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西方企业管理的形成与发展
企业管理是在资本主义工厂制度产生以后才出现的,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总结起来,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经验管理阶段
这个阶段大约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即从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出现时起,到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结束为止,经历了100多年。这个阶段企业规模不大,生产技术也不复杂,管理工作主要凭个人经验。工人凭自己的经验来操作,没有统一的操作规程,管理人员凭自己的经验进行管理,没有系统的管理理论指导;工人的培养,是靠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进行,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对企业管理的认识,主要体现在工厂管理者的个人实践和经济学家的个别论述中,尚未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
经验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生产管理、工资管理和成本管理。工厂管理者只关心和解决如何分工协作,以提高生产效率;如何减少资本耗费,以赚取更多利润等问题。
2.科学管理阶段
这个阶段大体上是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经历了约半个世纪,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将过去积累的管理经验系统化和标准化,用科学的管理理论来取代传统的管理经验。
科学管理理论也称古典管理理论,是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而逐步形成的。其主要代表是美国人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法国人法约尔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和德国人韦伯提出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1)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在米德维尔工厂,他从一名学徒工开始,先后被提拔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设计室主任和总工程师。在这家工厂的经历使他了解工人们普遍怠工的原因,他感到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是提高生产率的严重障碍。为此,泰勒开始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理论。
泰勒从“车床前的工人”开始,重点研究是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效率。在他的管理生涯中,他不断在工厂实地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形成其管理体系——科学管理。泰勒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中所阐述了科学管理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了管理是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文和原则之上的科学。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管理要走向科学;二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①工作方法的标准化。通过分析研究工人的操作,选用合适的劳动工具和合理的动作,从作业方法到材料、工具、设备和作业环境都实施标准化管理,制订出各种工作的标准操作法。
②工时的科学利用。通过对工人工时消耗的研究,规定完成合理操作的标准时间,定出科学的劳动时间定额。
【相关链接】
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PS)的宗旨:“在邮运业中办理最快捷的运送。”UPS的管理当局系统地培训他们的员工,使他们以尽可能高的效率从事工作。例如:UPS的工业工程师们对每一位送货司机的行驶路线进行了时间研究,并对每种送货、暂停和取货活动都设立了标准。这些工程师们记录了红灯、通行、按门铃、穿院子、上楼梯、中间休息喝咖啡等的时间,甚至上厕所时间,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中,从而给出每一位员工每天中工作的详细时间标准。
③选择“第一流的工人”。就是那些自己愿意努力干,工作对他又合适的工人。管理部门的责任在于为每项工作找出最适合这项工作的人选,并对他们进行系统、科学的培训,使他们成为完成所从事的那种工作的“第一流的工人”。
④实行刺激性的付酬制度。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要根据实际工作表现支付工资,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对按标准操作法在规定的时间定额内完成工作的工人,按较高的工资率计发工资,否则按较低的工资率计发工资,以达到调动工人积极性的目的。
泰勒建议对完成工作定额的工人,全部工资按正常工资标准的125%计酬发放工资,对完不成工作定额的工人,全部工资则按正常工资标准的80%计酬发放。刺激性的付酬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工人有利,对工厂主则更有利。
⑤按标准操作法培训工人,以代替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法。
⑥明确划分计划职能与作业职能,让工人尽高效生产之责,管理人员尽组织监督之责,进而逐步发展到管理人员专业化。
⑦强调例外管理。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减轻处理纷乱烦琐事物的负担,把一般的日常事物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企业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
除上述几条之外,还包括实行职能工长制、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等内容。
泰勒对企业管理学的最大贡献是他主张一切管理的问题都应当而且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解决,实行各方面工作的标准化,使个人的经验上升为理论,不要单凭经验办事,这就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新阶段。泰勒的管理思想集中反映在他于1911年写成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
(2)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1916年法约尔发表了《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提出了他的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对管理理论的突出贡献是:从理论上概括出了一般管理的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项职能。他还根据自己长期的管理经验,提出了实施管理的十四项原则,即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命令的统一、指挥的统一、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员工的报酬、集权化、等级链、秩序、公平、职工工作的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从而把管理科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使管理科学不仅在工商业界受到重视,而且,对其他领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3)韦伯行政组织体系理论。韦伯提出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应具有以下特点:组织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任务分工;上下层次之间有职位、权责分明的结构;组织中人员的任用,要根据职务的要求,通过正式的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任命;组织成员的任用必须一视同仁,严格掌握标准;管理与资本经营分离,管理者应成为职业工作者,而不是所有者;组织内人员之间的关系是工作与职位关系,不受个人感情影响。
科学管理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管理活动的理论性或科学性,而对人的特性未予足够的重视。
3.现代管理阶段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生产过程更加复杂,技术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生产社会化程度更加提高,出现了贸易、资本国际化等新情况。这些现象对企业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客观上需要新的管理理论的出现。
现代管理理论呈现出学派林立的繁荣景象,但总起来可分为“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两大学派。所谓“管理科学”,实际上是“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它把泰勒的动作研究、工时研究等发展到工业工程学和工效学,提倡在管理领域也要吸取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新成就,积极采用运筹学、系统工程、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现代管理理论中的决策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和数理学派,均可包括在“管理科学”学派之中。所谓“行为科学”,是强调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从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研究人的行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效果的影响。它认为企业管理只重视物质技术条件是不够的,必须做“人”的工作,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激励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才能更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企业取得最高利润。
行为科学的早期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梅奥。梅奥领导了著名的霍桑试验,并据此对人的本性、需要、动机及行为的规律性,特别是生产过程中的人际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于1933年出版了代表作《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
【相关链接】
乔治·埃尔顿·梅奥是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在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与美国西方电器公司合作,由梅奥负责指导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测定各种有关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这就是著名的“霍桑实验”,在此基础上,梅奥提出了他的人际关系学说。
霍桑实验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场照明实验(1924—1927)。
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1928)。
第三阶段: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1929—1931)。
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1931—1932)。
通过四个阶段历时近八年霍桑试验,梅奥等人认识到,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要受到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等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由此,梅奥提出了他的人际关系学说:
第一,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物质需求的“经济人”。梅奥等人认为,工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必须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来对待。他们并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他们还有社会的、心理的需求,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友谊、归属感等。因此,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工人提高生产率,而非单纯从技术条件着眼。
第二,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按照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方针、政策等规定的企业中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一定组织体系组织起来,这种职能关系对个人具有强制性。“非正式组织”指企业员工在共同工作过程中,由于具有共同的社会感情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它对工人的行为决定极为重要,可以保护工人免受由于内部成员的疏忽和外部管理人员的干涉而造成的损失。这种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第三,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对职工“满足度”的增加,来提高工人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所谓“满足度”就是工人的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满足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地位决定的。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上述内容,构成了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方面,并为行为科学的继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他的重视“社会人”的研究对于早期“科学管理”理论只重视物质条件,忽视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对工人的影响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变革。
除了梅奥之外,还有许多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提出了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以及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等。这些理论使“行为科学”的内容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和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的出现及其在管理中的运用,企业管理理论又出现了一些创新,如资本经营、企业再造、精益生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