶水喝起来有着咸咸的味道,它就是当地人通常所称的“熬茶”。

熬茶,也就是茯茶,是当地冬天用茯茶来熬制的茶。茯茶是紧压茶,形状似砖块,俗称“砖茶”。这种茶有油脂状的感觉,暖融融的,还有点咸,因为在熬茶时,人们一般习惯在茶水里加一些盐,这样会让茶的味道淡咸。因此,当地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茶没盐,水一般。”煮茯茶与其他的茶不同,其他茶先烧开水,水开后放入干净的茶叶即可。可煮茯茶不仅要放茯茶叶,还要加入红枣、桂圆、枸杞子、核桃、冰糖、盐、花椒等物,有的人还喜欢在其中加入牛奶,然后用文火慢慢地熬煎,待汁浓味甜,诸味俱现时,才能停火。

一般熬好一锅茯茶要数小时,因为熬茶里加入了诸多物品,这种茶就再不像单独的茶水一样清爽了,熬茶的本身就带着一股油味。但是,熬茶又可以解油腻、油脂,是很好的止腻之物,所以它是促进食物消化的好饮料。

这种茶从早年间就被青海人喜爱。过去的青海,气候寒冷,许多蔬菜都很难生长。许多人家都吃不上新鲜蔬菜。当地人常常做泡菜和肉食,但这些东西吃多了总会产生油腻的感觉,也很容易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所以当地人就习惯用熬茶来解油腻。虽然现在的青海一年四季蔬菜水果不断,但喝熬茶的习惯却一直保存下来,成为当地的习俗。

figure_0137_0247
青海的熬茶

除了解油腻之外,熬茶还有许多功效。既可以解决肠胃不适、胃寒、胃胀等症状,还可以解渴暖身,缓解高原地区的干燥。

如今的青海,什么样的茶都有的卖,但是,许多老人却对熬茶有着一种特殊的偏爱。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到来,来青海旅游的人们渐渐多了起来。大家在吃肉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多喝一点熬茶。一来可以缓解吃肉所带来的油腻感,二来还能控制水土不服,清洗肠道多余的油脂,同时,你还会在那缕独特的茶香中舒展心情。

熬茶代表着青海人的热情好客,也让青海与全国各地的游客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更为中国的茶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吴江三道茶

云南大理白族的三道茶很有名气,而江苏吴江也有三道茶,主要流行于江苏吴江市西南部震泽、桃源、七都等地农村。其品饮特点可归纳为“先甜后咸再淡”,别有一番风味。

三道茶的过程为先吃泡饭,再喝汤,最后饮茶,与我们一般的饮食程序很像。三个步骤的详细情况如下:

1.头道茶

头道茶又叫锅糍茶,当地的方言叫它“待帝茶”。只听名字,就觉得这道茶所要招待的客人极其尊贵。当地人一般用它来招待贵客,或是招待第一次上门拜访的客人。

锅糍茶听起来是茶,其实却是糯米饭糍干茶,即是用饭糍干加糖冲上开水。做饭糍干的时候,先要用铁铲铲些煮好的糯米饭,将它们放到锅底,用力研磨米饭直到成为一层薄薄的米粉皮子。接着,将这些米粉皮子均匀地贴在锅底四周,等到米粉皮子边缘翘开之后,把它铲出来,就成了饭糍干。

饭糍干做起来极其复杂,不仅掌铲人要有技术,还需要另有专门人在灶下烧火,而且要严格按照掌铲人的要求控制火候。这种活做起来很累人,即使在寒冬腊月,依然会让人累得满头大汗,所以才显示出此茶的礼重。

用开水冲泡饭糍干茶,给人们的感觉就像泡饭一样,但口感却与米饭相差很多,软而不烂,香甜可口,在屋中放置久了还会满屋生香。

2.熏豆茶

第二道茶是熏豆茶。熏豆茶中只包含少量的茶叶,多数是一种叫“茶里果”的佐料。它是一种混合佐料,一般包含熏豆、芝麻、卜子、橙皮和萝卜干五种。

(1)熏豆

熏豆又名熏青豆,本地人也叫它“毛豆”。人们采摘优良品种的黄豆,经过剥、煮、淘、烘等多种工序,接着放入干燥器中贮藏起来。这种熏豆具有馨香扑鼻、咸淡适宜的特点。

(2)芝麻

就是我们常见的芝麻,但一般要选择那些颗粒饱满的白芝麻炒香即可。

(3)卜子

卜子是民间的叫法,它的学名是“紫苏”。紫苏经过炒制之后,味道芳香浓烈,可以顺气,起到消食和胃的作用。

(4)橙皮

橙皮是产自太湖流域的酸橙之皮,往往由民间自制而成,也可以由蜜饯中的“九制陈皮”取代。人们将橙皮煮后,经过切割、腌制、晒干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

(5)萝卜干

将胡萝卜洗净之后切成丝状,用适量的盐生腌之后晒干即可;或是将胡萝卜煮熟后腌制并晒干。后一种方法制成的萝卜干比较适合牙齿不便的老年人食用。

茶里果正是由这五种原料按一定比例调和而成。除了以上五种原料,当地人还习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条件,在茶里果中加入青橄榄、咸桂花、腌姜片、笋干等佐料共同制成,放在储存罐中保存。但混合各种佐料一定有个前提,就是这些佐料不可是腥膻油腻之物,也不能使茶汤变得浑浊。

figure_0138_0248
熏豆茶配料表

等茶里果投放到茶具之中后,就可以在里面放入嫩绿的茶叶,用沸水冲泡,这样熏豆茶就可以品尝了。

3.清茶

最后一道是清茶,也就是普通的绿茶。当地人又称它为淡水茶,仅仅含有茶叶和白开水的意思。三道茶中,只有最后一道才是真正的茶。

吴江三道茶以其多色多味的特点,浓郁的乡土气息而名扬四海。不仅作为茶俗传承下来,还使中国的茶文化更有特色。

周庄阿婆茶

周庄是江苏省昆山市和上海交界处的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独特的风俗习惯,阿婆茶就是其中的特色茶俗。所谓阿婆茶,就是指婆婆、婶婶等妇女们聚集在一起,一边东聊西聊,一边做做针线活儿,渴了的时候喝口茶,然后接着其乐融融地聊着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拉拉家常。

俗话说“未吃阿婆茶,不算到周庄”。来到周庄,如果不去见识一下阿婆茶的魅力,那么自然少了许多旅行的乐趣。而品饮过阿婆茶之后,人们才会真正地品味出这水乡古镇的独特韵味来。

figure_0139_0249
阿婆茶是一种带有群体性、休闲性特征的茶事形式。

阿婆茶十分重视水质与茶点。泡茶用的水一定要用河里提起来的活水,水壶往往是祖上传下来的铜吊。炉子是用烂泥稻草和稀后涂成的,叫风炉。用干菜箕柴炖茶,火烧得很旺,铜吊里嗵嗵地热气直冒。一边吃一边炖,这样的茶才带着独特的风味;而茶点往往是村里的“传统货”:咸菜苋、酥豆、酱瓜、菊红糕……每年春天,田里的油菜开始抽蕊吐蕾时,每家每户便要去摘菜苋、腌菜苋了,往往一腌就是几大缸。有如此优质的水和精致淳朴的小菜,让各地游客对阿婆茶更加赞不绝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阿婆茶也在逐步变化着。泥风炉被各种新型灶具取代了;茶点中也增加了各种糖果、蜜饯等小吃;连人们的谈论话题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喝茶的时候,不再像过去一样只说些居家的琐事,现在往往会谈论到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新闻趣事。不过即使形式变化再大,阿婆茶所特有的那种浓郁淳朴的风情也依旧不变,它给人们留下的永远是甜蜜温馨和其乐融融的气氛。

阿婆茶由邻里之间的消遣解闷,演变成现在的时尚文化交流,这样的改变引来了全国各地的无数游客,甚至有些外国友人都会慕名前来。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这个民风淳朴的小镇,不妨到茶楼中感受一下阿婆茶的魅力,领略一下水乡小镇的独特美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