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房子
前几天看到一个作家写到他年轻时一家五口住在二十平米的房子里,解决住房条件的主要方式是哥哥去外地上大学去了,姐姐去外地上大学去了,这一段描写跟我小时候一模一样。这个作家是位70后,比我大16岁。我出生在80年代末期,那时计划生育很严,我爸爸重男轻女,一直想要儿子,就是在这么严峻的监管情况下,我家还是生了三个孩子。毫无疑问,最后那个是男孩。我四岁被爸妈从农村接到城市里读书,我爸在国企上班,单位分给我家一间二十平米的房子。那时不管谁家里有多少人,按家庭算,一家一间。但是别人都是三口之家,只有我家是五口,这二十平米的房子住起来着实拥挤。那栋集体宿舍有二十多户,上下两层楼。好几个小学同学和我是邻居。悲催的童年,从那时开始就没隐私。我们一家五口在那间一直住到我读小学五年级,住了九年。
我还能回忆起来,这20平米的房子是如何安放一家人的。摆两张床,一张大床,一张小床,床对面是一排衣柜,衣柜里塞了个14寸的小黑白电视机。衣柜对面有两个单人沙发,被我和弟弟划烂了很多次,小孩子嘛,总是在家里搞破坏。吃饭的桌子是折叠的,这样不占空间。没有鞋架,水泥地,临近门的地方,摆了一张写字台。姐姐比我大两岁,她自己睡了个小床,我和爸爸妈妈弟弟一起睡大床,我爸偶尔值夜班,只有我和弟弟,妈妈睡在一起。后来我也长大了一点,就和姐姐一起睡那张小床。夏天热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就把席子铺在水泥地上,这样睡觉会凉爽一些。
对于童年匮乏的居住空间,我没觉得苦。倒是每晚睡觉前,等候妈妈的怀抱,让我觉得很满足很温暖。等我读到小学五年级,家里买了房子,二手的。简单装修,贴了地板砖,刷白了墙,可还是被我和弟弟乱涂乱画。房子两室一厅,两间卧室一样大,前面还有三十平米的大院子,院子里有前住户盖的土房子,不能住人,有房梁的那种,用来做厨房和堆放杂物。虽然居住的地方比以前大了,可我依然没有自己单独的房间。爸妈和弟弟住一间,我和姐姐住一间。虽然没有自己的房间,但我有了一张自己的床。那时我已经开始懂事了,会写日记,会有喜欢的男同学(情感自发启蒙的比较早),开始有生理期。我是多么渴望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啊!就像电视剧里的那样,一张粉色的小床,有书柜,有写字台,有钢琴。房间不用很大,灯光是暖色系的,一打开,整个房间就想让人睡觉。可实际中,我的写字台是妈妈当年的嫁妆,姥爷做的方桌子,又老又丑,虽然足够结实。可我一点都不喜欢,同样不喜欢的还有我的木板床。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纪初,别人家都开始睡席梦思或者钢丝床了,我家还是木板床。连油漆都没涂的那种原木色。所以整个学生时代,虚荣心很强的我很少带同学来家里玩。虽然我的好朋友还算多,成绩足够好,可是不带到家里,不知根知底,总归走的不算近。小学时还带过几个,等到了高中,基本就没有了。
自从搬家后,我家过的一点都不顺。搬过去没两年,姐姐得了抑郁症,休学疗养。那个年代,抑郁症还不像现在这么普遍,在我们那个三线城市,对这种病是一筹莫展。这病跟精神有关系,我妈也是没办法,去医院也治不好,她就请了几个算命的到家里给我姐算命,有算命师说我家房子风水不好,灶台要换位置。我妈开始整修院子里的厨房。过了几年,和邻居吵了几次架,无非也就是院子里重新整修,谁占谁几平米的事。可惜那时邻居和我妈都不懂“让地三尺”的典故,吵了几次,从好邻居变成了老死不相往来。又住了几年,等我去读了大学,我妈就把这个房子卖了。
卖了以后,我家也没买新房子,而是在市中心租了一套房。这一住,又是几年。等我大学毕业了,爸妈用卖房子的钱在开发区买了一套130平米的小产权房。正巧在我毕业那一年,我也终于有了自己的一间房。刚搬到新家的时候,我开心的在大房子里跑来跑去,像小时候过年买了新玩具一样开心。对那个新房子,我真是喜爱有加。我用自己上班赚的钱给家里添置新家具,我开始约朋友来家里玩。可惜在130平米的三室一厅只住了两年,我就去外地工作了。来杭六年,就一直租房子住。
对于房子,我还是喜欢老小区的传统房子。房子面积不要大,周围多点烟火气,有菜市场,有苍蝇饭馆,有修补店和看起来脏兮兮的干洗店,多点小商贩更好。杭州太有钱了。这儿多是高档小区,好车好店林立满街。我以前租的小区都是电梯房,旁边出来就是大商场,住起来挺方便,可我总觉得少了些归属感。后来我搬到老小区,逛一逛吵闹的菜市场,早餐能吃到炸油条,下了班看到有特价的水果,电动车坏了,小区门口直走五百米就是修理铺。这一切的一切都那么熟悉。就像我之前生活过的故乡。
人在异乡,自己租的房子就是家,这房租是自己能付得起的。从小也没住过什么好房子,所以现在不管刮风下雨,有个地方住。热水24小时都有,厨房有天然气,空的时候给自己烧俩菜。卫生间有浴霸,冬天洗澡不冷,就觉得其实也挺好。总要脱离父母,自己独立生活啊。
我没有自己单独租过一套房,那房租我也付不起,我租了一套房里面积最大的一间,只是没有客厅,没有电视机,想让朋友一起在家看个电影也不行。但叫上朋友来吃个饭还是可以的。以前我也想过,租一套房,一室一厅也可以。但是我总不习惯一个人住,可能从小到大家里人特别多,习惯了热闹。自己守着空落落的房子,不太习惯。而且我老是忘带钥匙,有个室友在,还能帮我开个门。
这两年,身边比我大的同性朋友,35+,都开始陆陆续续买房了。有的是自己赚钱买房,有的是家里给付了首付。我也开始琢磨着努力赚钱的门路,考虑到以后居住的问题。中国人根深蒂固要有属于自己的片瓦遮头,大学世界史老师曾经还说过一个成语,叫做“居巢引凤”,拿来比喻现在的年轻人成家立业。有了房子才能成家,这代表着生活的保障。最近热播的一部港剧《金宵大厦》,谈到香港人买楼的问题,很多年轻人结婚是为了一起供套房。这又让我想起前两天和一位朋友聊到房子,他现在住的地方,有很多都是手握好几套房的拆迁户。
你看这世界,有人辛苦一辈子拼一套楼。有人不用辛苦卖力,仅凭着出生地,就一生衣食无忧。我们总是听到安居乐业,可实际上,大部分平民百姓为了安居不能乐业。买房前的准备,买房后的负担,反而让人停不下来。有时想想看,我努力赚钱,但是赚钱的目的是那一套房嘛?为了房子而活,有多大意义?
当然,买房现在也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居住,很多资金不是很强的朋友也投入到房产中,更多的是为了投资罢了。
房子,是那物理空间上的几十平米,是70年产权的安全窝。但房子有了亲人,才能称之为家。