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比伦城和空中花园
巴比伦城,曾是两河文明的象征,也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城中的空中花园,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巴比伦城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中部,依幼发拉底河而建,位于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约90千米的地方。它始建于公元前3000年,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是当时的军事要塞。幼发拉底河穿城而过,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水源和天然的城防屏障。
古巴比伦城总体呈正方形,边长达4千米,总占地超过8.5平方千米,该城有一条长达18千米、高约为3米的城墙。城墙之间由沟堑相接,并设置300余座塔楼(每隔44米就有一座)以增强防御效果。古巴比伦的城墙还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它分为内外两重。其中外城墙又分为三重,厚度不均,在3.3~7.8米之间。同时上面建有类似中国长城垛口的战垛,以方便隐蔽射箭。内城墙分为两层,两层中间设有壕沟。巴比伦城也有护城河,它在内、外城之间,河面最宽处达80米,最窄的地方也不下20米。一旦被敌攻破外城墙进入两城墙的中间地带时,它可以掘开幼发拉底河的一处堤坝,放水淹没这一地带,让敌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城”中之鳖。古巴比伦城真可谓固若金汤。
伊什塔尔门用珍贵的蓝宝石装饰,守卫着进入巴比伦城的圣道。
古巴比伦还有著名的伊什塔尔门和“圣道”。伊什塔尔门是该城的北门,以掌管战争的女神伊什塔尔的名字命名。其门框、横梁和门板都是纯铜浇铸而成,是货真价实的铜墙铁壁。这座城门高达12米,门墙和塔楼上嵌有色彩艳丽的琉璃瓦。整座城门显得雄伟、端庄,而且华丽、辉煌。从伊什塔尔门进去,便是贯穿南北的中央大道——圣道。由于它是供宗教游行专用的,故而得名。整条圣道由一米见方的石板铺砌而成,中央部分为白色和玫瑰色相间排布而成,两侧为红色,石板上刻有宗教铭文。圣道两旁的墙壁上饰有白色、黄色的狮子像。
巴比伦城中最杰出的建筑当数空中花园,世人称之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关于花园的修建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苏美尔人的科学成就
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250年,两河流域进入了盛世,《旧约全书》称其为“希纳国”(Land of Shinar)。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肥沃土壤,史称“肥沃的新月地带”。单就这一点看,有点像尼罗河。但由于两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不像尼罗河那样是定期泛滥的,所以确定时间就必须靠观测天象。住在下游的苏美尔人发明了太阴历,即以月亮的圆缺作为计时标准。他们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54天,并发明置闰的方法,以解决与太阳历相差11天的问题;同时把一小时分成60分,以7天为一星期。数学方面,他们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发明了10进位法和16进位法;把圆分为360度,并知道π近似于3。苏美尔人甚至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的体积。
相传,在公元前604~公元前562年,古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之初娶了米堤亚公主赛米拉斯。由于两国是世交,二人的婚姻是双方的父亲定下的。在今天看来,有包办之嫌。尽管如此,新娘赛米拉斯对尼布甲尼撒印象也不错,只是巴比伦这个地方令她生厌,因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黄土遍地、沙尘满天,天气还经常酷热难耐。而她的家乡,却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还拥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且气候宜人。久而久之,王后思乡成病,终日愁苦,甚至一度饮食俱废,花容月貌的王后很快憔悴不堪。为治愈王后的这块“心病”,尼布甲尼撒下令建造空中花园。园中的景致均仿照王后的故乡而建。今天的空中花园遗址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西南90千米处,由一层一层的平台组成,从台基到顶部逐渐变小。上面种满各种鲜花和林木,其间点缀有亭台、楼阁,最难得的是在20多米高的梯形结构的平台上还有溪流和瀑布,来此参观的人们无不啧啧称奇。
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空中花园的供水系统和防渗漏系统,因为园中的植物和泉流飞瀑都需要水,而且用量还很大。就算让奴隶们不停地推动抽水装置,把水抽到花园最高处类似水塔的装置中,再顺人工河流流淌,那将需要多少奴隶呢?又得多大的抽水装置呢?即便这些条件都满足了,水流下后势必危及花园的地基,那时的尼布甲尼撒陛下又是如何应对的呢?这真是一个千古之谜。
当时人们可能从幼发拉底河上抽水灌溉空中花园梯形平台上种植的花草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